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B卷.doc_第1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B卷.doc_第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B卷.doc_第3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B卷.doc_第4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默写 (共1题;共8分)1. (8分)默写。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朱自清春) (2)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风雨大作(其二)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 (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是:_,_。 (5)思乡念亲之情,人所共有。读次北同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_”,我们知道了游子思乡情深;读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_”,我们感悟到了天涯游子之悲。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2. (4分)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xing qin_在门框里。这么du qio_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出难得遇见几个人。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 r ji zh_的人物了。从他y w ln c_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5分)3. (15分)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1)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2)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3)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5分)4. (15分)某中学九(3)班以“小说伴我成长”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渲染活动气氛。 (2)活动中,班主任张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自己最喜爱的小说,并写出推荐理由。你最喜欢哪一部小说?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3)下面是魏晓曼同学写的活动感言,请你帮她修改。有人把书籍比作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我觉得点儿都不为过。【A】几年来,通过阅读小说,使我的知识不断积累,思维更加活跃,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B】人生是短小的,怎样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C】从阅读第一部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始,每读一部小说,我都沉浸在小说故事之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我阅读小说的最大乐趣。【A】句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将“_”删去。【B】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_”改为“_”。【C】句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应将“_”改为“_”。5.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流逝的古典黄晖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 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久未翻阅、束之高阁,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 , 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读着古典的诗经蒹葭,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请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2)本文的语言精美、典雅、韵味悠长,请对下面的句子进行具体赏析。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3)“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 , 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一句中划线词“厚实的脊梁”有何独特的含义?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4)作者在文末写道“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字沙尘暴张炜网络传播是个不可回避的巨大现实,我们这里的文化人在任何场合都要谈到网络衍生的诸多问题。可是在国外比如在欧洲,这个问题就不像我们这里显赫。这是有点奇怪的事情。我们与他们相逢,几乎无一例外都要谈到网络传播对青年的伤害,谈到了对低质海量传播的恐惧。大家用了一个词汇:“沙尘暴”文字信息的巨量翻涌,呈弥漫式席卷而来,这种比喻再贴切不过,它来自一种实际感受。奇怪的是外国学者对我们的强烈反应都感到不解,甚至有点木木的。后来才知道,他们那儿基本不存在这样的恐慌。因为他们那里虽然也在网络上发表东西,但相比我们这里既少得多也认真得多。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等,如果发表作品,也当成纸上印刷品一样怎么会不一样?网络只是园地和载体的一次改变,作品该怎样写还要怎样写。当然他们主要还是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作品。为了便捷,有的很成熟的外国作家偶尔也在网络上首发创作,但文字上讲究的程度是不会变的。这就使人想到,同样是一个现代科技工具,在不同族群里发挥的功能是大相径庭的。一个成熟的工业国家,不可能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对一台手扶拖拉机感到好奇。一些人还记得,那时候村子里如果来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全村的人都要跑出去观看,连老太太都出门了。到了今天,可能在村子里摆上一辆坦克都难有这个效果。可见对现代科技工具,还有一个习惯的过程。我们是一个科技特别不发达的地方,越是这样的地方,就越是容易产生技术崇拜。事实上无论网络的传播效率多么高,都不能改变个人艺术创作的品质。其品质不论发表在哪里都是一样,印在草纸上、金箔上,都是一样的。它不会因为载体而改变自己。所以严格讲,没有“网络文学”,只有文学。也没有分类细致的各种各样的文学,只有文学。载体从古到今不知改变了多少次,变化之大几乎是翻天覆地,但是文学的标准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低劣文字等等呈现海量的趋势,形成了“文字沙尘暴”。但是,网络一点都不可怕。对高效率的工具,一味地排斥还不如利用。如果网络搬运的文字信息干净而讲究,那不是一件极大的幸事吗?一件威力强大的武器掌握在谁的手里、怎样使用,这才是关键。总而言之,越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越是需要和它相匹配的更高的道德伦理素质,不然灾难就有可能发生。(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外国学者对“文字沙尘暴”基本不存恐慌是因为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发发邮件和购物缴费等。文中用“文字沙尘暴”来比喻在网络和各种小报及传媒上传播的并呈现海量趋势的文字。(2)第段中写七八十年代全村人争相看拖拉机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4)某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这样一段文字:“语文老师给我们看超能陆战队,duangduangduang,大白萌萌哒!太给力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请你结合文意对这一现象做简要的评述。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7. (5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如果你向课本的编者推荐一本课外书(除书中必考的名著外)作为初中生必读的书,你会推荐哪一本书?请写出书名和推荐的理由,字数在120字左右。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8. (4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诗中“天山”代指_,“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 “梦断”一词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B .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C . “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D . “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9. (17分)阅读满井游记,解答后面题目。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土膏微润膏 泉而茗者茗 (2)下面句中加线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A . 局促一室之内B . 乃记之而去C .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 . 实是欲界之仙(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4)作者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你对此有何体会或启发。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写作。因为有雨露,植物更健壮;因为有希望,生命更顽强;因为有关爱,心灵更敞亮生活中,万事万物总相关联。你的进步,有同学的帮助;你的成长,有老师的引导;你的自信,有亲人的鼓励;你的快乐,有朋友的祝福请以“因为有 , 我更”为题写一篇作文,写出你的故事或感慨。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充实,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第 11 页 共 11 页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