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广东省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统计教育学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广东省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统计教育学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广东省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统计教育学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广东省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统计教育学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广东省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统计教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 省 大学生就业质量 的实证分析 广东金融学院 目录 摘要 1 1 问题的提出 3 究现状 3 究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意义 3 题综述 3 2 广东省大学生数据收集与整理 4 业质量构成成分因素的选取 4 据 收集与 整理 4 查 方法 5 卷调查 5 东省的总体就业率 5 析软件与数据预处理 6 3 广东省大学生就业质量 的 实证分析 6 述统计 7 业质量差异分析 7 业质量性别差异比较 7 业质量性别差异进一步比较 8 4 假 设的验证讨论 12 12 12 5 结论与建议 12 12 13 附表 14 参考文献 17 1 摘 要 本文主要是通过 问卷收集数据, 对 2010 年和 2011 年毕业的广州大学生 的 就业质量进行分析 ,结合就业质量各指标与性别的差异, 得出结论:( 1)我们所拟定的 2009 年至 2010 年广州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相关指标为:就业率 75%至 88%,高校毕业生最终就业的人数为毕业总人数的 90%,专业对口性的均值为 资的均值为 利程度系数 均值 为 作时间 均值 为 2) 大学生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的工作时间和专业对口性在男女之间是不存在差异的。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性 别差异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社会 的 性别 观念 。 要改变这种局面 ,政府、高校、女大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都需要共同努力并有所作为,尽可能将 这种 差异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 关键词 : 就业质量 性别差异 专业对口 工作时间 工资收入 福利 2 is to of of 010 011, of (1 ) we 009of 5 of in 0% of of of (2) of of in in of of to of to a as as to in a of in 3 1 问题的提出 究现状 2009 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2009 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如今,随着经济形势的回暖,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也有了微妙变化。 2010年大学生整体就业 形势走好, 近日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公布的“2010 年无忧指数年终盘点学子就业篇 ” 调查结果 显示各大高校的就业率相对2009 年均有所提高。 虽然大多数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但是所找的工作质量如何 ,还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人们应该改变视角,不能老是把目光局限在就业率上,就业质量才是大家应该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难也是难在这里。而且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 。 “ 宁要本科男,不要研究女 ” 、 “ 就算学历高,女也不敌男 ” ,如今找工作已经成了不少女生的心病。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的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显示,这项涉及中国 11 所“211 工程 ” 名校的 2000 多名大学生被调查者中 大学生表示在应聘中受到过歧视,包括性别、户籍、政治面貌、身高、长相、年龄、婚育等歧视。 不同等级的高校就 业质量也有一定的差别,相对而言,企业往往喜欢重本的 男 生。 究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备受关注。然而大家普遍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其实就业质量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因为我们所提出的就业质量包含了就业率。且就业率 未必能 完全地反映一个高校的真实就业状况了,现在社会上甚至普遍存在着“被就业”现象,就业率只能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某一面而已,但就业质量反映的就是真实的全面的就业情况了。单纯研究就业率的文章很多,但研究就业 质量的文章还是比较少的。目前,社会在关注就业率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就业质量,就业质量低下将会造成巨额的教育投资浪费,而且就业率应包含在就业质量里面。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问题更能反映一个学校的就业情况,学校在开展学生就业工作时,不能再局限于如何提高就业率,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就业质量。研究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能够引导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高校更好的制定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同时也能帮大学生提供一个择业方向,使学生了解到就业不仅仅是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要找到一份理想的 ,适合自己的,满意度较高,有发展前景的工作,不单单是为了就业而就业。 题综述 4 就业质量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很难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但是可以从多种指标的综合总体上来判断就业质量的优劣。 国外对就业质量的研究是用不同的方法的。如 过劳动 /回报关系的经济契约内容和雇主 /雇员关系的经济契约内容来衡量就业质量( 000)。其研究是探讨就业质量衡量维度的。 我国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研究中 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分析大学生就业质量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谭建跃、黄华勇大学生就业质量 与心理问题探讨),一类是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的研究,我们认为构成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有: 就业率、毕业生供需比、薪金水平、就业结构以及社会满意程度。而 我们研究的 大学生就业质量 构成部分主要是 :广东省的总体就业率以及总体供需比、公司薪酬、公司福利以及专业对口性 。 拟检验假设: 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和实际需要,并参考多方文献,提出以下拟检验的假设: 假设 :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存在性别差异 2 广东省大学生数据收集与整理 标选取 业质量 构成成分 的选取 了解了上述论文以及通过了 与指导老师的讨论中,我们得出 影响 就业 质量的有: 个人、学校 以及 招聘单位 。 先从个人来说,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分别是性别、能力、家庭背景以及社会地位;从学校方面来说,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分别是专业类型、学校类型以及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最后从招聘单位而言,影响了就业质量的因素分别是单位人事部负责人的招聘倾向、招聘职业类型以及单位类型。 由就 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决定了就业质量的构成成分的类型主要有三大层面的,第一层是 微观角度:就业机会的获得 以及工作岗位的相关成分: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与 工作环境;第二层是宏观角度:政府对于就业的鼓励,社会对于某些行业的认 同程度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第三层是就业主观满意程度:工作稳定性、专业对口性、劳动关系和谐、 发展前景和社会保障的完整性。 5 据 收集与 整理 查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的问卷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导语部分,放在最前面,向抽查者问好及表明我们的目的;二是问卷的主体部 分,主要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工作收入、一周的工作时间、福利、工作岗位等内容。 卷调查 由于我们的时间有限,而且条件的限制,我们通过在问卷星上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对象 主要是 是 2010 年和 2011 年广州的应届大学生。我们收到了 51 份数据,有效问卷为 48 份,我们选择了 23 份男性的问卷和 23 份女性的问卷作为样本,样本容量为 46, 比较少,但是我们已经尽力了 。 东省的总体就业率 本地区 2009 年及 2010 年毕业生 就业情况 ( 表 1) 毕业生数(人) 就业率 /签约率( %) 2009 年 2010 年 2009 年 (截止时间: 2009 年9 月 1 日) 2010 年 (截止时间: 2010 年6 月 30 日) 总计 323638 349142 按学历 层次划分 研究生 16848 18511 本科 132130 150075 专科(高职) 174660 180556 按学校 类型划分 本科院校 155556 159001 高职(高专)院校 140326 150271 独立学院 27756 39870 由 表 1 得总体来说 09 年 9 月是就业率 而 10 年 6 达到并超越 09 年并不难。 6 本地区 2009 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 表 2) 合计 合计 登记为就业总人数 已实现就业人数 总数 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 自主创业 社区岗位 基层项目 科研助理 灵活就业 公益性岗位安置 期末实有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 5925 81 833 815 3028 48 25 27 13 1055 17 32674 其他流向人数 总数 就业见习 职业培训 升学出国 应征入伍 其他 24120 2612 1215 211 103 62 1021 由 表 2 得出, 2009 年未就业总人数为 24120 人,而由图 1 得 2009 年毕业生总人数为 323638 人 ,后来共实现就业的人数为 299518 人,则 高校 毕业生 最终就业的人数为毕业总人数的 析软件与数据预处理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把我们的主要指标进行赋值,变量 性别 1 表示男性 2 表示女性 ; 专业对口性,根据调查者所填的专业和工作岗位的性质进行给分,分为三个等级,不对口为 1 分,文理对口为 2 分,完全对口为 3 分; 工资,分别取工资范围的均值 500、 1500、 2500、3500; 福利程度系数,福利定为 100 分制,全部福利( 6 个)都享受了的为100 分,不清楚相当于没有享受福利的为 0 分,一种的为 17 分左右,两种的为33 份 左右,三种的为 50 分,四种的为 67 分左右,五种的为 83 分左右,六种为100 分。 工作时间,分别取工作时间范围的均值 35、 45、 55、 65。 分析软件: 广东省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 述统计 对我们选取的指标先进行简单的描述性分析(见表 3),由表可知,专业对口性的均值为 资的均值为 利程度系数为 作时间为 了福利程度 系数外,其他的指标总体上来说都不错, 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总体上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 7 应届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 描述性统计( N 46) (表 3)D e s c r i p t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3 2 . 1 7 . 7 9 746 5 0 0 3 5 0 0 1 5 1 0 . 8 7 9 6 8 . 9 0 046 0 1 0 0 4 7 . 4 8 4 1 . 9 7 546 35 65 4 7 . 3 9 9 . 4 7 246专业对口性工资福利程度系数工作时间V a l i d N ( l i s t w i s e )N M i n i m u m M a x i m u m M e a nS t d .D e v i a t i o 2009 年至 2010 年广州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相关指标为:就业率 75%至 88%,毕业生供需比约为 90%,专业对口性的均值为 利程度系数为 作时间为 了福利程度系数外,其他的指标总体上来说都不错,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总体上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 业质量差异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前的人奉承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不让女子出外工作,或者女性不愿外出工作,导致社会上工作的大多 是男性。但是女权主义得出推广,女性也懂得自强了,懂得靠自己来谋生,社会上出来工作的女性也越来越多了,女性也可以撑起半边天了。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着,歧视女性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总是男性优先,这无疑是对女性工作能力的一种怀疑,轻视。 就业质量的性别平等成为对社会的整体发展状况与两性和谐的一种衡量。 业质量性别差异比较 应届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可以从以下的表中得出结论(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男性的平均工资为 性的平均工资为 性明显高于女性。 但是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专业对口性、福利程度系数、工作时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基本持平,这可能和样本容量太小有关,有等进一步研究。 8 应届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差异分析(表 4) D e s c r i p t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3 2 . 1 7 . 8 8 723 5 0 0 3 5 0 0 1 9 3 4 . 7 8 9 8 0 . 5 4 223 0 1 0 0 4 8 . 5 5 4 4 . 3 5 723 35 65 4 9 . 7 8 1 0 . 3 8 82323 1 3 2 . 1 7 . 7 1 723 5 0 0 3 5 0 0 1 0 8 6 . 9 6 7 6 3 . 5 4 723 0 1 0 0 4 6 . 4 1 4 0 . 4 2 223 35 65 4 5 . 0 0 7 . 9 7 723专业对口性工资福利程度系数工作时间V a l i d N ( l i s t w i s e )专业对口性工资福利程度系数工作时间V a l i d N ( l i s t w i s e )性别男女N M i n i m u m M a x i m u m M e a nS t d .D e v i a t i o 业质量性别差异进一步比较 由于样本容量太小,代表性不是很高,所以我们对就业质量各指标与性别的差异分别进行深入分析,用以预测其他指标与性别的差异性。 业对口性与性别的差异分析 专业对口性与性别的差异分析可从下表得出结论(见表 5),表中专业对口性为 1 分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专业对口性为 2分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专业对口性为 3 分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表 4 中卡方检验的概念 于显著水平 接受原假设,综合两个表的数据可以得出专业对口性与性别不存在差异。 专业对口性与性别的分析 ( 表 5) C r o s s t a 11 235 . 5 8 . 0 9 . 5 2 3 . 03 0 . 4 % 2 1 . 7 % 4 7 . 8 % 1 0 0 . 0 %6 3 . 6 % 3 1 . 3 % 5 7 . 9 % 5 0 . 0 %1 5 . 2 % 1 0 . 9 % 2 3 . 9 % 5 0 . 0 %4 11 8 235 . 5 8 . 0 9 . 5 2 3 . 01 7 . 4 % 4 7 . 8 % 3 4 . 8 % 1 0 0 . 0 %3 6 . 4 % 6 8 . 8 % 4 2 . 1 % 5 0 . 0 %8 . 7 % 2 3 . 9 % 1 7 . 4 % 5 0 . 0 %11 16 19 461 1 . 0 1 6 . 0 1 9 . 0 4 6 . 02 3 . 9 % 3 4 . 8 % 4 1 . 3 % 1 0 0 . 0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2 3 . 9 % 3 4 . 8 % 4 1 . 3 % 1 0 0 . 0 %C o u n t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w i t h i n 性别% w i t h i n 专业对口性% o f T o t a lC o u n t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w i t h i n 性别% w i t h i n 专业对口性% o f T o t a lC o u n t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w i t h i n 性别% w i t h i n 专业对口性% o f T o t a o t a 3专业对口性T o t a l 9 专业对口性与性别的分析 ( 表 6) C h i - S q u a r e T e s t 5 4 2 a 2 . 1 7 0 . 2 0 9 b . 1 9 9 . 2 1 93 . 6 1 0 2 . 1 6 4 . 2 0 9 b . 1 9 9 . 2 1 93 . 4 6 1 . 2 0 9 b . 1 9 9 . 2 1 946P e a r s o n C h i - S q u a r eL i k e l i h o o d R a t i oF i s h e r s E x a c t T e s o f V a l i d C a s e sV a l u e s y m p . S i g .( 2 - s i d e d ) S i g . L o w e r B o u n d U p p e r B o u n % C o n f i d e n c e I n t e r v a lM o n t e C a r l o S i g . ( 2 - s i d e d )0 c e l l s ( . 0 % ) h a v e 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l e s s t h a n 5 . T h e m i n i m u m 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i s 5 . 5 0 B a s e d o n 1 0 0 0 0 s a m p l e d t a b l e s w i t h s t a r t i n g s e e d 7 9 9 9 6 6 8 9 资与性别的差异分析 工资与性别的差异分析可从下表得出结论(见表 7),表中工资为 500 元 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工资 为 1500 元 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工资为 2500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表 6 中卡方检验的概念 P 值为 于显著水平 拒绝原假设,综合两个表的数据可以得出 工资存在 性别 差异。 工资与性别的分析 ( 表 7) 性别 * 工资 C r o s s t a b u l a t i o 6 4 239 . 5 7 . 5 3 . 5 2 . 5 2 3 . 02 1 . 7 % 3 4 . 8 % 2 6 . 1 % 1 7 . 4 % 1 0 0 . 0 %2 6 . 3 % 5 3 . 3 % 8 5 . 7 % 8 0 . 0 % 5 0 . 0 %1 0 . 9 % 1 7 . 4 % 1 3 . 0 % 8 . 7 % 5 0 . 0 %14 7 1 1 239 . 5 7 . 5 3 . 5 2 . 5 2 3 . 06 0 . 9 % 3 0 . 4 % 4 . 3 % 4 . 3 % 1 0 0 . 0 %7 3 . 7 % 4 6 . 7 % 1 4 . 3 % 2 0 . 0 % 5 0 . 0 %3 0 . 4 % 1 5 . 2 % 2 . 2 % 2 . 2 % 5 0 . 0 %19 15 7 5 461 9 . 0 1 5 . 0 7 . 0 5 . 0 4 6 . 04 1 . 3 % 3 2 . 6 % 1 5 . 2 % 1 0 . 9 % 1 0 0 . 0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4 1 . 3 % 3 2 . 6 % 1 5 . 2 % 1 0 . 9 % 1 0 0 . 0 %C o u n t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w i t h i n 性别% w i t h i n 工资% o f T o t a lC o u n t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w i t h i n 性别% w i t h i n 工资% o f T o t a lC o u n t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w i t h i n 性别% w i t h i n 工资% o f T o t a o t a 0 1 5 0 0 2 5 0 0 3 5 0 0工资T o t a l 10 工资与性别的分析 ( 表 8) C h i - S q u a r e T e s t 7 0 1 a 3 . 0 2 1 . 0 1 7 b . 0 1 4 . 0 2 01 0 . 3 9 5 3 . 0 1 5 . 0 3 3 b . 0 2 8 . 0 3 79 . 3 7 2 . 0 2 0 b . 0 1 6 . 0 2 446P e a r s o n C h i - S q u a r eL i k e l i h o o d R a t i oF i s h e r s E x a c t T e s o f V a l i d C a s e sV a l u e s y m p . S i g .( 2 - s i d e d ) S i g . L o w e r B o u n d U p p e r B o u n % C o n f i d e n c e I n t e r v a lM o n t e C a r l o S i g . ( 2 - s i d e d )4 c e l l s ( 5 0 . 0 % ) h a v e 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l e s s t h a n 5 . T h e m i n i m u m 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i s 2 . 5 0 B a s e d o n 1 0 0 0 0 s a m p l e d t a b l e s w i t h s t a r t i n g s e e d 2 0 0 0 0 0 0 利程度系数与性别的差异分析 福利程度系数与性别的差异分析可从下表得出结论(见表 9),表中福利程度系数为 0 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福利程度系数为 17 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0%,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福利程度系数为 33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0%,福利程度系数为 50 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0%,福利程度系数为 67 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福利程度系数为 83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福利程度系数为 100 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表 8 中卡方检验的概念 P 值为 于显著水平 拒绝原假设 ,综合两个表的数据可以得出 福利程度系数 存在 性别差异。 福利程度系数与性别的分析 ( 表 9) 性别 * 福利程度系数 C r o s s t a b u l a t i o 2 1 2 2 7 237 . 0 3 . 5 1 . 0 . 0 3 . 5 5 . 5 2 3 . 03 9 . 1 % . 0 % 8 . 7 % 4 . 3 % 8 . 7 % 8 . 7 % 3 0 . 4 % 1 0 0 . 0 %6 4 . 3 % . 0 % 1 0 0 . 0 % 1 0 0 . 0 % 5 0 . 0 % 2 8 . 6 % 6 3 . 6 % 5 0 . 0 %1 9 . 6 % . 0 % 4 . 3 % 2 . 2 % 4 . 3 % 4 . 3 % 1 5 . 2 % 5 0 . 0 %5 7 0 0 2 5 4 237 . 0 3 . 5 1 . 0 . 0 3 . 5 5 . 5 2 3 . 02 1 . 7 % 3 0 . 4 % . 0 % . 0 % 8 . 7 % 2 1 . 7 % 1 7 . 4 % 1 0 0 . 0 %3 5 . 7 % 1 0 0 . 0 % . 0 % . 0 % 5 0 . 0 % 7 1 . 4 % 3 6 . 4 % 5 0 . 0 %1 0 . 9 % 1 5 . 2 % . 0 % . 0 % 4 . 3 % 1 0 . 9 % 8 . 7 % 5 0 . 0 %14 7 2 1 4 7 11 461 4 . 0 7 . 0 2 . 0 1 . 0 4 . 0 7 . 0 1 1 . 0 4 6 . 03 0 . 4 % 1 5 . 2 % 4 . 3 % 2 . 2 % 8 . 7 % 1 5 . 2 % 2 3 . 9 % 1 0 0 . 0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3 0 . 4 % 1 5 . 2 % 4 . 3 % 2 . 2 % 8 . 7 % 1 5 . 2 % 2 3 . 9 % 1 0 0 . 0 %C o u n t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w i t h i n 性别% w i t h i n 福利程度系数% o f T o t a lC o u n t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w i t h i n 性别% w i t h i n 福利程度系数% o f T o t a lC o u n t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w i t h i n 性别% w i t h i n 福利程度系数% o f T o t a o t a 7 33 50 67 83 1 0 0福利程度系数T o t a l 11 福利程度系数与性别的分析 ( 表 10) C h i - S q u a r e T e s t . 2 4 7 a 6 . 0 3 9 . 0 2 4 b . 0 2 0 . 0 2 81 7 . 1 7 9 6 . 0 0 9 . 0 1 6 b . 0 1 3 . 0 1 91 3 . 1 1 5 . 0 2 1 b . 0 1 8 . 0 2 546P e a r s o n C h i - S q u a r eL i k e l i h o o d R a t i oF i s h e r s E x a c t T e s o f V a l i d C a s e sV a l u e s y m p . S i g .( 2 - s i d e d ) S i g . L o w e r B o u n d U p p e r B o u n % C o n f i d e n c e I n t e r v a lM o n t e C a r l o S i g . ( 2 - s i d e d )1 0 c e l l s ( 7 1 . 4 % ) h a v e 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l e s s t h a n 5 . T h e m i n i m u m 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i s . 5 0 B a s e d o n 1 0 0 0 0 s a m p l e d t a b l e s w i t h s t a r t i n g s e e d 1 5 0 2 1 7 3 5 6 2 作时间与性别的差异分析 工作时间与性别的差异分析可从下表得出结论(见表 11),表中工作时间为35 小时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工作时间为 45 小时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工作时间为 55 小时 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工作时间为 65 小时的男性占样本容量的 女性占样本容量的 表 10 中卡方检验的概念 P 于显著水平 接受 原假设,综合两个表的数据可以得出 工作时间 不 存在 性别差异。 工作时间与性别的分析 ( 表 11) C r o s s t a 5 5 235 . 0 1 0 . 5 4 . 5 3 . 0 2 3 . 01 7 . 4 % 3 9 . 1 % 2 1 . 7 % 2 1 . 7 % 1 0 0 . 0 %4 0 . 0 % 4 2 . 9 % 5 5 . 6 % 8 3 . 3 % 5 0 . 0 %8 . 7 % 1 9 . 6 % 1 0 . 9 % 1 0 . 9 % 5 0 . 0 %6 12 4 1 235 . 0 1 0 . 5 4 . 5 3 . 0 2 3 . 02 6 . 1 % 5 2 . 2 % 1 7 . 4 % 4 . 3 % 1 0 0 . 0 %6 0 . 0 % 5 7 . 1 % 4 4 . 4 % 1 6 . 7 % 5 0 . 0 %1 3 . 0 % 2 6 . 1 % 8 . 7 % 2 . 2 % 5 0 . 0 %10 21 9 6 461 0 . 0 2 1 . 0 9 . 0 6 . 0 4 6 . 02 1 . 7 % 4 5 . 7 % 1 9 . 6 % 1 3 . 0 % 1 0 0 . 0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 1 0 0 . 0 %2 1 . 7 % 4 5 . 7 % 1 9 . 6 % 1 3 . 0 % 1 0 0 . 0 %C o u n t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w i t h i n 性别% w i t h i n 工作时间% o f T o t a lC o u n t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w i t h i n 性别% w i t h i n 工作时间% o f T o t a lC o u n t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w i t h i n 性别% w i t h i n 工作时间% o f T o t a o t a 5 55 65工作时间T o t a 表 12) C h i - S q u a r e T e s t 6 0 6 a 3 . 3 0 7 . 3 4 9 b . 3 3 7 . 3 6 23 . 8 5 5 3 . 2 7 8 . 3 2 7 b . 3 1 5 . 3 3 93 . 4 8 4 . 3 5 9 b . 3 4 7 . 3 7 246P e a r s o n C h i - S q u a r eL i k e l i h o o d R a t i oF i s h e r s E x a c t T e s o f V a l i d C a s e sV a l u e s y m p . S i g .( 2 - s i d e d ) S i g . L o w e r B o u n d U p p e r B o u n % C o n f i d e n c e I n t e r v a lM o n t e C a r l o S i g . ( 2 - s i d e d )4 c e l l s ( 5 0 . 0 % ) h a v e 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l e s s t h a n 5 . T h e m i n i m u m e x p e c t e d c o u n t i s 3 . 0 0 B a s e d o n 1 0 0 0 0 s a m p l e d t a b l e s w i t h s t a r t i n g s e e d 7 9 9 9 6 6 8 9 12 4 假设的验证讨论 学生就业质量 我们所拟定的 2009 年至 2010 年广州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相关指标为:就业率75%至 88%, 高校毕业生最终就业的人数为毕业总人数的 90%,专业对口性的均值为 资的均值为 利程度系数为 作时间为 学生就业质量性别差异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存在性别差异,我们所拟定的就业质量四大指标即专业对口性、工资、福利程度系数以及工作时间的 卡方检验的概念 P 值分别为 及 有 工资与福利程度系数 卡方检验的概念 P 值大于 显著性水平,即只有工作时间存在性别差异, 说明大学生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其他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有等进一步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次研究我们为了研究方便,只选取了四个指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的工作时间和专业对口性在男 女之间是不存在差异的 。 5 结论与建议 究总结 在进行就业质量问卷设计以及数据收集时,我们小组成员真切地了解到什么叫就业质量,它的构成主要是: 就业前的主客观前提指标:学习能力、思考能力 、实践能力、应聘能力以及就业能力等;就业制度;就业服务;就业的外在压力(失业率)。 就业岗位质量指标: 工作条件(时间与地点)、工作环境(企业声望)以及工作报酬。 就业满意指标: 专业对口性、工作稳定性、劳动关系和谐性 以及职业发展前景。 就业宏观表现指标: 宏观经济表现(劳动生产率与就业质量)以及创业大学生比例。 量变 是质 变为前提,质变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所以以就业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并不否定就业率,就业率仍包含在就业质量里面,而且是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组 13 成部分,但不是就业质量的全部,这保证就业率基础之上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要比单一就业率的评价指标全面、科学得多。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得出的结果是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在男女的收入水平和福利方面存在差异,男生的待遇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和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换有关,高校在学生求职时应与用人单位多沟通,多为学生谋福利,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关政策,禁止企业招聘时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