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2写作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毛泽东同志满怀豪情写下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课时要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结合新闻知识学习第一则新闻。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溃退( ku ) 要塞( si ) 阻遏( ) 锐不可当(dng ) 歼灭( jin )2解释词义。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学习有关新闻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 让事实说话(4)新闻的三个特点:A 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 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 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5)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A 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单行标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B 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D 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F 电头,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6)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合作探究一、初步感知课文1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学生自读、讨论、交流。重点指导: 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二、整体把握课文1指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至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1000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事件经过与结果:中路军30万人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35万人渡过三分之二,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35万人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2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导语:第一、二句话。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主体:从“20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3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巩固提升1把主体部分的内容列成表格 渡江部队渡江地点渡江时间渡江兵力渡过兵力2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