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1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2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3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4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B . 展览管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C . 土耳其市民听到申奥失利的消息后,原来一片欢腾的场面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 空气中充满了沮丧和失望。D . 在这里没有什么想法太离谱,人们都洗耳恭听。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件事对我的印象最深刻。B . 因为提高学习成绩,同学们正在努力改进学习方法。C .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曾被学校推荐到市体委参加过一年多的乒乓球集训。D .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3. (8分)按要求默写。(邹忌)暮寝而思之,曰:“_ ,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_。”十五从军征中写老兵归家所做事情的句子:_ , 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借古喻今,颂扬孙权的句子:_ , _。朝天子 咏喇叭中描写喇叭、唢哪特点的句子是:_ , 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是_。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4.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kn_,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jio_;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哲学家卢梭把读书归n _为“六字”:ch_存、比较、批判。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5. (1分)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设计一句幽默的话,让盛气凌人的名作家听后羞愧不已。一个很有名的作家来某书店参观,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都换上该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当然不是。”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说,“_。”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6.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君山记袁中道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以风逆,泊舟南津港。质明,东风细细,波平如掌。初日甫出,与王子方舟进发。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 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两掖之山,如垂长袖。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者,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耳。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步至湘妃庙,穿林中, 忽得旷野平田,极有野趣。入庙中,了无一人。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穷雕镂之巧。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气清泠,不成寐。晨起,猛风乍作,趣别山灵,一帆走岳阳楼下。(节选自珂雪斋集)【注】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鸭脚:银杏。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污隆:高低不平。米老:米芾,米芾(10511107年)北宋书法家、画家。(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巢白鹤数百 巢:筑巢B . 极有野趣 极:非常C . 穷雕镂之巧 穷:穷尽D . 趣别山灵 趣:疾走(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乃此山寻常受用 乃不知有汉B . 远视之如玉兰花 能以径寸之木C . 都为老树寿藤所遮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 . 以风逆 以其境过清(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说明了作者游览君山的缘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谊,所以陪他游览。B . 因为树藤遮蔽、道路崎岖,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远眺。C . 按照作者的游踪,文章依次主要记叙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变”等。D . 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览君山,观山览水之后,两人都产生了栖身君山的想法。(4)文言翻译。 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7.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产为政郑人游于乡校 , 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 , 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波浪线的都是人名。乡校:乡间公共场所。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封洫:田界。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舆人:众人。褚:储藏。(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 书:书信B . 郑伯如晋 如:到去C .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利:利益D .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 .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入则无法家拂士D . 宣子说,乃轻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B . 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C . 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D .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4)翻译下列句子。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选自左传)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选自左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5分)8.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活人服务的学校教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学校向来是使传统的知识财富一代一代相传的最重要的机构。与过去相比,今天更是这样。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家庭作为传统教育的承担者的地位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志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使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开展工作。这种做法伤害了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的自信,培养出的是顺从的人。教师只有尽可能少地使用强制手段,教师的德和才才能成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要培养创造性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不如仅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所以才更有价值。这种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孩子们对于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认可。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夹领受,学生就会对在学校时间比对放假时间还要喜爱。(选自科学画报2003年第3期)【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他因发现光电效应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作者围绕学校教育问题,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试体会“不完全正确”这一词语的准确性。 (3)第段中划线词语“这种教育”指的是什么? (4)从文中摘录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文摘卡上,并写上自己的感悟。 (5)读了上面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不少感受吧,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向你所在学校的领导或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陈述理由。 9. (25分)阅读丁立梅的掌心化雪一文。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1)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中“压”字用得精练、准确,请作具体分析。(2)语文老师为什么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3)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分析,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在段中,“她”一次次跑到福利院,和孩子们做游戏,给他们发奖品,为什么?(5)选文的题目“掌心化雪”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掌心化雪”的意思。10. (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材料一】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进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材料二】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是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材料三】陶渊明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正和他的诗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是最深厚的。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渊明的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他饱经忧患,极端贫穷,逼得要自己种田,他逼的要去乞食。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诗集满纸都是忧生之嗟,他的大半生中,国家兵戈扰攘,几无宁日,他一个穷书生,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也很忧,陶渊明诗篇篇有酒,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去世间种种不称心的事。但渊明由冲突达到调和,并不由于饮酒,弥补这世间缺陷的有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渊明由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就在“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空任鸟飞”的宇宙。他先是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在诗中,他把他所敬仰的古人排起队来,向他们馨香祷祝,更可以见出他的志向。渊明还打破了身处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自徜徉自得,如庄子所说的“鱼相与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映增辉。所以无论是微云孤岛,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也正因此。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他在诗中表现最多的是对子女的慈爱。他做了官,特别遣一个工人给儿子,以减轻他的劳作之苦。还关照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既可以见出做父母的仔细,尤可见出人道主义者的深广的同情。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他有至性深情,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总之,渊明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他的智慧与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酿成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的为人和他的诗一样,都很淳朴,却都不很简单,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声响。(节选自诗论,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1)自然景象常让中国人联想起相关的古诗句,“材料一”中作者的经历就是一例。请你根据材料一,也写一例陶渊明的诗例与大家分享。 (2)“材料三”中,陶渊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3)“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与诗从未有片刻的分离。请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生活与诗的关系的理解。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作文。(1)命题作文在两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中,美丽就如路边的野花,在淅沥沥的春雨中摇曳,在轰隆隆的夏雷中绽放,在哗啦啦的秋叶中顽强盛开,在白皑皑的冬雪中傲立枝头。用心体味你的学习生活,在惊喜中你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