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课件 人教版.ppt_第1页
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课件 人教版.ppt_第2页
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课件 人教版.ppt_第3页
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课件 人教版.ppt_第4页
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课件 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 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 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 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 王侯将相立马迎 顾况 身价之高 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 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 设色瑰丽 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 琵琶行 韩愈的 听颖师弹琴 相提并论 推许为 摹写声音至文 箜篌 乐府旧题 属 相和歌 瑟调曲 箜篌 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 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 二十三丝 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 文体名 序 又称 引 短 诗体名 跟 歌 行 相似 歌行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刘希夷的 代悲白头吟 与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 的出现 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解题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欣赏课文朗读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课文赏析 吴丝蜀桐 吴地之丝 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 调好弦 准备调奏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空山句 列子 汤问 秦青抚节悲歌 响遏行云 此言山中的行云因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吸引而凝定不动了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 天空的白云凝聚 不再飘游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 吴丝蜀桐 写箜篌构造精良 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写物亦即写人 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 一语 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 还含有 秋高气爽 的意思 与 深秋 暮秋 之类相比 更富含蕴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 难以捉摸的主体 箜篌声 从客体 空山凝云 之类 落笔 以实写虚 亦真亦幻 极富表现力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江娥 一作 湘娥 李衎k n 竹谱详录 卷六 泪竹生长湘九疑山中 述异记 云 舜南巡 葬于苍梧 尧二女娥皇 女英泪下沾竹 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 也是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 郊祀志上 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悲 帝禁不止 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这句说乐声使江娥 素女都感动了 中国 即国之中央 意谓在京城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 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 那是李凭在国都弹奏箜篌 优美的弦歌声一传出 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 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 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 潸然泪下 空山 句移情于物 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它和下面的 江娥 句互相配合 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 具有 惊天地 泣鬼神 的魅力 第四句 李凭中国弹箜篌 用 赋 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 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 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 时间 地点的一般写法 另作精心安排 先写琴 写声 然后写人 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 穿插其中 这样 突出了乐声 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 是产玉之地 玉碎 凤凰叫 形容乐声清亮 芙蓉泣 香兰笑 形容乐声时而低回 时而轻快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 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 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昆山句 以声写声 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 嘈嘈杂杂 仿佛玉碎山崩 时而又一弦独响 宛如凤凰鸣叫 声振林木 芙蓉句 以形写声 诗人用 芙蓉泣露 摹写琴声的悲抑 而以 香兰笑 显示琴声的欢快 不仅可以耳闻 而且可以目睹 这种表现方法 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十二门 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 这句是说乐声使全城气候变得温馨 二十三丝 通典 卷一百四十四 竖箜篌 胡乐也 汉灵帝好之 体曲而长 二十三弦 竖抱于怀中 用两手齐奏 俗谓之擘b 箜篌 紫皇 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 紫皇 此指皇帝 整个长安城大街小巷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变得那么温馨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 帝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 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其实 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 因为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 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冷也感觉不到了 紫皇 是双关语 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诗人不用 君王 而用 紫皇 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 承上启下 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世扩大到仙府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女娲 淮南子 览冥训 和 列子 天问 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 石破句 形容乐声忽然高昂激越 如石破天惊般引得天上下起了秋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 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补天的五色石被乐声震破 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乐声高亢 直冲云霄 天幕震颤 结果石破天惊 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 出人意料 而又感人肺腑 一个 逗 字 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而且 石破天惊 秋雨霶霈的景象 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神妪 搜神记 卷四 永嘉中 有神现兖州 自称樊道基 有妪号成夫人 夫人好音乐 能弹箜篌 闻人弦歌 辄便起舞 老鱼跳波 列子 汤问 瓠h 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夜深沉 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 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 潭中的瘦蛟龙也翩翩起舞 在听众的幻觉中 仿佛李凭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箜篌 这就是说 李凭技艺之精连神仙也佩服 愿意向他学习 老鱼和瘦蛟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 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 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质 即吴刚 酉阳杂俎 卷一 旧言月中有桂 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 下有一人常斫之 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 西河人 学仙有过 谪令伐树 寒兔 月兔的传说产生很早 楚辞 天问 中已提到月中 顾兔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 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 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成天伐桂 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 久久地立在那儿 竟忘了睡眠 玉兔蹲伏一旁 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 把毛浸湿 也不肯离去 这些饱含感情的优美形象 深深印在读者心中 幽深渺远 逗人情思 发人联想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 形象鲜明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 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 使之可见可感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 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 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然而纵观全篇 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 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总结归纳 说说诗中表现 箜篌 演奏出优美音乐都用了什么手法 1 侧面烘托 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 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 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会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 听颖师弹琴 拓展阅读 韩愈 走近韩愈 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 今孟县 人 自称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 又称韩吏部 谥号 文 又称韩文公 出身于小官吏家庭 3岁丧父 兄韩会抚养之 会能文章 对愈有影响 贞元二年 786 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直到贞元八年 792 第四次应考 才考中进士 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 皆不中 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 36岁时 任监察御史 不久就被贬为阳山县令 此后直到50岁 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元和十二年 韩愈50岁时 因参与平定淮西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 迁为吏部侍郎 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 但两年后 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 险些被宪宗处死 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 才免于一死 被贬为潮州 在今广东 刺史 在潮州八个月 宦官杀宪宗 立穆宗 韩愈被召回朝 后历官国子监祭酒 京兆尹 兵部侍郎 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 824 病逝于长安 终年57岁 有 昌黎先生集 一千多年前 在我国的唐朝 相传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 从印度来到我国 人们尊称他为颖师 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 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 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 音色非常优美 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 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 而且曲目很丰富 远近知名 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 躲在床上 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 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 坐了起来 不用再服药了 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韩愈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 写作背景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昵昵 亲热而细柔 尔汝 好朋友不讲客套 互称你我 叫做 尔汝交 世说新语 排调 晋武帝问孙皓 闻南人好作尔汝歌 颇能为不 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 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 以示彼此亲昵 亲亲昵昵学一对小儿女轻言细语 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衷曲 起句不同一般 没有提及弹琴者 也没有交待弹琴的时间和地点 而是紧扣题目中的 听 字 单刀直入 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 开始的时候 琴声显得轻柔细碎 音调缠绵宛转 好象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似的 他们在切切私语 卿卿我我地谈着 笑着 倾诉着 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 正当听者沉浸在充满柔情密意的氛围里 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 就象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 显得气势非凡 划然 突然 轩昂 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 飘逸悠扬 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 敌氛尽扫 此时 天朗气清 风和日丽 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 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 它们飘浮不定 若有若无 难于捉摸 却逗人情思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蓦地 百鸟齐鸣 啁啾不已 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 在众鸟蹁跹之中 一只凤凰翩然高举 引吭长鸣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继而 琴声又变高了 而且越弹越高 跻攀分寸不可上 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 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 在接近最高峰顶的时候 已是 畏途巉岩不可攀 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 情景真是惊心动魄 跻j 升 登 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 忽然 又音调低伏 失势一落千丈强 好象那个在高峰上艰难攀登的健儿 一失手 直落下万丈深渊 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 似乎还另有寄托 联系后面的 湿衣泪滂滂 等句 它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他曾几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 希望当局能有所警醒 从而革除弊端 励精图治 结果屡遭贬斥 心中不免有愤激不平之感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自谦之辞 申明自己不懂音乐 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 尽管如此 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 先是起坐不安 继而泪雨滂沱 浸湿了衣襟 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 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 实在叫人无法承受 于是推手制止 不忍卒听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 冰炭原不可同炉 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 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 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 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 前十句描写音乐意境 曲折形容 忽而弱骨柔情 销魂欲绝 忽而张牙舞爪 可骇可愕 其变态百出如此 蒋之翘 辑注唐韩昌黎集 后八句写听琴者的境界 诗人故意说自己本不懂琴 听此琴才忽然开窍了 而且激动不已 这其实是以演奏效果来衬托演奏技艺之高超 可谓启愚顽而动魂魄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总结归纳 喜惧哀乐 变化倏忽 百感交集 莫可名状 这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 读罢全诗 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 难怪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 琵琶行 李贺的 李凭箜篌引 相提并论 推许为 摹写声音至文 了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 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 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 难以捉摸 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 历来写乐曲的诗 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 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触觉等形象 所谓的 通感 就是指 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 听觉 触觉 嗅觉 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 古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在日常经验里 视觉 听觉 触觉 嗅觉 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 眼 耳 舌 鼻 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 声音似乎会有形象 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诸如此类 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 譬如我们说 光亮 也说 响亮 把形容光辉的 亮 字转移到声响上去 就方法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 通财之谊 古人指好友之间钱财混有 不分你我 钱钟书论通感 又譬如 热闹 和 冷静 那两个成语也表示 热 和 闹 冷 和 静 在感觉上有通同一气之处 结成配偶 因此范成大可以离间说 已觉笙歌无暖热 李义山 杂篡 意想 早指出 冬日着碧衣似寒 夏月见红似热 我们也说红颜色 温暖 绿颜色 寒冷 暖红 寒碧 已沦为诗词套语 琵琶行 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诗句中 白居易把琵琶声比作急雨声 私语声 珠落玉盘声 虽写得娓娓动人 但仍是由声到声 从听觉联系到听觉 并未产生感觉的移借 而韩愈在 听颖师弹琴 中 则把琴声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