【名师大讲堂】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四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名师大讲堂】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四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名师大讲堂】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四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名师大讲堂】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四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名师大讲堂】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四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专制皇权的加强 1 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制度 设立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设立内阁 君主专制强化 2 清初 承袭明制 设内阁管理日常事务 军国大事由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3 雍正帝设军机处 1 初衷 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 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 2 权限 上传下达 3 评价 简化处理政务手续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明清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具体表现为 君主专制 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 容易出现暴政 官吏惟利是从 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 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 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 使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 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使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 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监察与谏议 1 选官制度 1 战国秦朝 实行军功爵制度 废除世卿世禄制 2 汉朝 察举制和征辟制 3 魏晋 九品中正制 4 隋朝 设进士科 开始科举取士 5 唐朝 科举制完善 为以后所沿袭2 科举制的影响 1 前期积极 选官制度的进步 打破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来源 扩大统治基础 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 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把读书 考试 做官紧密结合 提高了官员素质 2 后期消极 明清 忽视自然学科 影响科技进步 八股取士 钳制思想 摧残文化 3 监察与谏议 1 目的 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2 措施 秦汉时期开始 官员监察制度确立起来 秦朝的御史大夫 汉代的刺史等 唐朝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宋代设置专门的谏官机构 谏院 明清时期既设监察院 又设六科给事中和按察使司 3 评价 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 杜绝腐败和低效现象 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比较 1 宰相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 其地位十分巩固 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2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 它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本身并无决策权 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是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上的地位 2 明朝内阁与近代西方国家内阁的本质区别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 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 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 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确保民主政治的实施 2009浙江文综 关于明代内阁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 设内阁制b 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 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 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解析 明成祖朱棣设置内阁制 故a项错误 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 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阁臣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故b项说法正确 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c项错误 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 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 d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b 2010年肇庆一模 黄宗羲在 明夷待访录 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 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 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 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三省六部制 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 在地方设置通判 明朝的内阁 清朝的军机处a b c d 解析 此题考察引文中所说的对中国中央政治制度中相互牵制情况 三省六部制分割和限制了丞相权利 宋初 在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相权一分为三 在地方设置通判 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 防止地方职权过重 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 实有宰相之权 没有体现 权利牵制 清代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 因此不符合题目引文 答案 a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中书做定将上 得旨 再下中书 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 则门下缴驳 又还中书又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 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 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镇 奉行 而已 朱熹 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逐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 赏罚行政一切收了 州郡逐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 虏骑所过 莫不溃败 朱熹 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 今冀 晋 鲁 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 腹里 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 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 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 简称 行省 元制 凡有重大军事 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 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 故称 行中书省 元史 地理志 中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 有天下者 汉 隋 唐 宋为盛 然幅员之广 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 便于宣诏 为军机大臣者 皆亲臣 重臣 于是承旨 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 詹曝杂记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回答 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 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分 2 材料二中北宋 尽夺藩镇之权 中 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 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3分 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3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2分 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4 根据材料四回答 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分 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包括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 元朝的中书省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 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回答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即可 答案 1 程序 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 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 由工部具体实施 2分 2 措施 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杯酒释兵权 设 三衙 统兵 枢密院调兵 使统兵和调兵权分离 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3分 看法 阻止了地方割据 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 造成靖康之变 北宋被金灭亡 3分 3 不同 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 掌握决策权 负责草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