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21、桃花源记课时一课时学习 目标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2、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译全文。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难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主题思想。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导入新课由成语“世外桃源”导入新课。二、学生自学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 黄发垂髫 ( ) 便要还家( ) 及郡下( ) 刘子骥( ) 诣太守( ) 与外人间隔( ) 2、朗读课文。三小组合作学习1、自读课文,自主翻译,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在书中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2、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四、展示交流1、小组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2、一名学生翻译全文。3、复述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五教师精讲文中重点词语的讲解。六、当堂检测1、解释加点的词。(1)缘溪行( ) (2)屋舍俨然(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 ) (5)延至其家( ) (6)此中人语云( )(7)诣太守( ) (8)欣然规往( ) (9)未果( )2、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1)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4)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多义字: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志: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 );遂:遂与外人间隔( ); 遂迷( ) 4、通假字 便要还家 通 , 。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不足为外人道也。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21、桃花源记课时二课时学习 目标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含义和古今异义现象。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3、熟读并背诵课文。重点了解本文所反映的社会理想。难点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这种社会理想。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重点文言字词句。二、学生自学思考下列问题:1、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哪些美景?哪些是自然景象,哪些是生活美景? 2、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现实? 3、村人“皆叹惋”为什么?4、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三、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上述几个问题,探讨结果。四、展示交流1、用一个句式回答:桃花源是一个 的世界,那是因为 。2、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这理想在当时社会能实现吗?五教师精讲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这理想在当时社会能实现吗?六、当堂检测 1、本文以 为线索,描绘了一个 、 、 的桃花源。 2、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 3、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4、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渔人甚异之 ( ) 具答之(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欣然规往( ) 诣太守 ( ) 未果,寻病终()5、下面是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路荒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注释:肆:致力。艺:种植。靡:没有。暧:遮蔽。俎豆:祭器。)(1)、解释下列词语、日入从所憩( ) 、童孺纵歌行 ( )、斑白欢游诣( ) 、怡然有余乐 ( ) (2)、翻译句子 、相命肆农耕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3)、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4)、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22、短文两篇 陋室铭课时一课时学习 目标1、 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2、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3、 背诵课文。重点背诵课文,掌握文言实词。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导入新课二、学生自学 1朗读课文。可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然后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 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 8劳形 9、何随之有 10、斯 11、馨三、合作探究1、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句?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展示质疑 1、本文哪些语言是描写陋室环境的?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五、教师精讲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2陋室简陋,陋在何处?3陋室不陋,又在何处?六、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2填空。 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4)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3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翻译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6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7下列词语能够统领全篇的是( )A陋室 B德馨 C鸿儒 D金经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22、短文两篇 爱莲说课时一课时学习 目标1、 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2、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重点背诵课文,掌握文言实词。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导入新课二、学生自学1、给画线的字注音。蕃 淤泥 濯 清涟 妖 亵玩 噫2朗读课文。可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然后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水陆草木之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香远益清” “予谓菊” “陶后鲜有闻 三、合作探究 1、请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3、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四、展示质疑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五、教师精讲(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分析“菊”的衬托作用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六、当堂检测 1、填空 (1)爱莲说的作者是 ,字 ,号 ,宋代 家。 (2)爱莲说以 和 衬托莲。 (3)予独爱莲之 , 。2、给画线的字注音。 噫 淤泥 濯 清涟 亵玩 蕃3、 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孔子云:“何陋之有?” 4、就你喜爱的花,仿写爱莲说以“爱 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名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23、核舟记课时一课时学习 目标1. 积累一定量的常用文言词语。2. 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3. 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重点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难点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导入新课二、学生自学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罔( )贻( )膝() 髻() 倚() 黍( )糁( )髯( ) 褶( )壬( ) 戌() 篆() 八分有( )奇()诎( )右臂支船 2、朗读示范:明 有 奇 巧 人 曰 王 叔 远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珠可历历数也3、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三、合作探究1、自读课文,自主翻译,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在书中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2、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四、展示质疑1、小组内分配角色,使用道具,每个小组自行演示船头和船尾人物的位置、动作和神态。2、全班推选一组进行表演。五、教师精讲1重点生字字音的强调2部分句子的停顿。六、当堂检测1、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为字共三十有四诎右臂支船左手倚一衡木 虞山王毅叔远甫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23、核舟记课时二课时学习 目标1、 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2、 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和描写想结合的笔法。重点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难点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导入新课二、预习自学 复习上节课的重点文言字词。 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描写手法。三、合作探究 1、核舟的雕刻者是谁?哪一个词概括了他雕刻艺术的特点? 2、王叔远手艺的奇巧表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语句回答) 3、文章中写的是他的什么作品?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4、作者在观赏了这个艺术品之后,有什么感想和评价呢?四、展示质疑 1、总结课文的结构思路。 2、阅读文章的主体部分: A、标出显示作者说明顺序的词语。 B、标出各方位的雕刻内容。 3、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知道,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问什么要这样雕刻? 5、把你认为写得妙的语句进行赏析。五、教师精讲1、理清本文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弄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讨论明确:1、本文采用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说明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4段),具体介绍核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第二层(第5段),介绍核舟的背面,写王叔远的题名和篆章。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雕刻家的技艺。 3、课文第二部分介绍核舟按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说明。先介绍核舟的证明,再介绍核舟的背面。核舟的正面是主要部分,作重点介绍,核舟的背面是次要部分,作概略介绍。在介绍核舟的正面时,先介绍中间的船舱,然后介绍船头,最后介绍船尾。六、当堂检测 1、给以下字词注音。 罔( ) 有奇( ) 黍( ) 糁( ) 髯( ) 壬 ( )戌( ) 篆( ) 2、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4)苏、黄共阅一手卷。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自选熟悉的一件物品,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进行准确、简练、生动的介绍。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24、大道之行也课时一课时学习 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重点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难点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导入新课二、学生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1)大道之行也选自 ,礼记是 之一。大约是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的答问的著作。(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 , , , 。“五经”是 , , , , 。 2、给加点字注音。选贤与( )能 讲信修睦( ) 矜( )寡 男有分( )货恶( )其弃 盗窃( ) 乱贼(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三、合作探究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后文中照应此句的是哪句话?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四、展示质疑 1、我们刚刚学完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本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今天的社会,是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吗?请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五、教师精讲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大道之行也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总括全文,折射现实六、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字 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 男有分( )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谋闭而不兴(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7)大道之行也( )(8)不独子其子( )2、翻译下列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力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 通 : 。 (2) 矜寡孤独 通 : 。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25、杜甫诗三首课时一课时学习 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3、体会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难点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导入新课二、学生自学1、 收集杜甫的相关资料以及写作背景。杜甫的简介: 。写作背景: 。2、朗读诗歌,并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歌大意。三、合作探究 1、朗读指导 望岳和春望都是五言古诗,句式有“二一二”或者“二二一”,比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理解诗歌大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从词义到整首诗的内容,力求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春望1、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2、诗歌描绘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3、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展示质疑 1、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两首诗各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联系写作背景,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2、说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阐明自己的理由。五、教师精讲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望岳中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六、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岱宗夫如何( )(2)齐鲁青未了( )(3)造化钟神秀( )(4)会当凌绝顶(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_的景象。3这首诗中的的千古名句是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4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而_,时间是从_至_,并由_遥想将来的_。5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的。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25、杜甫诗三首课时二课时学习 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3、体会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难点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导入新课二、学生自学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三、合作探究 1、朗读指导 2、理解诗歌大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从词义到整首诗的内容,力求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四、展示质疑 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诗歌的情节及大意是怎样的?3、诗歌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复述故事情节。五、教师精讲请谈一谈:故事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明确:全诗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地描绘,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反映了战争给人民的苦难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深切同情,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度憎恨拓展:()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还有哪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那么,你如何看待战争和平呢? 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清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保卫和平,让白鸽飞遍全球,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六、当堂检测1、石壕吏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1、新闻两则课时一课时学习 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自主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溃退( ) 歼灭( ) 督战( ) 芜湖( )签订( ) 取缔( ) 对峙( ) 要塞( ) 锐不可当( )2、 理解下列重点词语的含义。锐不可当:业已:绥靖:3、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 )、( )、( )、( )、( )。4、新闻的六要素包括( )、( )、( )、( )、( )、( )。二、合作探究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新闻内容。2、朗读课文,详述内容。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三、展示质疑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曾笑“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因为主席自信,他相信自己“拥有文采”“不逊风骚”,请同学们试从文中找一个最精彩的语句,为主席的自信作证。 2、试着评价这则新闻。四、当堂检测1、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2、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1、新闻两则课时二课时学习 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自主预习1.生字词w w w .x k b 1.c o m阌乡()潢川()鄂豫皖() 绥靖()阻遏()管辖()襄阳() 逃窜() 2、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人物: 地点:时间: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二、合作探究1、划分层次,了解结构: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2、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三、展示质疑四、当堂检测 完成研讨与练习的第二题。1、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 2、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 3、如何理解“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中的比喻? 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 2、芦花荡课时一课时学习 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自主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疟( )子 寒噤( ) 仄歪( ) 阴惨( ) 泅( )着 飒飒( ) 悠闲( ) 2 芦花荡的作者是 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 (风云初记 荷花淀)。二、合作探究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找出来分析 三、展示质疑1、请用不同的标记分别从文中画出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句子。 2、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特点?3、“过于自信与自尊”的“过于”应当怎样理解?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当堂检测1、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2、“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2、芦花荡课时二课时学习 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难点探究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自主学习 1、这篇小说记叙了一个 动人故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的抗日老英雄的形象,高度赞扬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 热情。二、合作探究1、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 2、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三、展示质疑1、老头子的船头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莲蓬?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望”字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样的心理?你能够写出老头子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3、结尾段写有个女孩子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她是谁?她当时心理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把她当时的心理补写出来。 四、当堂检测1、 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语句:(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在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 ,奔向东南去了。A. 像一朵荷花B. 像一条鱼C. 像一片苇叶D. 像一只鸟2、 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 老头子浑身没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A. 夸张 夸张 引用 比喻 B. 比喻 拟人 反问 比喻 C. 比喻 拟人 反问 没有 D. 比喻 夸张 设问 比喻3、“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老脸呀!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此段表现了老头子什么心理状态?教 师反 思学 生反 思沩滨中学教学案 班级_ 姓名_ N0:周 次年级学科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授课日期课 型授课人课题3、蜡烛课时一课时学习 目标1、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重点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环节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订正)一、自主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瓦l( ) 精疲力ji( ) f晓() 揣在怀里( )颤巍巍() 鞠躬() 2、解释下列词语。精疲力竭:名副其实:永垂不朽:颤巍巍:二、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说说老妇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埋葬牺牲的红军战士的。 2、按记叙的要素,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三、展示质疑 1、朗读令你感动的一些片段,说说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2、“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你能体会出句中蕴含的深意吗? 3、文中四次提到老妇人的黑色大围巾,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四、当堂检测1、 请写出有关蜡烛的诗句。2、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 一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着柔和的光芒。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 A、闪耀 闪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百科题目及答案
- 测井车司机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现在进行时题目及答案
- 曹县社工考试题型分布及答案
- 葡萄病虫害防法知识培训课件
- 2025采购合同承包方式
- 农村循环经济合作模式设计协议
- 新能源动力电池极片冲切模具研发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物联概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搅拌车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溧阳市卫生健康系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定向招聘笔试真题
- 执行力责任心培训课件
- 水厂设施现代化改造方案
- 2025秋季开学第一课完整版课件
- 2025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招聘4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附新课标解读】
- 中医健康管师试题及答案
- 新粒子生成与生长机制-洞察及研究
-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标准WST512-2025解读
- GB/T 34399-2025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性能确认技术规范
- 厦门闽南话趣味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