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TSSD)结构CAD设计软件入门手册_第1页
探索者(TSSD)结构CAD设计软件入门手册_第2页
探索者(TSSD)结构CAD设计软件入门手册_第3页
探索者(TSSD)结构CAD设计软件入门手册_第4页
探索者(TSSD)结构CAD设计软件入门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1 页 共 19 页 1 1 TSSD 探索者结构设计软件自学教程探索者结构设计软件自学教程 TSSD 软件自 1999 年推出以来 以其方便快捷的绘图功能赢得了广大结构工程师的喜 爱 同时也使这种交互式结构绘图工具集交互式结构绘图工具集的概念深入人心 TSSD 软件是基于 AutoCAD R14 平台开发的结构专业绘图软件 与 AutoCAD R14 平 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因此只要有一定 AutoCAD 基础的结构工程师 就能很快熟悉这套 结构绘图环境 TSSD 软件的简便性和易用性 对于正在使用它的用户们来说是有目共睹 的 为了让第一次接触 TSSD 软件的用户快速入门 对这个软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我们 特别制作了 TSSD 自学教程 希望对初学者有一定帮助 本教程最好使用 TSSD1 7 以后 版本 如果您使用的版本较低 请及时更新 否则某些功能将无法完成 本教程以练习题的方式 把软件各部分的功能一一介绍给大家 并配有大量的图形加 以说明 完成全部练习约需要 2 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对于各部分功能的详细阐述 用户可 参照探索者公司 2001 年 6 月出品的 探索者结构工程 CAD 软件 TSSD 说明书 同时也可 以通过在操作软件的过程中使用在线帮助 按 F1 键或点取帮助按钮 求助于探索者的帮 助文档 为了得到与教程相同的绘图效果 用户在输入各种数据时 务必与教程提供的数 据相同 在练习中 需要对图形进行的缩放和平移操作没有专门指明 大家可以通过使用 AutoCAD 的 Zoom 和 Pan 命令 把图形显示进行相关调整 也可以使用 TSSD 提供的显示 热键进行相关操作 具体热键定义如下 放大屏幕tab缩小屏幕 alt 左键把当前位置平移到屏幕中心Ctrl 方向键平移屏幕 另外 为了让大家在使用教程时一目了然 教程在排版时作了以下安排 菜单菜单 字体 黑底宋体 格式 菜单 菜单 下拉菜单位置 屏幕菜单位置 提示 输入提示 输入 字体 斜线楷体 斜线加重楷体斜线加重楷体 格式 提示内容 输入内容输入内容 对话框对话框 字体 双下线加重宋体双下线加重宋体 格式 点取确定确定按钮后返回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教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 如果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 可随 时跟我们联系 2020 年 3 月 27 日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2 页 共 19 页 2 1 练习一练习一 柱 基础平面图柱 基础平面图 目的 目的 熟悉 TSSD 的菜单结构 初步了解轴网 柱子 梁线 基础的绘图方法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 新建一张图形 一一 轴网轴网 1 建立矩形轴网建立矩形轴网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轴网 矩形轴网 轴网 矩形轴网 如果用户不是初次使用 TSSD 矩形 轴网 程序出现提示 生成方法 1 生成新数据 2 编辑旧数据 3 使用旧数据 回车回车 程序进入到图 1 所示对话框 在 下开下开中加入加入 3 6000 左进左进中加入加入 2 6000 点取确定确定按钮 对话框消失 命令行提示 点取轴网定位点 B 改变基点 点取轴网插入点点取轴网插入点 这时 屏幕上出现图 2 所示轴网 2 轴网标注轴网标注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轴网 轴网标注 轴网 轴网标注 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 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 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 拾取点 靠近起始编号 选选P1点轴线点轴线 输入轴线起始编号 回车回车 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 拾取点 靠近起始编号 选选P2点轴线点轴线 输入轴线起始编号 回车回车 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 拾取点 靠近起始编号 选选P3点轴线点轴线 输入轴线起始编号 回车回车 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 拾取点 靠近起始编号 选选P4点轴线点轴线 输入轴线起始编号 回车回车 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 拾取点 靠近起始编号 回车回车 标注好的轴线如图 2 所示 在系统的缺省情况下 轴线将被显示成点划线 如果您在绘图中经常要捕捉轴线交点 可以通过点 取点划开关命令 把轴线临时显示成实线 在出图 前 再用点划开关命令把轴线变成点划线 图 1 矩形轴网对话框 图 2 矩形轴网标注 图 3 方柱插入对话框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3 页 共 19 页 3 1 二二 建立柱网建立柱网 1 方柱插入方柱插入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柱子 插方类柱 柱子 插方类柱 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 出现图 3 所示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输入图 3 中的数据 然后点 取区域区域按钮 这时命令行上出现提示 点取柱插入区域第一角点 图图 4中中P1 点取柱插入区域第二角点 图图 4中中P2 生成如图 4 柱网 2 柱集中标注柱集中标注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柱子 柱集中标注 柱子 柱集中标 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 出现图 5 所示对话框 输入柱子相关的标 注数据后 点取确定确定按钮 这时命 令行上出现提示 点取要标注的点 图图 4中中P3 点取文字位置 图图 4中中P4 3 柱详图柱详图 菜单 菜单 TS 构件 矩形柱截面 柱子 矩形截面 首先利用 AutoCAD 中的 Erase 命 令擦除图 4 中 P5 处的柱子 然后点取 菜单 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 出现图 6 所示对话框 填写好相应的数据 并 关闭编号编号和轴标轴标选项后 点取 OK 按钮 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 请选择图形插入点 图图 4中中P5 至此 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 TSSD 软件中轴网和柱子的功能 下面我们来 进一步了解 TSSD 中的梁线绘制功能 三三 布置地梁布置地梁 1 单轴画梁单轴画梁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梁 单轴画梁 图 4 方柱插入及标注 图 5 柱集中标注对话框 图 6 矩形柱截面对话框 图 7 绘制地梁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4 页 共 19 页 4 1 梁平面 单轴画梁 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 命令行提示 梁宽300 0 比例100 点取轴线 W 梁宽 S 比例 W 梁宽 250 点取轴线 W 梁宽 S 比例 P1点点 点取轴线 W 梁宽 S 比例 P2点点 点取轴线 W 梁宽 S 比例 P3点点 点取轴线 W 梁宽 S 比例 P4点点 点取轴线 W 梁宽 S 比例 P5点点 点取轴线 W 梁宽 S 比例 P6点点 点取轴线 W 梁宽 S 比例 P7点点 点取轴线 W 梁宽 S 比例 P8点点 点取轴线 W 梁宽 S 比例 P9点点 点取轴线 W 梁宽 S 比例 P0点点 点取轴线 W 梁宽 S 比例 回车回车 绘制好的地梁见图 7 2 梁柱取齐梁柱取齐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梁 梁线偏移 梁平面 梁线偏移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梁线偏移命令 使绘制好的地梁与柱子的外边齐平 我们先来看一 下图 8 中修改最左侧梁的过程 点取菜单后 出现以下提示 用窗口选择一根要偏心的连续梁 窗口第一角 Pa 窗口另一角 M 多边形窗口 Pb 点取偏移目标点 或输入偏移距离 柱边的柱边的Pc点 或将当前光标点 或将当前光标 移动到梁线的左侧 然后输入移动到梁线的左侧 然后输入125 即即 梁的偏移距离 梁的偏移距离 接下来 我们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 把其他上 下 右侧的地梁移动到和柱 子齐平的位置上 至此 地梁的布置工作已经完成 下面我们先进行基础的计算 然后再进 行基础绘图 图 8 偏移地梁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5 页 共 19 页 5 1 四四 基础绘制基础绘制 1 基础计算基础计算 菜单 菜单 TS 构件 构件计算 基础 基础 基础计算 点取菜单后 出现图 9 对话框 填写好相应的数据后 点取基础计算基础计算按钮 进入到图 10 所示的基础计算结果对话框 继续点取绘图绘图按钮 进行基础的详图绘制 图 9 基础计算 图 10 基础计算结果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6 页 共 19 页 6 1 2 基础平面详图基础平面详图 首先出现的是图 11 所示 的基础平面详图对话框 用 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 再一次调整计算结果 然后 点取 OK 按钮 命令行出现 提示 请选择图形插入点 图图 14中中Pa 从而完成基础平面详图 的绘制 这时 程序会自动 进入到基础剖面详图的绘图 中去 3 基础剖面详图基础剖面详图 基础剖面详图的对话 框如图 12 所示 用户可 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再 一次调整计算结果 然后 点取 OK 按钮 命令行出 现提示 请选择图形插入点 图图 14中中Pb 从而完成基础剖面详 图的绘制 接下来我们进 行基础的平面布置 4 布基础平面布基础平面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布独立 柱基础 基础 布柱独基 点取菜单后 出现图 13 对话框 输入相关数据后 点取单点插入单点插入按钮 命令行提示 请输入基础中心点 图图 14 P1 请输入基础中心点 回车回车 或点取区域插入区域插入按钮 命令行提示 请输入一角点 图图 14 Pm 请输入另一角 图图 14 Pn 请输入一角点回车回车 再次执行布柱独基命令 将绘图开绘图开 关关中的尺寸尺寸项关闭 按照插入 P1 点 基础 相同的方法 插入其他 P2 P0 点的基础 从而完成其他不带尺寸标注 的基础 至此 平面上布置基础的工作 已基本完成 图 11 基础平面详图 图 12 基础剖面详图 图 13 基础平面对话框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7 页 共 19 页 7 1 五五 完善基础完善基础 在我们的基础平面图上 基础还没有在地梁处断开 现在 我们就利用 TSSD 提供的 工具对这张图形进行完善 1 选层显示选层显示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图层工具 选层显示 其他工具 选层显示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 选择要保留显示图层上的实体 选基础和梁线选基础和梁线 这时 图形上只显示了梁线和基础 我们就可以很方便 的对基础进行剪裁处理了 2 基础剪裁基础剪裁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实体工具 交点剪裁 实体工具 交点剪裁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 投影 P 边 E 放弃 U 地梁间基础线地梁间基础线 再对所有的基础进行剪裁之后 我们再用选层保留功能 不选取任何实体而直接回车 这时所有图层上的实体均会被显示出来 至此 我们的柱 基础平面图就已经绘制完毕了 绘制好的图形可参照 x TSSD14 Sample exam1 dwg 如果您没能达到图中的绘制效果 请您在反复练习本课程 提供的内容 或直接与我们公司取得联系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联系 是您对 TSSD 软件中轴网 柱子 梁线 基础的绘制工作有 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后续的几个练习中 我们将进一步深入了解 TSSD 的结构绘图方法 图 14 基础平面图 图 15 基础剪裁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8 页 共 19 页 8 1 练习二练习二 梁 板平面图梁 板平面图 目的 目的 深化 TSSD 的计算机结构制图概念 初步了解楼板 钢筋 文字的绘图方法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 打开 x TSSD14 Sample exam2 dwg 一一 绘制梁线绘制梁线 1 绘制主梁绘制主梁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梁 多轴画梁 梁平面 多轴画梁 通过上一个练习 我们已经对 TSSD 的梁线绘制命令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现在 我们首先使用多轴画梁的命令 来绘制主梁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 梁宽300 0 比例100 请输入一角点 W 梁宽 S 比例 W回车回车 梁宽 250回车回车 请输入一角点 W 梁宽 S 比例 图图 16 中中P1点点 请输入另一角点 图图 16 中中P2点点 现在 我们可以看到 图形上有轴线的部分都已经布置上了梁线 在已有梁线的轴线 上绘制梁线 下面 我们来加一些次梁 为了方便定位 我们首先添加两条辅助轴线 图 16 梁线布置图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9 页 共 19 页 9 1 2 辅助轴线辅助轴线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轴网 添加轴线 轴网 添加轴线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 拾取参考轴线 图图 16 中中P3点点 输入新轴线的偏移距离 3000回车回车 输入轴线编号 1 A回车回车 拾取参考轴线 图图 16 中中P4点点 输入新轴线的偏移距离 3000回车回车 输入轴线编号 1 B回车回车 拾取参考轴线 回车回车 通过以上的操作 我们已经添加了 2 条辅助轴线 1 A 轴和 1 B 轴 下面 我们通过 这两条轴线形成的交点 来添加次梁线 3 绘制次梁绘制次梁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梁 加次梁 梁平面 加次梁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 定位线左宽150 0 定位线右宽150 0 比例100 请输入梁起点 图图 16 中中P5点点 输入梁的终点 W 梁宽 S 比例 W回车回车 定位线左宽 125回车回车 定位线右宽 125回车回车 输入梁的终点 W 梁宽 S 比例 图图 16 中中P6点点 请输入梁起点 图图 16 中中P7点点 输入梁的终点 W 梁宽 S 比例 图图 16 中中P8点点 请输入梁起点 回车回车 现在 所有的梁线均已绘制完成 梁线相交部分已有程序自动处理好 但柱子内还有 一些梁线穿过 我们可以通过交线处理命令来进行修正 4 交线处理交线处理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梁 交线处理 梁平面 交线处理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 开始 交线处理 全图共有梁 墙 线46根 交线处理完毕 5 梁集中标注梁集中标注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梁 集中标注 梁平面 梁集中标 点取菜单后 程序进入图 17 对话框 调整好输入数据后 点取 OK 按钮 命 令行出现下面提示 请选取标注对象 图图 16 中中 P9点点 点取文字位置 图图 16 中中 P0点点 绘制好梁线的图形见图 16 6 梁板小剖面梁板小剖面 图 17 梁集中标注 图 18 梁图加工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10 页 共 19 页 10 1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常用符号 梁断面号 2 符号 梁断面号 2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 请选择一条边 图图 18中中P1 请选择另一条边 图图 18中中P2 请输入梁板标高差 120 回车回车 请选择一条边 回车回车 这时 我们已经将图形左上角的楼板下沉了 120mm 下面 我们把该楼板的边缘梁线 改成实线 由于构成该楼板左右 2 侧的梁是主梁 因此我们在把梁线变实前 首先要利用 AutoCAD 的 Break 命令 把这 2 根主梁线在 P3 P4 点断开 7 虚实变换虚实变换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梁 虚实变换 梁平面 虚实变换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 选择要变换的梁线 W回车回车 第一角点 图图 18中中P5 另一角点 图图 18中中P6 选择对象 回车回车 现在 我们已经把板边梁线变成了实线 下面 我们来标注一下梁宽 8 梁宽标注梁宽标注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尺寸 梁宽墙厚 尺寸 梁宽墙厚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 选取要标注宽度 厚度 的梁 墙 选择选择图图 18中中P7点梁线点梁线 选取要标注宽度 厚度 的梁 墙 回车回车 这样 我们的梁宽就标好了 现在 我们来观察一下图形 发现 AB 轴之间 BC 轴之 间的尺寸依然是 6 米 没有在我们添加了 1 A 轴和 1 B 轴之后断开 下面 我们就把这里 处理一下 9 标注断开标注断开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尺寸 标注断开 尺寸 标注断开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 拾取要拆分的尺寸 选择选择图图 18中中P8点尺寸点尺寸 点取尺寸断开点 输断开长度 n n等分 图图 18中中P9 这样 左侧的 BC 轴之间的尺寸就被拆开成 2 个 3 米 我们按照相同的方法 把其他 1 A 轴和 1 B 轴之间的尺寸断开 接下来 我们来绘制梁的截面详图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11 页 共 19 页 11 1 10 剖切符号剖切符号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常用符号 截面剖切 符号 截面剖切 在绘制梁的截面之前 我们首先在平面图上绘制剖切符号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 下面提示 请给出截面剖切符号起点 点取点取图图 19中中P1点点 请给出截面剖切符号终点 点取点取图图 19中中P2点点 请给出截面剖切方向 点取点取图图 19中中P3点点 请输入截面剖切号 回车回车 现在 梁的截面剖切符号已经画好了 下面我们来画梁的截面详图 11 截面详图截面详图 菜单 菜单 TS 构件 梁截面 梁详图 梁截面 点取菜单后 出现图 20 所示对话框 修改相关数据之 后 点取确定确定按钮 命令行出 现下面提示 请选择图形插入点 点取点取图图 19 中中P4点点 现在 我们的梁图基本上 绘制完成了 见图图 19 二二 布置楼板布置楼板 1 布预制楼板布预制楼板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板 布预制板 图 19 梁截面详图 图 20 梁截面对话框 图 21 布置楼板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12 页 共 19 页 12 1 楼板 布预制板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下面提示 请选择板内一点 点取点取图图 21中中P1 板支撑方向 点取点取图图 21中中P2 这时 屏幕上出现图 23 所示对话框 我们填写号相关数据后 只要点取确定确定按钮 一块预制楼板就会自动在图形上生成了 2 楼板开洞楼板开洞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板 楼板开洞 楼板 楼板开洞 下面 我们在楼板上开设洞口 点取菜单 后 出现图 22 所示对话框 在填写好相关数 据后 点取插入插入按钮 命令行出现一下提示 请输入洞定位点 点取点取图图 21中中P3点点 转折点或标注点位置 点取点取图图 21中中P4点点 请输入标注点 点取点取图图 21中中P5点点 这样 我们在平面上布置楼板的工作就完成了 下面 我们进一步对楼板上的钢筋进 行补充 3 板内正筋板内正筋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钢筋 自动正筋 钢筋 自动正筋 点取菜单后 出现图 24 钢筋控制框所示对话框 我们可以直接在上面控制绘制钢筋 的数据 同时在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 选取钢筋第一点 点取点取图图 25中中P1 按回车 点取点取图图 25中中P2 输入钢筋直径和间距 dX XXX或DX XXX d6 100 回车回车 输入钢筋编号 1回车回车 现在 板内正筋就已经绘制 完成了 下面 我们继续布置板 的负筋 4 板边负筋板边负筋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钢筋 自动负筋 钢筋 自动负筋 点取菜单后 出现图 24 钢 筋控制框所示对话框 我们把钢 筋级别级别改为二级二级 并且打开标注标注 图 22 楼板开洞 图 23 制楼板对话框 图 24 钢筋控制框 图 25 绘制楼板内的钢筋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13 页 共 19 页 13 1 选项 这时在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 选取钢筋第一点 点点图图 25中中P3 这时 将光标移动到图图 2525 中中 P4P4附近 Dist 输入距离 选取钢筋第二点 d回车回车 输入距离值 1500回车回车 输入钢筋直径和间距 dX XXX或DX XXX D12 150回车回车 输入钢筋编号 2回车回车 第一根板边负筋就已经绘制好了 我们再次点取命令 绘制靠中间的负筋 选取钢筋第一点 点点图图 25中中P5 这时 将光标移动到图图 2525 中中 P6P6附近 Left 左边距离 Right 右边距离 选取钢筋第二点 L回车回车 输入左边距离值 1500回车回车 输入右边距离值 1500回车回车 输入钢筋直径和间距 dX XXX或DX XXX D12 150回车回车 输入钢筋编号 3回车回车 至此 这张梁板布置图形已经基本完成了 下面 我们再利用文字的功能对它进行完 善 三三 图形完善图形完善 1 文字输入文字输入 在结构绘图过程中 我们经常要使用到各种特殊符号 如 钢筋 另外 由 于在 AutoCAD 中没有提供排版功能 致使我们在使用 AutoCAD 中的文字功能进行结构绘 图时 会感觉非常不方便 为此 TSSD 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工具 使得这一矛盾得到很好 的解决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文字 多行输入 文字 多行输入 点取菜单后 出现图 26 所示对话框 对 话框的第一行是一排按钮 用于输入钢筋直径 和角标等特殊符号 在第二行的编辑框中 我 们可以很方便的对文字高度 行间距和每行的 字符数进行调整 从而达到排版的目的 最右 侧的一排按钮可以对文字进行增强处理 例如 我们在结构中经常需要写一些 构 造要求 但这些文字在 AutoCAD 中不方便排版 这时 我们可以先把 构造要求 用记 事本等工具写好后保存起来 然后点取文件导入文件导入功能 屏幕出现图 27 所示对话框 选择 已经写好的文本文件 如 x tssd14 sample beam txt 然后点取打开打开按钮 文件中的内容就 会被传入到多行文字输入的编辑框里面来 我们 进行相关调整后点取确定按钮 命令行出现提示 请选取文字插入点 点取点取图图 28中中P1点点 这样 我们的文字说明就写好了 如果您对 输出的结果仍不满意 还可以用多行编辑对已有 文字反复进行调整 下面 我们把本图的名称添 图 26 多行文字输入 图 27 文件导入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14 页 共 19 页 14 1 加上去 这样 这张图形看起来就更加完整了 2 图形名称图形名称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符号 图形名字 符号 图形名 字 点取菜单后 出现图 29 所示对话框 在填写 好相关内容后 点取插入插入按钮 这时命令行出现提 示 选取文字插入点 点取点取图图 28中中P2点点 完成后的图形如图 28 所示 您也可以打开 x tssd14 sample exam2b dwg 进行核对 如果您没 能达到图中的绘制效果 请您在反复练习本课程提供的内容 或直接与我们公司取得联系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练习 使您对 TSSD 软件中梁线 楼板 钢筋 文字的绘制工作有 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后续的几个练习中 我们将进一步深入了解 TSSD 的结构绘图方法 图 28 文字说明 图 29 图形名称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15 页 共 19 页 15 1 练习三练习三 圈梁详图圈梁详图 目的 目的 深入了解 TSSD 软件中钢筋 标注 常用符号的使用方法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 新建一张图形 一一 绘制截面绘制截面 1 矩形叠合矩形叠合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实体工具 矩形叠合 实体工具 矩形叠合 首先 我们通过矩形叠合命令 来绘制圈梁详图 的外轮廓线 点取命令后 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 点取矩形的第一角 A 角度 0 图图 30P1点点 点取矩形的另一角 回车回车 输入矩形长 240回车回车 输入矩形宽 240回车回车 点取矩形的第一角 A 角度 0 图图 30P2点点 点取矩形的另一角 1000 100回车回车 点取矩形的第一角 R 反转 A 角度 0 回车回车 这样 我们就利用 2 个矩形相加的方法 把圈梁详图的外轮廓线绘制出来了 2 改变比例改变比例 刚才我们绘制轮廓线时 是按照 1 100 的方式进行绘图的 并没有考虑比例问题 为 了使我们的详图比例变成 1 20 我们需要进行以下调整 首先 我们利用 AutoCAD 的 Scale 命令将图形放大 完成 1 100 1 20 的比例变换 点取命令后 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 选择对象 图图 30圈梁外轮廓线圈梁外轮廓线 选择对象 回车回车 基点 图图 30P1点点 参照 R r回车回车 参照长度 20回车 新比例回车 新比例1 20的的 20 新长度 100回车回车 原来比例 1 100 的 100 相 当于放大 5 倍 这样 我们已经把图形的比例改变成了 1 20 在 TSSD 系统中 还存在着一个当前的 绘图比例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 2 种方法进行调 整 1 点取屏幕菜单的第二行 1 100 这时命令 行出现提示 输入当前图形的比例 1 20回车回车 2 菜单 菜单 TS 平面 初始设置 初始设置 点取菜单后 出现图 31 所示对话框 将对话框中的绘图绘图比例改成 20 后点取确定确定按钮 通过这 2 种方法 我们把当前的绘图比例调整好后 就可以按照实际需要对详图进行 图 30 矩形叠合 图 31 初始设置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16 页 共 19 页 16 1 补充了 二二 绘制钢筋绘制钢筋 1 绘制箍筋绘制箍筋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钢筋 箍筋 钢筋 箍筋 点取菜单后 出现图 32 所示对话框 输入箍筋相关的标注数据后 点取确定确定按钮 这时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 点取箍筋第一个角点 X 两线交点 图图 33P1 点取箍筋第一个角点 X 两线交点 x回车回车 选取第一条相交的直线 图图 33P2 选取另一条相交的直线 图图 33P3 点取箍筋第一个角点 X 两 线交点 回车回车 这样 我们就把圈梁里 的箍筋绘制出来了 下面 我们利用偏移钢筋的方法绘 制楼板钢筋 2 偏移钢筋偏移钢筋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钢筋工具 偏移钢筋 钢筋工具 偏移钢筋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 请选取偏移基线 图图 33P4 这时确保光标位置在 P4 点的下方 偏移距离 0 75回车回车 0 75 为钢筋的保护层宽度 钢筋半宽 请选取偏移基线 图图 33P5 这时确保光标位置在 P5 点的上方 偏移距离 回车回车 请选取偏移基线 回车回车 这样 我们的板钢筋就已经画出来了 但它的长度还 不正确 下面 我们利用 AutoCAD 的夹点命令 对长度进 行调整 首先选取上侧的板钢筋 然后把它的左侧夹点移动到 P2 点 箍筋左上角 接下来 我们选取下侧的板钢筋 并选择它的左侧夹 点 这时命令行出现提示 基点 B 复制 C 放弃 U 退出 X x回车回车 的图图 34中中P1 圈梁的底边中点 需要 YZ 回车回车 3 钢筋加钩钢筋加钩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钢筋工具 加圆钩 钢筋工具 加圆钩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 请选择要加钩的钢筋 图图 34中中P3 按左键确定 图图 34中中P2 图 32 箍筋参数设定 图 33 钢筋绘制 图 34 处理板下筋 TSSD 自学教程自学教程第 17 页 共 19 页 17 1 请选择要加钩的钢筋 回车回车 这样 下侧的板钢筋就调整完了 下面 我们在继续调整上侧的板钢筋 4 徒手钢筋徒手钢筋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钢筋 徒手画筋 钢筋 徒手画筋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 选取钢筋第一点 图图 35中中P1 下部钢筋靠右约 1 3 处 Dist 输入距离 Undo 回退 选取钢筋下一点 Add 加钩 退出 图图 35中中P2 延 P1 点数值向上 下面 我们再使用连接钢筋的命令 进一步对板 上筋进行处理 5 连接钢筋连接钢筋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钢筋工具 连接钢筋 钢筋工具 连接钢筋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 选取第一根钢筋 图图 35中中P3 新画竖向钢筋上任意一点 选取下一根钢筋 图图 35中中P4 板上部钢筋上任意一点 这样 我们对平行方向的钢筋就处理完了 我们在截面上只需再补充一些纵向钢筋就 可以了 6 点状钢筋点状钢筋 菜单 菜单 TS 工具 钢筋 画点钢筋 钢筋 画点钢筋 点取菜单后 命令行出现以下提示 选取点钢筋的插入点 图图 36中中P1 选取点钢筋的插入点 R 镜像 等分数 根数x间距 4回车回车 选取点钢筋的插入点 图图 36中中P2 选取点钢筋的插入点 R 镜像 等分数 根数x间距 4x1000回车回车 选取点钢筋的插入点 回车回车 至此 我们已经把截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