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教师用书 第1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教师用书 第1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教师用书 第1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教师用书 第1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教师用书 第1部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晨背关键语句 第1部分 理解教材新知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第一课时 考向一 考向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第一课时大气的组成 结构及受热过程 1 歌诀法记忆大气圈的结构及其特征大气结构分三层 气温运动各不同 对流层之意义大 风云雨雪显神功 气温高处不胜寒 对流运动宇宙雄 平流低冷高反暖 飞机航行在此间 高层密度虽很小 电离层拱架天桥 80 500千米间 短波通信似面聊 2 概括法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热大地 大地热大气 大气暖大地 3 概括法记忆三种辐射概况 1 太阳辐射 为短波辐射 大气直接吸收的很少 大部分可透射到地面 2 地面辐射 为长波辐射 绝大部分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 使大气增温 3 大气辐射 为长波辐射 大部分射向地面 称为大气逆辐射 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自读教材 抓基础 1 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 和固体杂质 2 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1 氮 含量最多 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3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的原料 调节地表温度 4 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 被誉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干洁空气 水汽 蛋白质 氧 光合作用 臭氧 3 垂直分层 1 依据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 分层 温度 密度 降低 水平 增加 电离 电离 跟随名师 解疑难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对流层温度的异常变化正常情况下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但在特殊的气象 地形等因素影响下 会发生一些变化 对流层温度变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对流层内平均海拔每升高100m 气温下降0 6 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 可能会小于0 6 或者大于0 6 下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 在 情况下 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 大气比较稳定 在 情况下 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 2 逆温 1 对流层气温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 海拔上升 气温升高 海拔上升1000m 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 这就是逆温现象 如图所示 图中甲属情况 其余属情况 2 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 生活的影响 出现多雾和晴朗干燥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 它使能见度降低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的存在 空气垂直对流受阻 就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 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如果位于盆地内 将会更加严重 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 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麻烦 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 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 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 飞行平稳 同时 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 使飞行更加安全 活学巧用 大冲关 1 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低层大气是由氮和氧等气体组成的b 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很少 但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c 大气中的co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被誉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人类活动不会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 解析 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和固体杂质组成 大气中的o3可吸收紫外线 被誉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及co2等 会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 答案 b 2 下列关于大气各层与人类关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利于飞机飞行b 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不利于人类生存c 平流层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d 高层大气水汽 杂质极少 利于高空飞行解析 对流层不利于飞机飞行 天气现象多变 但适宜的降水 利于人类生存 高层大气密度极低 不利于飞行 答案 c 自读教材 抓基础 1 能量来源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1 平流层臭氧吸收 2 对流层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3 被吸收得很少 绝大部分可达到地面 太阳辐射 紫外线 红外线 可见光 3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 地面增温 地面吸收 2 大气增温 大气吸收 3 大气保温 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读图思考 拓认知 教材p37图2 2 4 图2 2 5两图均说明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其中图2 2 5是保温原理的具体运用 从两图中应掌握以下问题 1 图2 2 4中有几种辐射 提示 从图中可看出辐射类型有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是向下的 地面辐射是向上的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 也有向下的 其中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 因和地面辐射方向相反 故称大气逆辐射 2 图2 2 5中温室保温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 温室保温的关键是玻璃或塑料膜 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进来 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透出 跟随名师 解疑难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其产生的原理归纳为三个过程 1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2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 长波 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所以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 大气返大地 大气产生大气辐射 将很大部分热量以逆辐射的方式返还给地面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其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现总结如下 大气逆辐射只有在晚上才发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 它们是始终存在的 而且白天气温高 逆辐射更强 只是在白天 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 考虑问题时主要侧重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在夜晚 由于没有太阳辐射 近地面气温主要受大气逆辐射强弱的影响 因而容易产生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的误解 活学巧用 大冲关 3 读下图 完成 1 2 题 1 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 地面b 太阳c 大气d 大气逆辐射 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其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 正确的是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b 大气的散射作用 dc 大气的吸收作用 b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c 解析 由图示可知a为太阳辐射 b为地面辐射 c为大气逆辐射 d为大气的反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能力弱 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太阳通过太阳辐射 暖 地面 地面利用地面辐射 暖 大气 大气以逆辐射起到了保温作用 答案 1 a 2 d 例1 北京时间2012年1月9日11时17分 我国首颗高精度立体测绘卫星 资源三号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据此回答 1 2 题 1 下列与 资源三号 发射有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资源三号 穿越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最后到达电离层b 资源三号 发射地对流层厚度约8 9千米c 资源三号 在穿越高层大气过程中 运动方向发生偏右现象d 资源三号 在穿越大气过程中 大气密度由大到小 2 资源三号 自地面上升到某一高度的过程中 气温和大气运动状况依次变化最可能为 温度递增 温度递减 水平运动为主 对流运动显著a b c d 解析 本题以 资源三号 成功发射为背景 考查了大气垂直分布的规律以及发射地的位置 地球自转的意义等有关知识 第 1 题 电离层是高层大气中呈电离状态的气体层 在距地面80千米 500km的高空 a项错误 资源三号 发射地地处中纬度地区 对流层厚度10 12km b项错误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向 c项描述错误 随着高度的增加 空气的密度越来越小 只有d项正确 第 2 题 考查对流层 平流层气温垂直变化及大气运动特征 答案 1 d 2 a 例2 2010 江苏高考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下图为 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二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