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奇妙的克隆.doc_第1页
17、奇妙的克隆.doc_第2页
17、奇妙的克隆.doc_第3页
17、奇妙的克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奇妙的克隆谈家桢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和研究动态。2、理清说明思路,掌握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1、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对克隆问题引发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作者简介谈家桢(1909-2008),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有中国遗传学泰斗之称。2、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学生活动)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问题,供小组讨论。 问题: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4)“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5)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明确: (1)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2)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3)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5)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三、内容研读1、明确什么是克隆? (1)找出课文开头介绍的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生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2)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明确:“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2、了解说明方法: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诠释和引用。)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作诠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3、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明确: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这样写结构合理,层次清楚,便于读者理解。4、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增强了科普文章的可读性。5、畅所欲言: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四、布置作业 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他对人类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请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并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正方辩题: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反方辩题:克隆技术危害人类。第二课时一、导入: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二、复习: 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第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合作探究: 自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1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2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教师点拨: 1、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2、(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4)“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5)“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绵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3、有举例子、列数字等,各举例说明。 4、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四、小结将文中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知识依照一定的顺序设计成表格,就能较直观的反映出“克隆”及“克隆的科研成果”:说明对象说明顺序类别研究成果时间说明方法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生物进化 低高鱼类鲫鱼1979年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引 用鲤鲫鱼两栖类爪蟾蜍1962年黑斑蛙1978年哺乳类鼠多利羊1996年五、拓展延伸: 1、文中最后一段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点拨:关于这一问题可以展开讨论,不求有统一的答案;还可以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关于克隆的争议”的内容来开展语文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克隆方面的文章资料,也可推荐这方面的文章供同学们研讨。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大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同时又让人类真正享受并体会到科学带来的幸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2、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是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的辩题展开辩论。正方辩题: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反方辩题:克隆技术危害人类辩论的要求:(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学生活动)分组辩论,充分利用课外资料。3教师小结: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发。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取。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我们更期待(出示幻灯片)“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这篇课文里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