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评价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统计教育学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评价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统计教育学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评价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统计教育学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评价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统计教育学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评价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统计教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 财务风险 的 评价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 摘要: 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衰退, 国际 金融市场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我国也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 期。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国家金融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风险问题一直 是 各国政府和学者 研究 关注 的对象。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 针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展开实证研究,并 从深市沪市 选取了 14 家上市商业银行 2007间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及分析 ,得出国有四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各自在财务风险方面的优 势劣势,来全面了解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情况。 关键字: 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层次分析法 008, s s to a as of on of on 4 007 009. It of so as to a of - 2 - 一、引 言 商业银行是一个国家金融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自诞生以来 , 风险就一直伴随着它 发展 并且 日趋复杂。美国花旗银行主席及总裁 沃尔特 威斯顿( 1970一句名言: “ 事实上,银行家从事的是管理风险的行业。 简单来说,这就是银行业 。 ” 这句名言一语道出了风险的管理与防范对于银行业这个特殊行业的重要性。 近年来, 大多数 商业银行都 将重点放在了经营业务的拓展方面,而疏忽了风险方面的控制和监管,这导致 国际金融环境一直处于动荡不安 ,比如 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5 年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等等。但是 直到 2008 年 , 美国次贷危机 的 发生 才 使得 人们开始重视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对于身 处 转型期 、 经济形势尚未回稳 的我国来说 , 银行体系的稳定正受到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冲击,银行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也 在 不断上升 , 要想 融入全球金融业大环境的 发展 进程 , 就必须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风险的大量累积和不良资产的产生。 因此, 现代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不仅需要 通过传统的非定量的分析方法来加以识别和管理 , 更需要 运用定量方法测度和控制金融风险 , 这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 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的研究都是 不胜枚举 ,但 我们发现 , 其中 大部分是关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其中以信用风险的关注度最高,尤其是在新巴塞尔协议出 台以来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些研究中很少有针对财务风险的,有也基本上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对概念进行阐述或者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等等,涉及财务风险评价的 实证 类 文章更是少之又少。 关于何为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大多 数 学者沿用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认为商业银行 财务风险 也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其中狭义的财务风险 主要包括机会成本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 两个方面 。 还有人 试图从 不同的角度阐释银行财务风险,对其进行分类,比如从财务风险发生的形态、可控程度、产生根源 的角度 等,但是 笔者认为, 以上这些对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 的理解还是过于 狭隘,应该从更宏观、更整体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因此,本文从广义的角度来定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认为 银行在各项财务活动以及资金运动的过程中 遇到的所有风险 都可算做银行财务风险的一部分。这是因为由于银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其经营和交易的对象主要 是货币资金,这样一来不论什么风险最终都会直接地反映在银行的财务报表上。 可以说,商业银行 的 财务风险产生于 经营 运动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 二、国内外研究 成果 及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风险 量化 和 评价的方法 有 很多 ,其中大部分是起源于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的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产品的创 新、衍生工具的繁荣以及金融业浪潮的兴起。 (一) 国外 20 世纪 80 年代初,因受全球债务危机影响,世界各国的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 其结果是巴塞尔协议的诞生。该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来量化风险 , 从而规定资本金分配 , 它虽然是对银行风险比较笼统的分析方法 , 却是现代风险管理的里程碑。 到了 90 年代,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及交易的迅猛增长 , 市场风险日益突出 ,尤其是 1995 年应该 巴林银行 倒闭 、 日本 大和银行 国债交易的失败 更是 唤起了理论界和金融业界对市场风险的关注,一些主要国际大银行开始建立自己 的内部风 - 3 - 险测度与资本分配模型 , 来弥补巴塞尔协议的不足。主要的进展有: 风险价值方法 t 是测量市场风险的新方法,主要代表是摩根银行的 “ 风险矩阵( 统 ” 。 银行业绩衡量与资本配置方法 信孚银行的 “ 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 ” 系统,简称 n 。 后来人们发现 种方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它不能解释一些小概率但又极可能 对银行造成较大损失的事件 ,而且也没有被整合到银行日常风险管理过程中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 , 早在 1995 年国际 证券监管机构 组织( 称 提出了 “ 压力测试 ” 的概念 , 即假设市场在最不利的情形(如利率突然急升或股市突然重挫)时 ,分析其对资产组合的影响效果。自此 , “ 压力测试 ” 成为世界各国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重要手段之一,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金融监管机构都出版了相应的银行监管政策指南 , 要求所属银行进行压力测试。 之后,一些大银行又重新开始关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的问题 , 试图建立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与模型。其中以 J . P 1997 年提出 的 “ 信用矩阵 模型( ” 、瑞士信贷银行的 “ 信用风险附加 计量 模型 ( 称 ” 、 型和 型 最为引人注目。 各国的政府及监管机构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来测量和预警银行风险。 早在1926 年,美国纽约联邦储蓄委员会就对其监管 的 900 多家银行机构进行了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监管当局通过使用 级系统,首次将评级方法引入银行机构现场检查活动中。 在此基础之上又加入了对市场的敏感性( 构成了新的银行评级体系 1997 年法国银行业委员会引入了年度的 “ 防护行动的组织和加强 ” ( 级系统,作为一种针对单体银行的多因素分析系统。 国外的很多学者 也 做了 一些 相关研究,比如 美国学者 明的一种衡量企业破产风险的方法 Z 值分析法 ,方法通过特定的公式计算出企业的 Z 值,若 小于 破产,介于 间为 “ 灰色区域 ” , 需进一步分析, 大于 认为 企业没有破产风险 。 后来 M. 2007 年 提出一个新的衡量银行风险的方法 , 他们 用偿付保证金( 来描述风险 1。和 Z 值分析法 一样 , 该指标 越高则 预示着银行更加安全 , 风险更低。 (二) 国内 与国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相比,我国 商业银行在 风险的度量评价方面 有很大差距 ,但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 在 商业银行风 险 分析 方法 与整体 评价方面,我国的学者也有一定的创新。 王强( 2000)就借用 “ 雷达图 ” 的形式和基本原理,并加以改造和创新得到了 “ 银行风险雷达图 ” ,能够把银行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用各类比率的形式,在雷达网状图上显示出来,以便于监管人员一目了然地了解银行运作的风险状况 2。许崇正、刘雪梅( 2002)通过借鉴国外的建模方式,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建立了 包括资产负债业务风险测控缺口管理模型、证券业务风险测控模型、国际业务风险测控模型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测控模型四部分的 商业银行风1M. in 008:332王强 . “银行风险雷达图 ”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测中的应用 . 上海金融 ,2000(5):25- 4 - 险综合测控模型系统,以从总体上监 测及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 1。 类似系统的还有冯关源和胡鹏在 2005年提出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陈璐( 2004)从声誉理论的角度分析了银行声誉减轻银行违规动机的作用 , 提出银行风险评级是一种重要的声誉机制 2。 孙洁、魏来( 2009)运用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方法和 对我国主要上市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的风险状况进行了总体和结构性的量化分析 3。 丁攀、刘亦文( 2009)设计了一套监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的统计指标体系,并 对我国银行业的 行为进行研究,采用评分法对其经营的稳健性状况进行统计监测 4。 同年, 徐维隆、郭伟以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为框架,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起一个基于新指标的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并对我国 11家商业银行以及一家虚拟的 “ 平衡银行 ” 的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 5。 除此之外, 还有学者利用 因子分析法、 模糊数学的方法 、遗传算法等定量综合评价上市银行风险。 在 压力测试 方面,我国也曾进行过有益的尝试。 最早可追溯至中国银行在2003 年对其资金业务市场进行的压力测试实验。 当时 , 工、农、中、建国有四大行 以及广 发银行在银监会 的 组织下 , 对 各 行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包括人民币和外币)、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 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第一次压力测试。 自那以后 ,国内 的一些 学者也开始 关注 压力测试 , 展开了 一系列 探索性 的 研究。杨军、朱怡( 2004) 针对中国银行业现状 , 提出了督促各银行建立压力情景所需的风险因子模型 , 加强情景分析和模拟分析 , 推动银行对大额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压力测试等政策建议 6。孙连友 ( 2007) 详细介绍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全过程 搭积木的方法 ,并提出 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7。 三、 层次分析法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 称 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 萨蒂 ( A. L. 20 世纪 70 年代针对解决一些多目标的、复杂的决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能综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 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 构建一个按层次自上而下、逐层支配的关系模型,形成有序的递阶层结构 ; 然后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同一层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个因素而言,本层中相关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即相对权重, 进而综合考核确定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同时在权重计算过程中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直到符合实际情况。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本文 参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报告统一格式等相关文件, 将 我国 上市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 分为三个层次,即为目标层、标准层和指标层。标准层由 资本充足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 组成,各自又有其次级指标 。 1许崇正、刘雪梅 . 我国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金融论坛 ,2002(9):53陈璐 . 声誉视角下的商业银行风险评级问题 . 上海金融 ,2004(11):34孙洁、魏来 . 基于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2009(7):462丁攀、刘亦文 . 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监测统计分析 . 金融论坛 ,2009(2):6徐维隆、郭伟 . 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及实证分析 . 华北金融 ,2009(3):48杨军 、 朱怡 . 监管当局压力测试规范的国际比较 2004(3):14孙连友 广西金融研究 ,2007(11):19- 5 - 1、 资本充足性 充足性指标是用来测算银行经营过程中各种资本在整个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商业银行的 风险补偿能力 。它主要包括 加权风险资产 资本充足率、 加权风险资产 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3 个 次级指标 ,计算公式为: ( 1)加权风险资产资本充足率 =资本净额 /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 2)加权风险资产核心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 /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 3)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 /不良贷款,其中不良贷款包括可疑贷款、次级贷款和损失贷款。 2、 流动性 流动性指标主要是针对银行流动性资产状况而制定的一系列指标 ,主要考察银行资产中迅速变现的能力 。 如果银行的资产变现能力较差,则易陷入流动性风险。 在 我国 , 银行 的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 隐含 大量不良贷款 , 资产质量严重恶化 , 而没有足够的现金和存款准备金来清偿到期负债 , 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代表资产流动性的常用指标有:备付金比率、流动性比例和存贷比 ,计算公式为: ( 1)备付金比率 =(现金 +存放同业清算款项 +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 100% ( 2)流动性比例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100%,分为人民币流动性比例和外币流动性比例。 ( 3)存贷比 =各项贷款期末余额 /各项存款期末余额 100% 3、 安全性 安全性指标是针对银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贷款支出的 指标控制。包括 : 不良贷款率、估计贷款损失率、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和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其中估计贷款损失率 =(正常类贷款 1%+关注类贷款 2%+次级类贷款 20%+可疑类贷款 40%+损失类贷款 100%) /贷款余额 ,后两个指标反映了银行贷款风险的集中度。 4、 盈利性 盈利性是银行竞争力的综合表现 , 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 , 银行就不可能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能及时地补充足够的资本金 , 从而使银行陷入资本风险。同时 ,也会导致银行没有能力及时冲销经营过程难以避免的坏帐 , 使银行资产进一步恶化 , 陷入流动性风险。 ( 1) 成本收 入比 =营业费用 /(净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 ( 2) 资产利润率 =净利润 /资产平均余额 ( 3) 净资产收益率 : 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 , 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 用以衡量 银行 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 这一指标 可分为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 强调年末状况,是一个静态指标,说明期末单位净资产对经营净利润的分享 ;而后者则属于 动态 指标, 强调经营期间净资产赚取利润的 情况, 反应了过去一年的综合管理水平。 以上这些指标就 形成了一个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 的层次结构 ,具体见 图1: - 6 - 图 1: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层次结构 根据上述建立的指标体系,用于表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 目标层为X,即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标准层包含 每个因素又有具体的评价指标, 构成指标层 ,(其中 i=1, 2, 3, 4)。 (二) 构建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 引入了 率标度法(见表 2),即 用两两重要性程度之比的形式表示出两个方案的相应重要性程度等级 , 两两比较结果构成的矩阵称作判断矩阵。 表 1: 率标度法 因素 i/因素 j 量化值 因素 i 与因素 j 相比同等重要 1 加权风险资产资本核心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性( 盈利性 安全性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X 加权风险资产资本充足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备付金比率( 流动性比例(人民币)( 流动性比例(外币)( 存贷比(本外币合计)( 不良贷款率( 估计贷款损失率( 最大 10 家客户贷款比率(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 加权风险资产比率( 流动性 成本收入比( 资产利 润率(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7 - 因素 i 与因素 j 相比稍微重要 3 因素 i 与因素 j 相比明显重要 5 因素 i 与因素 j 相比强烈重要 7 因素 i 与因素 j 相比极端重要 9 因素 i 相当于因素 j 的重要性介于上述两个相邻等级之间 2, 4, 6, 8 笔者 结合了所要分析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具体内容 、商业银行的行业特点以及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 , 又借鉴了其他专家学者在文献中的定义,并与学校老师同学商议后, 确定了选中的各个因素的权数。 表 2:标准层的判断矩阵 A X 1 2/3 2/3 1 3/2 1 1 3/2 3/2 1 1 3/2 1 2/3 2/3 1 表 3:指标层的判断矩阵 资本充足 性 1 13 1 3/2 3/2 :指标层的判断矩阵 流动性 21 23 21 1 1 6 3 1 6 3 :指标层的判断矩阵 安全性 31 33 35 1/2 3 9/2 3/2 1 6 9 3 :指标层的判断矩阵 盈利性 41 43 41 1 4/5 1 4/5 (三) 通过“几何平均法(根法)”进行 权重的确定 1、标准层 ( 1)将矩阵 A 中各元素 按行相乘,得到新向量 M,分向量依次为: , , 。 ( 2) 分别对 4 次方, =- 8 - = ( 3)对向量 = 进行归一化处理 , .3,得的特征向量为 W= (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 5)一致性检验 度量判断矩阵偏离 一致性 的 指标 评价随机一致性指标 标准值见下表: 表 7: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准值 1 n 1 2 3 4 5 6 7 8 9 10 0 致性比例 ,因此我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很好,各指标层对目标层的重要性具有很满意的一致性, 故 W= 可以作为标准层的权重。 2、 按照以上方法求得各 指标层 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下: ( 1)资本充足性指标层 的权重为 ,其中 = 2)流动性指标层的权重为 ,其中 =4, 0, R 0龚木森 、 许树柏 于 1986 年得出的 1判断矩阵重复计算 1000 次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 9 - ( 3)安全性指标层的权重为 ,其中 =5, 0, 0 4)盈利性指标层的权重为 ,其中 =4,0, 0此我们已经计算出 标准层和各指标层的所有权重, 从而可以得到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8 所示: 表 8: 我国上市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层 指标层 指标 权重 指标 权重 综合权重 资本充足性权风险资产资本充足率 权风险资产资本核心资本充足率 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动性 付金比率 动性比例(人民币) 动性比例(外币) 贷比(本外币合计) 全性 良 贷款率 计贷款损失率 大 10 家客户贷款比率 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 权风险资产比率 利性 本收入比 产利润率 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此我们可以得到 我国上市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模型,我们将综合得分用 Z 表示,则模型为: Z=、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得分的计算与分析 (一)样本选择 目前,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共有 16 家,分别是中国银行( 601988)、中信银行( 601998)、交通银行( 601328)、南京银行( 601009)、北京银行( 601169)、建设银行( 601939)、工商银行( 601398)、兴业银行( 601166)、华夏银行( 600015)、 - 10 - 招商银行( 600036)、民生银行( 600016)、浦发银行( 600000)、农业 银行( 601288)、光大银行( 601288)、深发展银行( 000001) 、宁波银行( 002142) ,其中前 14家都是在沪市上市,深发展 和宁波银行 在深市上市。另外,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都是 于 2010 年才上市,故 我们将其剔除在外。这样,样本中就包括 14 家上市商业银行 2007 3 年的数据, 选取的指标有 16 个,所以最终的样本点共有672 个。 (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得分的计算 我们将这 672 个样本点分年份对应代入上面得出的综合得分“ Z”模型,就可以分别得到这 14 家上市商业银行 2007的财 务风险得分,结果见表 9: 表 9: 2009 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得分及排名 排名 商业银行 得分 排名 商业银行 得分 1 兴业银行 南京银行 浦发 银行 深发展 招商 银行 0 宁波 银行 北京 银行 1 华夏 银行 民生 银行 2 中国 银行 建设银行 3 交通 银行 工商银行 4 中信银行 得分: 10: 2008 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得分及排名 排名 商业银行 得分 排名 商业银行 得分 1 兴业 银行 建设 银行 招商 银行 工商 银行 浦发银行 0 中信 银行 北京银行 1 民生 银行 南京银行 2 中国银行 宁波银行 3 交通银行 华夏 银行 4 深发展 得分: 11: 2007 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得分及排名 排名 商业银行 得分 排名 商业银行 得分 1 宁波 银行 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中国 银行 浦发银行 0 工商 银行 南京 银行 1 华夏 银行 兴业 银行 2 民生 银行 北京 银行 3 交通银行 中信 银行 4 深发展 得分: 外,我们还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综合排名进行了标准差分析,用来考察每家银行在这三年中排名的波动情况,进而更全面、更客观地考察它们防范财务风险方面的综合实力,具体情况见图 2: - 11 - 图 2: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综合排名的标准差分析 经过 分析我们发现 : ( 1) 位列 国有 四大行的工 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在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综合排名中均 处于靠后位置 , 但是在“ 2009 年银行业营业收入”榜单上却占据前三,在“ 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 ”中也名列前茅 ,这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是不符的。笔者认为, 虽然在 1994 年我国四大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被正式剥离,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从建行分出),农业发展银行(从农行分出)和进出口银行(从中国银行分出),原 四行 也 经过股份制改革后相继成功上市,但 仍旧 摆脱不了它们的“国有”身份 背景 ,在必要的时候仍然承担着一定政策性的功能 , 国家对 其 的隐性担 保 也 并没有随之而改革 。 再加上 直到现在为止,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问题在实质上仍未明晰,仍是模糊的、缺位的, 这就免不了在承接业务的时候忽视对风险的考虑,也就导致了银行整体的风险增大。 ( 2) 2007这 14 个 商业银行 财务风险 的总 得分呈逐渐递增的现象 。由于金融危机的全球性肆虐,各国的金融机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甚至破产,但是我国的银行竟然出现了盈利。截止到 2008 年第三季度, 花旗集团、汇丰集团、 美元、 美元和 美元,而 我国工商银行 净利润为 美 元, 建设银行 为 美元, 中国银行 为 在 全球 属于 盈利最多的银行 。 据银监会统计,在 2009 年我国的商业银行取得了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双下降”的成绩,而且所有上市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 正如 中行副行长朱民 所 说 :“ 中国的银行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阶段 。” 笔者认为,这应该归功于国家实行了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另外银监会也出台了诸多调整信贷措施来刺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加强商业银行的业务监督和风险管理,比如贷款管理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银 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和风险管理的意见、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等。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相对于国外私人银行的制度优势,正是因为这样的优势使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下仍能保证正常的发展, 成为目前 在 全球 范围内较为 稳健的银行。 ( 3) 以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 为首的股份制银行全面压倒了国有 - 12 - 四大银行, 在这三年中均稳定 位列三甲 , 这与孙洁和魏来于 2009 年发表在武汉大学学报上的文章“基于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分析”中通过 析框架 得到 的 结论几乎相同。 丁攀、刘亦文在同年发表在金融论坛上的“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监测统计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即股份制商业银行总体的经营稳健性较强,在资本充足性、资产安全性、盈利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国有商业银行,且竞争力不断增强 。 另外,笔者还对各商业银行利润总额进行了波动分析,结果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各季度的利润总额波动明显强于其他股份制银行,这表明它们面临的收益不确定性(即风险)要大于其他商业银行。 笔者认为, 虽然 股份制银行 在规模和网点分布上明显不如四大银行, 之所以能打败国有银行, 有以 下几方面原因: 从各项指标看,前者的不良贷款率明显低于后者,拨备覆盖率也明显 高 于后者 ; 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方面优于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 由于自身存在的弱势,股份银行在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时就会更加敏感和谨慎。基于以上这些原因,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财务风险评价方面胜出就不足为奇了。 ( 4) 各行 资本市场表现的 对比 分析 为了验证以上分析的准确度, 笔者还对 2009 年各支银行股的资本市场表现进行了分析 ,分析 发现在 年平均股价的前三位分别是兴业银行 商银行 且中国银行 商银行 设银行 数 三位 (见图 3)。 图 3:商业银行 代表 近一年资本市场 的 表现 分析 1 1 以上信息均 来源于和讯网 中的 顺序依次是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 13 - 另外,截至 2009 年 4 月 30 日,各家银行一季度市净率 1数据显示,深发展因并购预期以 排名第一,如果剔除事件冲击因素,则浦发银行以 市净率排名第一,成为“最佳股东价值”银行,其次是上年的市净率冠军招商银行,这与我们前面的分析基本一致。 图 4:各家上市银 行 2009 年一季度市净率数据比较 2 五 、 研究 结论 及局限性 银行业的稳定是关系着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的重大课题,为了了解我国各个商业银行的风险情况, 本文 尝试 使用 层次分析法 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几何平均法(根法)”对框架中的 标准层和指标层 下的相应指标进行 赋权 , 计算出 选取的各个指标 的权重 ; 然后用这个权重,乘以 对应上市 银行 的实际数值, 经过加总排序 最终得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得分排名情况。 经过对我国 14 家上市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 4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 单单就风 险方面而言,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的股份制银行比传统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显得更为谨慎,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更突出;就整体而言,在全球银行业低迷的时期,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基本都取得了正的净利润,这使得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但是本文在模型的建立和分析上也 还 存在 一些缺陷 ,具体表现在: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指标本身 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 举例来说,反映银行资本充足性 的 指标“ 加权风险资产核心资本充足率 ” 的 取值 到 底多大才算是合理的,没有学者可以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