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上课用.doc_第1页
与朱元思书上课用.doc_第2页
与朱元思书上课用.doc_第3页
与朱元思书上课用.doc_第4页
与朱元思书上课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英县蓬莱中学学校初中教案学科组: 语文 第 周 星期 审 员: 分管领导签字: 。课 题与朱元思书设计者学 习目 标知识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4背诵并默写全文。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德育目标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材分析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2背诵课文。难点1、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2、 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教学补充教学过程简记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描绘富春江美景的古诗文导入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 元 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 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 苏轼 再欣赏富春江的美丽风光。二、走近作者1、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sh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二、 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1、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学生通过自读,在文中圈注自查工具书,小组内讨论、补充、订正(见课件) 2、指导学生朗读(见课件)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三、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见课件)1 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全文。2 分析结构,归纳内容。四、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整体感知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水静:清澈;水动:急猛。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5、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3段是什么关系?第1段:概括从富阳至 桐庐的奇山异水。第2段:描写异水。第3段:描写奇山。1段:总 2、3段 :分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写景:风烟俱净, 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6、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清澈 水色水皆缥碧 正面描写水深千丈见底 夸张 静(详)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 动(略)7、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视觉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息心忘反蔑视功名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听觉 泠泠的泉声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绝的蝉声 劝友归隐百叫无绝的猿声8、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从视觉来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三、讨论1、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2、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语言,结构,立意,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等)结构美 (略)意境美 (略)志趣美 蔑视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纵情山水语言美 骈体文, 整散结合,音韵和谐 言简意丰四、谈感受:读完此文,你能用一段话表明自己的感受吗?与朱元思书一文所绘景色真是美极了!读着吴均的文章,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历富春江一样。读到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象到眼前广阔的视野、明净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阔大的胸襟以及从容出游的舒畅心情。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别从“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五、作业:1、背诵与朱元思书。准备默写。2、文言积累 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词类活用: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 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 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左右/允许)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1)任意东西(2)水皆缥碧(3)经纶世务者(4)窥谷忘反(5)横柯上蔽(6)皆生寒树2、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分层练习设计 21 与朱元思书 练习一基础知识:课文阅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水皆缥( )碧 急湍( )甚箭 泠泠( )作响嘤嘤( )成韵 互相轩邈( ) 鸢( )飞戾( )天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从流漂荡( ) 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 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3辨别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4)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无如酷好一生,意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4下列各项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C奇山异水,天下独绝。D横柯上蔽,疏条交映。5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6用现代汉语改写下面的句子。(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 百废具兴B猛浪若奔 在昼犹昏C一百许里 高可二黍许D急湍甚箭 甚矣,汝之不惠8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9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10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二能力提高:课外文段阅读。峡江寺飞泉亭记 袁枚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酒。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注:瀹()茗煮茶。瀹,煮。霞裳刘霞裳,袁枚的学生对枰()对弈。枰,棋盘。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可箕踞,可偃仰 偃:yn B置几席间作玩 几:jC参错并奏 参:cn D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曳:y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属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A纵横丈余,八窗明净 B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酒C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D以人之逸,待水之劳3翻译下面的句子。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4文中的“九天银河”指的是 ,它源于李白的诗歌 中的两句诗: 5仔细阅读以上文段,然后以最精炼的词句概括峡江寺飞泉亭记的艺术风格。答案:一1pio lng yng mio yun l 2顺; 这里指飞奔的马; 轩:高。这里作动词用。邈:远。这里作动词用;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 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筹划。3(1)约数,相当于“多”、“左右” ; 答应 (2)急速,快; 副迫(3)特殊,异乎寻常;零数(4)好 ;爱好4C5B6(1)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2)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3)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4)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5)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7、D 8、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清澈,湍急 山高,树多,景美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10D二lC 2C 3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一起,没有想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到了这个境界!飞泉亭的功劳真大啊。4瀑布 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率真自然,清新淡雅。21 与朱元思书 练习一、辨别字形,然后组词 飘 湍 邈 泠 纶 1. 缥 2. 瑞 3. 邀 4. 冷 5. 伦 漂 端 激 伶 论 二、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水皆缥(pio)碧 泠(lng)泠作响 有时见(jin)日 风烟俱(j)尽B任意东西(xi) 急湍(tun)甚箭 缨(yng)缨成韵 窥(ku)谷忘反C直视无碍(i) 猛浪若(lu)奔 好(ho)鸟相鸣 千转(zhun)不穷D奇(q)山异水 游鱼(y)细石 鸢(yuan)飞戾天 互相轩(xun)邈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五、填空 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可以看出作者游富春江时的天气是 的。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富春江的 。文中的 一句就成为全文的总领句,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围绕着 和 具体展开的,因而,在结构上,文章采用的是 结构。六、课文内容理解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这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富春江有什么特点?作者漂游时的心情怎样? 答: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你认为朗读时重音应该放在哪些字上?为什么? 答: 3本文是吴均给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中的片段,书信中的写景往往是有意为之,为书信所要表明的主旨服务,因而本文的写景可能是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可能是对朋友的希望,不管怎样,总会表明作者的思想态度。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请你谈谈吴均在写景中流露出来的思想。 答: 七、课内阅读巩固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B)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选文的题目是 ,是 朝梁文学家 所写。2文中A、B两处的内容应为 A: B: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2)泠泠作响( ) (3)蝉则千转不穷( ) (4)嘤嘤成韵( ) (5)横柯上蔽(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2)负势竞上( ) (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 (4)蝉则千转不穷( )(5)嘤嘤成韵( ) (6)横柯上蔽( ) (7)疏条交映( )5指出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佛印绝类弥勒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峦背负着山势争相向上,互不相让,争着向更高更远的地方伸展。 B山峦背负着山势奋力向上,仿佛都想在最高处俯视其余。 C山峦依凭着山势争相向上,彼此间争着向高处远处延伸。 D山峦依凭着山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摆出气宇轩昂、藐视一切的气势。7翻译下列句子。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争高直指,千百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