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教案范文_第1页
信号与系统教案范文_第2页
信号与系统教案范文_第3页
信号与系统教案范文_第4页
信号与系统教案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号与系统教案范文 教案xxxx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系(院、部)电子工程学院教研室(实验室)通信工程系授课班级电子 081、082主讲教师施彩平职称讲师使用教材信号与系统淮海工学院教务处制二一年二月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总计64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4讲课64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任课教师施彩平职称讲师授课对象专业班级电子 081、082共2个班基要本参教考材资和料主1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信号与系统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胡光锐,徐昌庆信号与系统解题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陈后金,胡健信号与系统学习知道及习题精解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教和学要目求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学科专业本科生必选的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讨论确定性信号经过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从时间域到变换域,从连续到离散,从输入输出描述到状态空间描述,以通信和控制工程作为主要应用背景,注重实例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与工程概念,掌握利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及学难重点点教学重点是线性时不变系统、信号的时域描述、傅里叶变换、抽样定理、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系统分析方法,难点是卷积定义与应用,信号的时域运算,周期信号的频谱,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系统频响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状态空间描述系统及其求解等。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一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绪论信号与系统、信号的描述、分类和典型示例、信号的运算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信号的数学表示,信号的运算熟悉信号的分类和典型示例了解信号与系统的概念教学重点及难点信号的函数表示与图形表示,信号的基本运算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信号与系统的概念, 2、信号的分类;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确定信号与随机信号,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 3、典型信号实指数信号,正弦信号、复指数信号、抽样信号。 4、信号的基本运算信号的移位,反折、尺度、微分积分相加相乘。 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如何对信号进行分类,各类信号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信号与系统为什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3、信号)30cos()10cos(t t?的周期是多少? 4、粗略绘出)4sin()()(tTT t u t u?的波形。 课后小结学生对信号的基本运算掌握不够,特别是信号的移位和反折理解不够。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二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阶跃与冲激信号、信号的分解、系统模型、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分析方法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阶跃与冲激信号的定义,信号的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熟悉系统模型、分类了解系统分析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阶跃与冲激信号的定义,信号的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及其判断,线性系统的框图表示。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阶跃与冲激信号的定义 2、信号的分解方法 3、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4、线性系统的框图表示。 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如何判断一个系统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是否一定要是时不变系统? 2、如果某系统对某些输入信号其输出滞后输入,可否断定该系统为因果系统? 3、?)()(?)2()(?)()(0000?dt t t t edttt ut tdt t t t ftj? 4、有一线性时不变系统,当激励)()(1t ut e?时,响应)()(1t ue t rat?当激励为e)()(2t t?时,求响应?)(2?t r课后小结对冲激信号的定义掌握得不够。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三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2.1引言、2.2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微分方程的建立与经典求解方法。 熟悉齐次解与特解教学重点及难点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齐次解与特解的求法。 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给定系统微分方程) (3)() (2) (3)(22t e t edtdtr trdtdt rdtd?若激励信号和起始状态为以下二种情况 (1)2)0(,1)0(),()(?r rt ut e (2)2)0(,1)0(),()(3?r rt uetet试分别求它们的完全响应,并指出其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自由响应、强迫响应各分量。 2、建立一个描述电路系统的微分方程需要哪些条件?课后小结学生对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自由响应、强迫响应各分量的求解不很熟悉。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四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2.3起始点跳变2.4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2.5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的求法熟悉阶跃响应的求解方法了解起始点跳变的判断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的求法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零输入响应定义为没有外加激励信号的作用,只有起始状态所产生的响应。 2、零状态响应定义为不考虑起始时刻系统储能的作用,由系统的外加激励信号所产生的响应。 3、冲激响应定义为系统在单位冲激信号的激励下产生零状态响应。 4、阶跃响应定义为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的激励下产生零状态响应。 5、换路定理)0()0(),0()0(?l lc cii uu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什么是起始状态?什么是初始状态? 2、什么是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 3、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有什么关系?课后小结用冲激函数匹配法求初始条件是难点,学生掌握得不太好。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五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2.6卷积2.7卷积的性质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卷积运算和卷积的性质教学重点及难点卷积的运算方法、卷积的性质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d t f f t ft f)()()(*)(2121? 2、卷积运算满足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 3、卷积运算的微分和积分 4、)()(*)(t ft t f?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什么是卷积运算? 2、卷积运算满足哪些性质? 3、?)(*)(?)(*)(?)(*)(0?t ut ft t t ftt f? 4、卷积运算的图形解释是什么样?课后小结卷积的图形解释掌握不好。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六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习题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复习第二章所教内容,巩固第二章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及难点复习所学知识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初始条件的确定 3、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 4、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 5、卷积积分及其性质 6、利用卷积积分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若激励为)(te、响应为)(tr的系统的微分方程由下式描述,试对于下式求系统的冲激响应(a)dtt detrdtt dr) (2) (5)(?(b)) (2) (2)()()(22t edttdet edtdtrdtt dr? 2、若)2()1()(),1()()1()(21?t ut ut ft ututt f试计算卷积积分)(*)(21t ft f,并画出卷积波形。 课后小结本章主要是求解微分方程,其中方程的时域解法和卷积是重点。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七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3.1-3.3傅立叶系统的分析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三角函数形式的付里叶级数和指数形式的付里叶级数,欧拉公式熟悉函数对称性与付里叶系数的关系了解典型周期信号的付里叶级数表示教学重点及难点周期信号频谱的概念及计算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1)sin cos()(1110t jnnnnnneFt nb tn a a t f? 2、付里叶级数基本性质线性性、共轭性、翻转性、时移性、频移性、卷积性、微分性、Parseval定理 3、周期信号频谱的物理意义 4、周期信号频谱的特性 5、有效带宽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周期信号频谱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信号的时域特性与频域特性有何对应关系? 3、付里叶级数的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该条件?课后小结很多学生对物理意义总觉得不太好理解。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八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3.4-3.5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付里叶变换熟悉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教学重点及难点连续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付里叶变换的物理意义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频谱密度函数 2、?dt eF t fdt et fFt itj?) (21)()()( 3、单边指数信号、双边指数信号、矩形脉冲信号、符号函数等典型信号的付里叶变换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什么是付里叶变换?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2、周期信号频域与非周期信号频域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符号函数的付里叶变换是什么样的?课后小结对于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变换之间的转换不太明白,对频谱图总觉得太抽象,和物理背景联系不起来。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九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3.6-3.7冲激与阶跃的傅立叶变换及性质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冲激函数与阶跃函数的傅立叶变换熟悉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及难点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t?的傅立叶变换、)(tu的傅立叶变换 2、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线性性、对称性、寄偶虚实性、尺度变换特性、时移性、频移性、微分积分特性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已知)()(?F t f?,若?tdt t fttf)24()2()(2,用多种方法求)(2tf的傅立叶变换)(2?F。 2、已知一个实连续信号)(tf有傅立叶变换)(?F,且)(?F的模满足?)(lnF若已知)(tf是时间的偶函数,或是时间的寄函数,在这两种情况下分别求)(tf。 3、求)3)(2 (5) (6) (1)(2?j jFF的傅立叶反变换。 课后小结对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的傅立叶变化的物理意义不太名辩。 傅立叶换的基本性质都不太难、比较好理解;但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十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3.7傅立叶变换的性质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线性性、对称性、寄偶虚实性、尺度变换特性、时移性、频移性、微分积分特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线性性、对称性、寄偶虚实性、尺度变换特性、时移性、频移性、微分积分特性。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1、线性性 2、对称性 3、寄偶虚实性 4、尺度变换特性 5、时移性 6、频移性 7、微分积分特性、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傅立叶变换的寄偶虚实性是什么样? 2、傅立叶变换的尺度变换特性有什么特别之处? 3、傅立叶变换的微分积分特性是什么样的?课后小结傅立叶换的基本性质都不太难、比较好理解;但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十一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3.8卷积3.9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卷积定理;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熟悉典型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教学重点及难点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21tftf的傅立叶变换为)()(21?F F? 2、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等于)(21?n Fnn? 3、典型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如周期单位冲激序列、周期矩形脉冲、正弦余弦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sin(),cos(11tt?的傅立叶变换是什么样的? 2、)()(1nT ttnT?的傅立叶变换是什么样的? 3、已只)1()(2?aat fnnt且a是实数,求)(tf的傅立叶变换)(?F。 课后小结卷积定理是重点,应该详细讲述。 对于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化,很多同学把它和傅立叶级数放在一起时就容易混淆。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十二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3.10抽样信号的傅立叶变换3.11抽样定理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抽样定理熟悉抽样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教学重点及难点时域和频域抽样定理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什么是抽样?抽样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其物理含义。 2、时域和频域抽样定理;奈奎斯特间隔 3、抽样信号的恢复。 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时域和频域抽样定理是怎样描述的?有什么联系? 2、时域和频域抽样定理对实际生活实现数字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 3、确定下列信号的最低抽样频率和奈奎斯特间隔)60()100()50()100()100()100(22t Sa t SatSatSat SatSa?课后小结对于抽样定理,抽样频率和频谱重叠的关系,很多学生不太明白。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十三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习题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复习第三章所教内容,巩固第三章所教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复习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三角函数形式的付里叶级数和指数形式的付里叶级数,欧拉公式 2、付里叶变换、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3、冲激函数与阶跃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4、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线性性、对称性、寄偶虚实性、尺度变换特性、时移性、频移性、微分积分特性 5、卷积定理;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典型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6、抽样定理、抽样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3- 16、3- 17、3- 19、3- 21、3- 22、3- 23、3- 24、3- 25、3- 26、3- 28、3- 29、3- 32、3-41课后小结本章是重点章节,复习时要详细讲解。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十四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4.1-4.3拉普拉斯变换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义及其收敛域熟悉一些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及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了解单边和双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区别。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义 2、一些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及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义ds es Fjtfdt etfs Fjjstst?) (21)()()( 02、指数阶函数 3、阶跃函数、指数函数、正弦余弦函数及nt的拉普拉斯变换 4、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与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怎样应用? 2、拉普拉斯变换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与傅立叶变换的物理意义有什么区别和相同之处?课后小结从傅立叶变换推出拉普拉斯变换,对于学生而言,容易理解,但对复频率S,有些学生一时不太习惯接受。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十五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4.4拉普拉斯逆变换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拉普拉斯逆变换的部分分式分解方法熟悉拉普拉斯逆变换的留数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拉普拉斯逆变换的部分分式分解方法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拉普拉斯逆变换的部分分式分解方法无重极点、有重极点、有共轭复数极点等不同情况下的分解办法。 2、留数方法的基本思想。 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求下示函数的拉普拉斯逆变换)2(1 (795)()2)(52 (3)()()()2()1 (2)(2322223?s sss ssFs s sss Fasss FsssssF?课后小结分式分解是代数方面的理论,比较好理解,但要记忆,而留数方法是复变函数的内容,是难点,很多学生已经忘了。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十六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4.5-4.8系统分析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系统函数熟悉S域模型、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系统时域和频域特性了解网络函数的名称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系统函数 2、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系统时域和频域特性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0()()()0 (1) (1)()0 (1) (1)()0()()()()(?C CCL LLC CCL LLR RCvs sCVs Iiss VsLs IvssIsCs VLis sLIsVsRI sV 2、系统函数)()()(s EsRs H? 3、系统时域和频域特性与系统函数)()()(s EsRs H?的关系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系统函数)()()(s EsRs H?有什么物理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的?课后小结S域模型是重点;而电容和电感的S域模型中为什么有电源,很多学生不太明白,需要详细解释一下。 系统函数也是重点内容。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十七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4.9系统分析4.11稳定性4.13两种变换的分析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熟悉两种变换的分析方法及其区别和联系了解二阶S域系统分析教学重点及难点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稳定系统的定义若系统对任意的有界输入其零状态响应也是有界的,则称此系统为稳定系统。 2、系统稳定性判断劳斯判据 3、两种变换的分析方法及其区别和联系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什么信号同时具有两种变换(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有什么简单方法相互转换? 2、什么信号不能同时具有两种变换(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 3、从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能不能判定系统是否稳定?课后小结用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判定系统是否稳定,是重点内容,很多学生刚开始不太习惯这种分析方法。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十八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四章习题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复习第四章所教内容,巩固第四章所教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复习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义及其收敛域 2、一些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及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3、拉普拉斯逆变换的部分分式分解方法。 4、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电路、系统函数、S域模型、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系统时域和频域特性。 5、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两种变换的分析方法及其区别和联系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系统函数的概念以及分析; 2、用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稳定性。 课后小结对于这一章内容相对独立,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复频域的概念比较难理解。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十九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5.1-5.5滤波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无失真传输的条件;理想低通滤波器熟悉利用系统函数求响应;了解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佩利维纳准则教学重点及难点无失真传输的条件;理想低通滤波器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无失真传输的概念所谓无失真传输,是指响应信号与激励信号相比,只是大小与出现的时间不同,而无波形上的变化。 2、无失真传输的条件系统函数0)(|)(t jjsKe j H sH?; 3、理想低通滤波器?0)()() (01)()()(tj HejH j Hcj? 4、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冲击响应是峰值位于t0时刻的抽样函数。 5、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阶跃响应是正弦积分函数。 6、利用系统函数求响应?j ssHjHj Hj Ej R?|)()()()()( 7、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佩利维纳准则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为什么说理想低通滤波器是理想的而不能实际实现的? 2、系统无失真传输的条件是什么?课后小结无失真传输的条件和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内容学生总是感觉太抽象,这时要多讲讲它们的物理背景。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二十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5.7-5.12调制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幅度调制的原理及其解调办法。 脉冲编码调制熟悉带通滤波器的运用;从抽样信号恢复连续时间信号的办法;了解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原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幅度调制的原理及其解调办法。 脉冲编码调制从抽样信号恢复连续时间信号的办法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幅度调制)()(21)()cos()()(000?G GFt t g tf 2、幅度调制信号的解调)cos() (21) (21)cos()cos()()(0000tt g tgt ttgtg? 3、带通滤波器的运用; 4、从抽样信号恢复连续时间信号的办法; 5、脉冲编码调制 6、频分复用是指在发送端将各路信号频谱搬移到各不相同的频率范围,使它们互不重叠,这样就可复用同一信道传输。 时分复用是指在发送端为各路信号分配不同的时隙,使它们互不同时占用信道。 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幅度调制的原理及其解调办法是什么样的? 2、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的原理是什么样的?它们使用的场合用什么不同。 ?课后小结讲幅度调制时,一定要多联系实际,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二十一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7.1-7.3引言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数学表示方法序列的运算熟悉典型序列的特点,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了解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单元符号教学重点及难点典型序列的特点;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的建立。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0 (0)0 (1)(nnn? 2、?)0 (0)0 (1)(nnn u 3、矩形序列、斜变序列、指数序列、正弦序列、复指数序列 4、差分方程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分别绘出以下各序列的图形)()2()() (2)()()21()(n u n xn u n xn un xnnn? 2、判断下列各序列是否周期性,如果是周期性的,试确定其周期)8()()873cos()(?nje n xn An x课后小结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的对应关系,学生往往不明白,要多讲讲。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二十二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7.4-7.7方程求解及卷积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卷积和的运算了解反卷积的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卷积和的运算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齐次解和特解 2、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是指系统在单位样值信号的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3、卷积和的运算?mm n h mx n h n x n y)()()(*)()(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什么是卷积和?是怎么运算的? 2、离散时间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是怎样计算的?课后小结讲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时要与微分方程求解方法对应着讲,但是很多学生已经忘了微分方程求解方法了。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二十三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8.1-8.3Z变换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Z变换的定义、典型序列的Z变换熟悉Z变换的收敛域教学重点及难点Z变换;Z变换的收敛域。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单边Z变换的定义?0)()(nnz n x z X 2、双边Z变换的定义?nnz nx zX)()( 3、典型序列的Z变换单位样值函数、单位阶跃序列、斜变序列、指数序列、正弦与余弦序列等 4、Z变换的收敛域有限长序列、右边序列、左边序列、双边序列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求下列序列的Z变换,并标明收敛域,画出零极点图。 )()31()()21()1()()31()()()41()(n un unn unxn unxn nnn?课后小结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二十四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8.4-8.6逆Z变换及性质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逆Z变换的方法部分分式分解法及Z变换的性质。 熟悉逆Z变换的留数法和长除法;了解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逆Z变换的方法部分分式分解法及Z变换的性质。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逆Z变换的方法部分分式分解法 2、Z变换的性质线性性、位移性、序列线性加权、序列指数加权、初值定理、终值定理、时域卷积定理、序列相乘。 3、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求下列)(zX的逆Z变换)1 (1)()21(814315.01)(11211aza zazzXzz zzzX? 2、利用卷积定理求)(*)()(n hnxn y?)1()(),()(?n unhnua nxn课后小结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二十五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8.7-8.10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及系统函数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熟悉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了解序列的DTFT教学重点及难点 1、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 2、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3、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将差分方程两边同时进行Z变换,在Z域进行代数运算,然后进行逆Z变换。 2、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nnz nhz XzYz H)()()()( 3、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njn jenhe H?)()(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已知一阶因果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试求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若)()()(2nunnnx?,求响应。 )()1 (3)(nxn yny? 2、根据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系统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课后小结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二十六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八章习题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复习第八章所教内容,巩固第八章所教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复习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1、Z变换的定义、典型序列的Z变换 2、Z变换的收敛域 3、逆Z变换的方法部分分式分解法 4、Z变换的性质 5、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 6、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7、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板书教学,举例题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习题8- 212、习题8- 303、习题8-37课后小结信号与系统课程教案课次第二十七次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信号流图教学目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