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以书为师.doc_第1页
开卷有益以书为师.doc_第2页
开卷有益以书为师.doc_第3页
开卷有益以书为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卷有益 以书为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古人云:“开卷有益”。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好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老师谈心,他时而为我指点迷津,时而为我解除烦恼,时而给我以安慰,时而与我共同分享快乐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就说第一节吧,苏霍姆林斯基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前一阶段,我校的期中测试刚结束,作为学校主抓教学的领导,我将各年级的测试情况进行了大概的了解。结果很不令人乐观。问起这里面的原因,教师大都归结为学生不会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却很少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因材施教”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在我们周围的老师,却很少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有不少还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难怪每天被学生折腾心浮气躁、精疲力尽了。要教育学生,就要有大量的时间。那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现在的老师没有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辅导、谈话、写各种各样的总结,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教育著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你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在读到第22条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时,其中的一句话,给我的启发很大,那就是:“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说得多好呀!作为一名教师,能使自己的教学达到这种程度,那他将是无比幸福的。所以,我尽量向这个方向努力。在带科学学科这几年里,每一学期教学快结束时,我都会找时间利用“问卷调查”或“写写你心目中的科学课”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真诚交流。很多学生说“老师你的课很生动,很幽默,我很爱听”,“老师你不仅给我们讲课内知识,还给我们扩充了那么多知识,我真爱听”,这些话表达了学生对我的喜爱,对我上的课非常感兴趣,我感到非常欣慰。“老师请多带我们做实验”、“老师,上课尽量不要批评我们,我们自己会做好的”,“请给我们更多机会,让我们自己实验得出结论,好吗?”,这些话使我意识到孩子更需要积极向上、鼓励为主的、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但同时我也看到了,有时课堂上还有同学开小差,不守纪律、学习不得法,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今后我将把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当作我的奋斗目标,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使更多的学生“把我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我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好这一件可以引以为荣的事。这本书给我的启发不只是这些,我正在认真地读,相信我的收获会更大,更多,对我的教学也会更有帮助!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