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_第1页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_第2页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_第3页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_第4页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1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导学案)【课程标准】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在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的变化,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的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及评价,学习改革的策略和坚决的态度,体会其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与时俱进是一个国家、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 请结合教材第40-41页内容,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归纳经济复苏和繁荣的表现,并结合已学知识分析经济复苏和繁荣的原因。2请阅读教材第41页【学思之窗】的内容,思考回答:北魏的贵族的大都经商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3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北魏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加速,具体措施和影响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教材第42页内容思考、归纳。5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具体表现和影响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教材第42-43页内容思考、归纳。6请结合孝文帝改革的三节内容,分析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重要概念】1封建化:是指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鲜卑政权的封建化主要指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与制度。对鲜卑族来说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因为,他们以前是游牧民族,比较落后,要向先进的中原地区学习。2民族融合(1)概念:民族融合,是指历史上各民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后进民族接受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文化、思想和制度,原来各民族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民族特征趋向统一,形成自然同化。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2)实质:从经济、生产方式角度看,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民族习俗角度看,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政治、社会发展角度看,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过程。(3)途径:友好往来、民族迁徙、自身改革、民族战争、婚姻关系。(4)作用:提高了民族素质;促进了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古代国家统一的重要前提。【总结单元知识体系】【基础检测】1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经济发展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许多荒地得到开垦,人口大为增加B开始出现整地碎土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官府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生产都有所发展D商业活动日趋活跃,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2下列不属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加速政权封建化的措施是( )A兴办太学等学校,教授儒家经典 B废除鲜卑族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礼仪制度 C修订律令,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分的落后残酷刑律D制定官吏俸禄制,地方实行三长制3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4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北方实现统一 B北方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C民族矛盾尖锐 D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5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6孝文帝改革的主要作用有( )缓和了民族矛盾 巩固了封建统治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为结结束分裂割据,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A B C D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A北方各族的上层势力 B地主阶级守旧势力 C鲜卑贵族 D汉族地主阶级8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是(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过程 C农业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9(2008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2:(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1)材料1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2)材料2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3,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北魏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 材料二:北魏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材料三:北魏文官俑 北魏汉人胡食画像转 (1)根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明显发展。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基础检测】答案1 C 2 D 3 D 4 B 5 D 6 A 7 C 8 D9(1)问题: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措施: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2)说明: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基。10(1)措施:孝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