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史全国卷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选修部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课件 选修2.ppt_第1页
(专题史全国卷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选修部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课件 选修2.ppt_第2页
(专题史全国卷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选修部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课件 选修2.ppt_第3页
(专题史全国卷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选修部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课件 选修2.ppt_第4页
(专题史全国卷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选修部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课件 选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纲考点 1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 洛克 2 卢梭2 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 大抗议书 2 内战3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1 独立宣言 2 人权宣言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 法国大革命 2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5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 康有为 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2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3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6 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 宪章运动 2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命题分析 1 命题重点 近代中外民主思想 政治制度建设 政治法律文献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实践是考查的重点 尤其要把握中外民主思想的主张 英 法 美等国法律文献的比较 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实践和特点等考点 2 命题规律 1 多数新课标地区主要是通过主观试题的形式 考查民主与专制在思想 文献 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2 高考特别注重利用新材料 创设新情境 一是考查中外民主制度建立过程及新旧势力的尖锐斗争 二是将中外民主化进程及政治文献进行比较 考查民主思想对革命和政治的促进作用 3 命题预测 政治民主化 法制化是当前国家政治建设的热点问题 预计2016年高考会适当联系民主与法制建设 制度创新等社会热点问题 隐性考查近代中外民主思想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一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 洛克 天赋人权学说 理论 自由和法治不可分 2 卢梭 追求平等的自然权利 论 人民主权说 分权 社会契约 2 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 大抗议书 背景 查理一世实行 统治 巧立名目搜刮钱财 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时间 1641年议会通过 内容 历数国王弊政 重申议会税收 拨款等财政决定权 限制国王人事任免权 结果 查理一世拒不接受 导致议会反对派与国王决裂 无议会 2 内战 时间 1642年8月 1648年底 原因 查理一世对 拒不接受 镇压议会反对派 双方 议会军与王军 结果 1648年底内战结束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3 民主与专制的反复斗争 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 政体 实行独裁统治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大抗议书 护国 光荣革命 3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1 美国 独立宣言 民主思想 继承并发展了洛克的 学说 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 体现了主权在民及人民革命权利理论 历史意义a 第一次以 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b 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2 法国 人权宣言 基本思想 人生而自由平等 人民主权理论 天赋人权 政治纲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历史意义a 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体现了 的要求 b 推动了世界 的进程 对亚洲和中国革命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摧毁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民主化 4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 法国大革命 背景 旧的君主专制的衰落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第三等级负担重 迫切要求改革 三级会议重新召开 过程 攻占巴士底狱 通过 通过 1791年宪法 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雅各宾派恐怖统治 热月政变 影响 民主平等思想和革命精神得到广泛传播 严重冲击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人权宣言 2 18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1789年7月14日大革命爆发 推翻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 确立君主立宪制 此后出现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 复辟的波旁王朝 七月王朝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巴黎爆发革命 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第一帝国 深化拓展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提出 为西方民主政治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 也因此诞生了多样性的民主政治体制 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在此影响下 世界其他国家也都为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努力 谱写了一曲民主与专制不断斗争的光荣史诗 二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1 康有为 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 康有为的 托古改制 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 2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 强调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 重视提高国民素质 提出了新民思想 3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民主共和国是民权主义的主旨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都从不同方面反对专制 2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 追求民主的斗争 1 1911年10月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2 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封建帝制 成立了中华民国 3 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的宪法 中国宪政史上重要一页 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蓝本 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 资产阶级性质 5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实行专制并企图复辟帝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掀起了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和 运动 维护民主共和体制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1 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孤立顽固势力 争取抗战的胜利 2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 为新中国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4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1 抗战胜利后 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重庆谈判 签署了 1946年初 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 赢得了主动权 护法 民主政治 双十协定 2 内战爆发后 中共领导了国统区反对国民党政府独裁统治的 运动 争取民主力量 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 推动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进程 深化拓展 近代中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说明反动势力强大 也更能说明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斗争的历程 证明了资产阶级民主救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才是中国实现民族强盛的唯一途径 人民民主 三 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 宪章运动 1 过程 英国工人阶级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为取得 权 先后三次举行请愿活动 2 历史意义 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宪章运动对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2 第一国际 1864年 第一国际在 成立 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 3 第二国际 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 推动了各国工人政党的议会选举斗争 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普选 伦敦 考向一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15 高考福建卷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 围绕着 人类应该在怎样的基础上缔造自己的社会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辩论正在六边形的国土上展开 在争论的双方中 一方打着维护历史传统的旗号 积极鼓吹神赋权利 等级制度和行业组合 另一方则宣扬人类的创造性 主张天赋权利以及理性和正义 这场涉及哲理的政治辩论的关键所在 一言以蔽之 就是确认占法国人口2 3的第三等级拥有何种地位 摘自吕一民 法国通史 材料二 1791年宪法 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它规定 年满25岁的男子为公民 又提出财产资格限制 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 者享有选举权 为积极公民 未达到者无选举权 是消极公民 1793年宪法 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划分 第二共和国时期 法国选民人数猛增至900多万 摘编自高九江 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 材料一中大辩论的焦点是什么 为什么会成为焦点 2 材料二中法国是如何扩大民众选举权的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因素 解析 第 1 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 确认占法国人口2 3的第三等级拥有何种地位 的信息作答 第二小问从争论双方的地位 目的 作答 第 2 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中 1791年宪法 提出财产资格限制 1793年宪法 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划分 的信息作答 第二小问结合18世纪的时代背景 从思想 政治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 1 焦点 第三等级的地位 原因 国王实行专制统治 维护等级制度 第三等级占人口多数 是税收的主要承担者 2 扩大 法律保障 降低 取消财产等限制 因素 启蒙思想的传播 多次革命的推动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1776年 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 1789年 法国制宪会议 用 天赋人权 思想和民主原则阐述独立的理由和新国家的基本原则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 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这些权利就是 自由 财产 安全和反抗压迫 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定法律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它宣布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法国资产阶级用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 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纲领性文件 考向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理论与实践 2015 高考山东卷 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 士蔑西报 记者的一段谈话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访员曰 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 是由于个人之意乎 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 孙曰 两者皆是 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孙中山全集 第二卷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 解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从两方面回答 既要看到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得失 让出总统之位的高尚品质 又要结合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来作答 答案 建立共和是孙中山个人的革命追求 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对峙 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共和 孙中山不计个人得失 让位于袁世凯 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 民主共和是历史的潮流 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 实行假共和真专制 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 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 康有为和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原因及历史地位1 异同 1 相同点 都主张学习西方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 发展资本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2 不同点 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 通过保皇和改良来实现政治目标 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大 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孙中山主张共和制 主张用暴力和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 关注民生 主张民权 2 原因 康有为是刚刚兴起的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受传统影响较大 当时清王朝的反动面目尚未充分暴露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他自小接受西方教育 长期生活在西方 对外国政治情况了解比较深入 辛丑条约 的签订和清末 新政 等使清政府的反动面目充分暴露出来 3 历史地位 康有为的民主思想对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和学习西方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大大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 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考向三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斗争 2015 高考全国卷 t46 15分 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 指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 宣言中所举诸项 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 取消苏区与红军 皆为集中力量 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 对于国内任何派别 只要诚意救国 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 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 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 而一致努力 引自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 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 商讨国家大计 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 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一致认为 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 和平建国的新阶段 即将开始 必须共同努力 以和平 民主 团结 统一为基础 长期合作 坚决避免内战 建设独立 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五 关于党派合法问题 中共方面提出 政府应承认国民党 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 政府方面表示 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 本为宪政常轨 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945年10月10日 1 根据材料一 二 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 6分 2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9分 答案 1 抗战时期 各党派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 抗战胜利后 各党派在宪政原则下地位一律平等 2 原因 抗战胜利 国共两党军事 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多数政党和国内和平民主力量的推动 美 苏等国际因素的制约 影响 进一步加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民主力量 推进了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 为以后构建多党合作奠定基础 对抗战胜利后中国三种政治势力在中国前途问题上主张的认识1 主张 1 国民党主张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 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2 中国共产党主张推翻国民党一党专政 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