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_第4页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池沼(zho) 嶙峋(xn) 砌砖(q) 着眼(zhu)B . 雷同(li) 丘壑(h) 镂空(lu) 蔷薇(qing)C . 轩榭(xun) 庸俗(yng) 模样(m) 松柏(bi)D . 斟酌(zhn) 一幅画(f) 对称(chn) 阑干(ln)2.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 . “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B . 初夏时节,广安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C .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D .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3.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产大片溜公河行动赢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后,导演林超贤表示,会不会拍摄续集,关键看合适的题材。(在“合适”前加上“有没有”)B . 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把“扬长避短”改成“精益求精”)C . 空军试飞员将驾歼20飞机在第11届中国航展上进行飞行展示,这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公开亮相。(将“首次”移到“公开”前)D .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成败,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删去“和成败”)4. (2分)下列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B .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三国演义、罗贯中的水浒及吴承恩的西游记。C . “文房四宝”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D . 沁园春雪济南的冬天乡愁孔乙己四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来看,分别属于词、散文、诗、小说。二、 填空题 (共1题;共1分)5. (1分)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并根据释义写出相应例句或成语。 例句释义成语毕力平险_沿溯阻绝_溯流而上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只是_日薄西山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0分)6. (10分)某班级开展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有同学搜集了有关自强不息的几句名言,其中有一句不合适,请找出来。( ) A . 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歌德B .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C . 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海伦凯勒D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你从自己搜集的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中,选一个张贴在教室里。 (3)【演讲:青春当自强】某同学的一段演讲稿中,有几处语病,请你读后完成各题。 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像个无知者;但我不因无知而自矮三分。芸芸众生中,我只是沧海一粟(A)但我又怎能不因渺小而妄自菲薄呢?忘记昨天的痛楚,珍惜今天的奋起,憧憬明天的美好。不要让昨天成为绊脚石,而要让每一天成为垫脚石。(B)矢志不移地奋斗,以自强来练就明日辉煌!(C)让我们像桑提亚哥那样呐喊吧;我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倒;( );让我们像斯佳丽那样宣誓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画线句(A)表意不准确,应改为_。画线句子(B)用词不当,应把“_”改为:“_”。仿照(C)处画线句,在括号内补写上与前后意思连贯的句子。_四、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7. (5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诗经关雎)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诸葛亮出师表) (3)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在羁旅中无奈、孤独的心情。 (4)_?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请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默写完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8. (15分)名著阅读。 (1)阅读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小龙沉吟半的,又滴泪道:“师兄啊,莫说散火的话,若要救得师父,你只要去请个人来。”A道:“教我请谁么?”小龙道;“你趁早驾云上花果山,请大师兄孙行者来,他还有降妖的大法力,管寻教了师父,也与我报得这败阵之仇。”A道:“兄弟,另寻一个儿便罢了。那猴子与我有些不睦。”文中A指的是_,孙行者因为_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A说的“不睦”指_。(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 .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小王子,通过小王子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批判了成人世界的丑陋、庸俗、势利、荒谬,歌颂儿童世界的爱、纯真、美好与善良。B . 有两本书在保尔生命中很重要,一是在他患伤寒病时读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本书,使他倍受鼓舞;一是他瘫痪、失明后在妻子达雅的帮助下创作的牛虻,让他开始了新的生活。C . 慧骃国每隔四年的春分时节都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讨论要不要把“耶胡”从地面上消灭干净。D . 梁山上有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轻功超群“善盗”的鼓上蚤时迁,百步穿杨“善射”的小李广花荣,日行八百“善行”的入云龙公孙胜。E . 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了两位老师,一位是三味书屋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另一位是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藤野先生。六、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9. (6分)综合性学习。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首,亦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1)请根据下面这则材料,简要概括什么是“年俗”。 “春节”原指正月初一这一天,但可以开始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早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历时一个多月。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探亲访友、扫墓祭祖、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如进行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来期盼来年的好运。_(2)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今年是农历己亥猪年,请你根据所积累的知识,补全下面的春联。(要求:必须含有“猪”字) 上联:名题雁塔登金榜 下联:_上联:_ 下联:新春纳福鹊登梅(3)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都在淡化,继而逐渐消失。甚至有人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再过春节了。请你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意见。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0. (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有于我哉?(选自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与诸弟书)(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有仙则名 名:_无案牍之劳形 劳:_若果言动有礼 若:_斯仁至矣 斯: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B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C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D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无徒浮慕虚名。(4)【甲】【乙】两文都提到古代圣贤,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7分)11. (20分)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各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有什么作用。 (3)第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4)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12. (20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冯骥才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有过灿烂的、值得我们骄傲的成就。今天讲的中华民族复兴,实际上就是再现历史辉煌。再现辉煌,并不是简单回到过去。那么,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辉煌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富足,生活殷实但除此之外,还需要高度的文明。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终极追求。缺乏文明的社会就如同暴发户,缺乏文明准则、文明底线、文明自律,一定会丑态百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享受文明无疑是最美的,也是人们的终极梦想。正因此,文明堪称一个民族复兴的关键。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创造精神,也带来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时至今日,有个问题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富裕起来后的中国要到哪儿去?不能不引人思考。我们曾经片面注重经济发展,而现实中的很多问题是用钱无法解决的。去年在一个记者会上,我和一位企业家有过争论。当时一位记者问我,国家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说,国家的价值观只能国家来说,我不能回答,但是我知道什么东西不能写到国家价值观里面,就是“钱”字。这位企业家说,我不同意您的说法,我们现在不是钱太多,而是钱还不够。显然他不明白,钱是需求,不是追求,而价值观应当是一个国家的追求。经济显然不是我们唯一的社会属性。所以,前行至今,我们碰到了许多光凭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确应该思考,如何把建设文明社会作为发展的具体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文明方是社会真正的正能量,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较实力。温莎城堡里有一个巨大而豪华的宴会厅,曾发生过一次大火,着火时伦敦老百姓纷纷自行开车去救火。大火被扑灭后清点物品,竟然没有一件遗失。这就是一种国家软实力高度的文明。 文明与文化是什么关系?简言之,文化的终板目的就是文明。所有的文化事业,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造福社会,影响社会。文化不是一个对象。文化是由人表现出来的,不应该被对象化。今年春天,在牛津大学有位留学生问我,中国文化到底该怎么走出去?我回答,每个人都是文化的携带者。我们在国外,外国人就是通过我们来认识中国文化的,就如同我们也通过普通的外国人来认识西方文化一样。作为文化的携带者,最要紧的是你对自己的文化是不是自觉。有了自觉,就也有了责任。在新的时代, 我们需要文化的承担。谁来承担这个文化?首先是人。进一步讲,文化的自觉是谁先自觉?首先当是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有文化的先觉,比普通人先感知文化的时代需要。只有及时感知文化前沿的问题,做文化传承的志愿者,才能把文化自觉承担起来。可以说,如果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国家自然就会有整体的文化自觉。毋庸讳言,艺术家、作家等“文化人”,对承担文化自觉非常的重要。回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如果没有但丁、达芬奇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家,如果没有知识分子、作家、诗人、哲学家的大量涌现,就根本谈不上复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文艺复兴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并不只是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更在于其蕴藏的独特思想价值。由此而言,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这,才是一个民族的复兴。呼唤民族复兴,文化的复兴不仅当仁不让,而且也是终极指向。当今中国,全社会都应给予文化复兴更多的关注。对照现实,尤显任务的艰巨与紧迫。期待更多艺术家、作家和知识分子站出来,勇做志愿者,承担起文化自觉的责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节选自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段用“暴发户”比喻缺乏文明的富足社会,生动形象地强调了文明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发人深省。B . 作者认为,发展迅猛的中国社会碰到了许多光凭经济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因为中国目前缺乏像但丁、达芬奇那样的一大批文化艺术家,忽视了文化复兴。C . 第段列举温莎城堡救火事件,意在突出高度的文明才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与上文企业家和作者的争论相呼应,更让读者倍感当前文化复兴的艰巨与紧迫。D .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第段提出问题,至段分析说理,结尾呼吁关注文化复兴,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2)下列不属于第段所说的“文明”的一项是( ) A . 一名中国女护士在日本游玩时,偶遇一位日本中学生突发癫痫,她紧急施救后,帮助学生恢复了意识。B . 惠东县黄埠镇盐洲西冲村杨屋几位村民每逢周末自发组织起来,捡拾海边的白色垃圾。C . 司马光用圆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D . 小学教师张玉滚,坚守深山里的小学17载,虽然收入微薄,但在17年间教过500多名孩子,资助过300多名学生。(3)结合选文,谈谈新的时代里如何才能实现民族文化复兴? 13. (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宽容是美德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徵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徵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绝不心慈手软。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引用周总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B .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