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七下24短文两篇测试(含解析).docx_第1页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七下24短文两篇测试(含解析).docx_第2页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七下24短文两篇测试(含解析).docx_第3页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七下24短文两篇测试(含解析).docx_第4页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七下24短文两篇测试(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 短文两篇七年级(下) 24 短文两篇陋室铭唐刘禹锡素养提升 把握物象特征,类比作者思想。作者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苔痕上阶绿”让读者从淡雅之色中感触作者的恬淡之心;“草色入帘青”,淡雅中又生机盎然,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素琴”“金经”则暗示了质朴高雅的情趣。自然环境、生活情境,共同构建了一个鲜明生动的“陋室”,也就突显了一个鲜明生动的“吾”(作者),从而使“德馨”的含义更加具体可感。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苔痕上阶绿原意为:与“下”相对,在句中的意思为:_(2)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2012原意为:劳累,在句中的意思为:_2. 重点实词(1)有仙则名名:_(2)有龙则灵 灵:_(3)斯是陋室 斯:_(4)惟吾德馨 惟:_ 吾:_ 德:_ 馨:_(5)苔痕上阶绿 阶:_(6)谈笑有鸿儒 鸿儒:_ 鸿:_(7)往来无白丁 白丁:_(8)可以调素琴 调:_ 素琴:_(9)无丝竹之乱耳 丝:_ 竹:_ 乱:_(10)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 形:_(11)何陋之有 陋:_3. 文言虚词(1)有仙则名 _(2)可以调素琴2018 _(3)可以调素琴 _ 无丝竹之乱耳 _(4)之 何陋之有2019 _(5)何陋之有 _二、重点句子翻译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课下注释)(2018海南,2017抚顺、黔西南)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课下注释)(2018海南,2017来宾、云南省卷)3. 孔子云:何陋之有?(2017云南省卷)三、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前四句简洁有力,以“山”“水”类比“陋室”,以“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表明“陋室”也具有“名”和“灵”的性质。B. “苔痕上阶绿” 一句营造了一片淡雅之色,从中可以感触到作者的一颗恬淡之心,“素琴”“金经”则暗含作者质朴高雅的情趣。C. 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巧妙地回应开头“惟吾德馨”一句。D. 本文全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清明廉洁、朴实无华的高尚情操。针对训练(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有仙则名 则题名其上B. 水不在深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 惟吾德馨 先达德隆望尊D. 无案牍之劳形 上自劳军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有龙则灵 则是无信B. 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C. 无丝竹之乱耳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 何陋之有 又何间焉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文章开篇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起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做了铺垫。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幽静、雅致。“上”“入”二字化静为动,使景物富有生气,流露出作者对陋室景色的喜爱之情。C. 文章结尾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自在。D. 文章以自然环境、生活情境,共同构建了一个鲜明的“陋室”,塑造了一个鲜明生动的作者形象,从而使“德馨”的含义变得更加具体可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爱莲说 核心素养 北宋周敦颐把握物象特征,类比作者思想。文中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知识梳理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一、重点字词1.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原意为:枝蔓,在句中的意思为:_原意为:枝节,在句中的意思为:_2. 一词多义(1)爱:世人甚爱牡丹F _莲之爱,同予者何人F _(2)清:濯清涟而不妖 _香远益清 _3. 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 蕃:_(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2015(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_(4)濯清涟而不妖 濯:_ 涟:_ 妖:_(5)中通外直 通:_(6)香远益清 远:_ 益:_2015(7)亭亭净植 亭亭:_ 植:_(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_ 亵:_(9)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_(10)陶后鲜有闻 鲜:_2015(11)同予者何人 予:_2015(12)宜乎众矣 宜:_4. 文言虚词 水陆草木之花2015 _(1)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 可爱者甚蕃 _(2)者 花之君子者也 _ 同予者何人 _(3)自李唐来2015 _(4)濯清涟而不妖2015 _(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015 _(6)花之隐逸者也 _(7)同予者何人 _(8)宜乎众矣 _(9)宜乎众矣 _二、重点句子翻译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18山西)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018遵义)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17滨州)三、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从生长环境方面表现莲的品质。一个“独”字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B.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意为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表明了作者不喜欢菊花,更是对陶渊明那种消极避世态度的批判。C.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D. 文中三种花象征不同的人群,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和品评,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情感。针对训练一、(2015南宁改编)文言文阅读。(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B. 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C.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D. 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B. 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C. 濯清涟而不妖 乃记之而去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士石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正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B. 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 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 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中通外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 香远益清 以其境过清C. 予谓菊 太守自谓也D. 宜乎众矣 凡所宜有之书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渔人甚异之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 花之隐逸者也 念无与为乐者D. 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文章开篇总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是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后以“爱菊”“爱牡丹”之事做烘托。B. 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到“亭亭净植”,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C. 本文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以“牡丹之爱”衬托“菊之爱”“莲之爱”,意在慨叹有德者寡,贪爱富贵者居多。D. 本文语言骈散结合、简洁凝练,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在情感表达上,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意境隽永。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参考答案及解析 24 短文两篇 陋室铭唐刘禹锡知识梳理一、1. (1)长到(2)使劳累2. (1)出名,有名(2)灵验(3)这(4)只我,这里指陋室主人品德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5)台阶(6)博学的人大(7)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8)调弄不加装饰的琴 (9)指弦乐器指管乐器扰乱(10)指官府文书形体、躯体(11)简陋3. (1)表顺承,相当于“就,那么”(2)副词,可以,能够(3)与“可”连用,用法同现代汉语(4)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5)疑问代词,什么二、1.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德行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文书劳神伤身。3.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D【解析】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针对训练1. (2分)C【解析】A项中“名”,前者意思是“出名,有名”,后者意思是“名字”。B项中“深”,前者意思是“水深”,后者意思是“幽深”。C项中“德”意思都是“品德”。D项中“劳”,前者意思是“使劳累”,后者意思是“慰问”。2. (2分)A【解析】A项中“则”都表顺承,译为“就”。B项中“以”,前者与“可”连用,用法同现代汉语,后者是动词,译为“认为”。C项中“之”,前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后者为结构助词,译为“的”。D项中“何”,前者译为“什么”,后者译为“何必”。3. (2分)C【解析】文章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C项理解有误。4. (1)(2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1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1分)(意对即可)(2)(2分)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1分)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1分)(意对即可)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知识梳理一、1. 横生藤蔓旁生枝茎2. (1)喜欢爱好(2)清澈清芬3. (1)多(2)只(3)沾染(污秽)(4)洗水波过分艳丽 (5)贯通(6)距离长,在句中可译为“远播”更加 (7)耸立的样子竖立(8)靠近玩弄亲近而不庄重(9)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10)少(11)我(12)应当4. (1)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代词,的花助词,和“也”一起作为判断句的标志代词,的人(3)介词,从(4)连词,表转折,却(5)语气词,相当于“啊”(6)表判断(7)疑问代词,什么(8)语气词,无实义(9)语气词,无实义二、1. 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过分艳丽。2.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3.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4.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三、B【解析】作者并未说明自己不喜欢菊花,而是用象征隐者的菊花以出世的方式来躲避尘世的污淖,衬托莲虽入世但不受世俗沾染的境界更高,并无批判之意。针对训练一、1.(2分)D【解析】A项中“独”,前者意思是“只”,后者意思是“老而无子”。B项中“益”,前者意思是“更加”,后者意思是“好处,益处”。C项中“鲜”,前者意思是“少”,后者意思是“鲜艳,鲜嫩”。D项中“予”意思都是“我”。2. (2分)B【解析】A项中“之”,前者是结构助词,译为“的”,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项中“自”都是介词,均译为“从”。C项中“而”都是连词,前者表转折,译为“可是,却”,后者表顺承,译为“就”。D项中“焉”,前者是语气词,不译,后者是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3. (2分)A【解析】A项中“借景抒情”说法有误,应该是“托物言志”。4. (1)(2分)(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1分)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1分)(意对即可)(2)(2分)对于牡丹的爱,(1分)人应当很多了。(1分)(意对即可)二、1.(2分)D【解析】A项中“通”,前者意思是“贯通”,后者意思是“通晓”。B项中“清”,前者意思是“清芬”,后者意思是“凄清,冷清”。C项中“谓”,前者意思是“认为”,后者意思是“用来命名”。D项中“宜”,意思都是“应当”。2. (2分)D【解析】A项中“之”,前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是代词,代指看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