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堂练习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是一项临时性的政策措施,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主要是因为()A.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B.调整了生产关系C.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拆散了工农联盟2.1921年画家弗赛罗夫创作了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描绘了列宁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此次接见给列宁的触动是()A.必须以土地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B.必须以新的政策取代余粮收集制C.必须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D.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3.1921年4月21日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和小生产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这表明苏俄()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C.采用商品关系发展经济D.开始农业集体化4.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5.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苏联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军界、经济和艺术界不少精英被清肃。“大恐怖”时期出现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B.新经济政策推行C.斯大林体制形成D.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得逞6.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伟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材料肯定了斯大林时期的俄国()A.成为世界一流强国B.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C.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D.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7.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21年,一个年青的美国人Hamer Armand走进了克里姆林宫。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Hamer Armand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他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十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树大招风Hamer Armand隐隐地意识到,苏联可能要发生变化,自己也离开了。1931年,他返回美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Hamer Armand在苏俄(联)期间,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他回到美国这一年,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并采取什么政策?课后检测反馈1.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A.余粮收(征)集制B.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人民公社化运动2.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商主义政策3.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B.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主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4.“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维埃俄国()A.给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B.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购农民的余粮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固定粮食税,允许粮食自由贸易5.1928年,苏联一经济学家提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此经济学家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用供给学派理论指导工业建设B.优先发展重工业C.主张放慢工业发展速度D.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6.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7.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体制C.赫鲁晓夫改革D.新经济政策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他们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的批评。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显示了“无比高涨的管理生命力和青春活力,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另一方面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苏联这面镜子材料二“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苏共领导人之一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西方进步人士称赞苏联的主要原因。(2)材料一、材料二批评了苏联社会中的哪些不健康现象?上述现象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中存在的什么严重问题?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提示: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叛乱,威胁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需要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粉碎敌人的进攻和扼杀苏维埃政权的图谋。2.提示:利用市场、货币恢复发展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3.提示:国内战争结束后,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使列宁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定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符合当时俄国国情和社会实际,消除了社会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发展了社会生产力。4.提示:得:开辟了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失:这种模式存在严重弊端,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课堂练习1.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不适合当时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生产力水平,所以失败了。故选A项。2.B解析: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基础知识。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其一项重要内容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选B项。3.C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21年4月21日”“资本主义则是幸福”,结合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和措施,即可推断出答案为C项。4.D解析:由文字信息“20世纪30年代初”“技术决定一切”特别是联系其时间可以得出D项正确。5.C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结合时间限制,A、B、D三项不符合要求,故选C项。6.A解析:丘吉尔一语主要说明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发展迅速,由“木犁”到“核武器”表明苏联从弱国发展成为强国,故选A项。7.C解析:斯大林模式开创了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落后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可见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故选C项。A项错误,材料明确指出该手段是“无情的”;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时期逐渐废除了;D项错误,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是斯大林时期。8.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时间限制“1921193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此间苏联的经济政策是由新经济政策发展到斯大林模式(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开始实施五年计划)。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联系1931年的美国形势即可得出答案。答案:变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废止。形势: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政策:当时的胡佛政府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检测反馈1.A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强行征收粮食,忽视商品货币关系,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故正确答案为A项。2.A解析:从材料中“不实行余粮收集制”可知A项正确。3.D解析:从材料这个加法公式来看,列宁是主张借鉴资本主义技术和生产组织模式来建设社会主义的,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未涉及对计划与市场的本质的探讨,A、C两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具体的理论说明,也就无所谓突破,B项错误。4.D解析:从材料“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工农不满,威胁苏维埃政权,为此,苏维埃俄国推行新经济政策,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正确;A项是罗斯福新政内容,故错误;B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错误;C项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故错误。5.C解析: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与题干中“1928年”“苏联一经济学家”不符,故A项错误;“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表明作者反对经济建设急躁冒进,主张循序渐进、考虑周全,故C项正确;B、D两项都与斯大林有关,而斯大林强调迅速实现工业化,与作者观点相左,故B、D两项错误。6.D解析:A、B、C三项都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或特点,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列宁执政时期,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故A、B、C三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在经济领域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逐步建立了斯大林模式,故D项正确。7.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重点发展重工业,并且将发展重工业建立在牺牲农业的基础之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明确推出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故A项错误;高度集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正是斯大林体制的基本特征,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领域,与材料明显不符,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放松控制,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很明显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8.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时间“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结合所学知识从十月革命、苏联工业化成就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从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来分析。答案:(1)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使西方进步人士看到了人类解放的希望;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化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血管介入治疗在卒中中的应用-1
- 民警预测考试题及答案
- 汉字奇兵考试题及答案
- 外资药企面试题及答案
- 血友病管理的临床应用
-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四中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0-2025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高级技能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地理(辽宁卷)(参考答案)
- 房产租赁合同文本与房产租赁合同模板
- 2022年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笔试试题及答案
-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消防安全整改工程施工方案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部署完整版
- 天津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 YY 0054-2010血液透析设备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8017-2012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