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公开课教案范文 劝学教案授课人纪乃建授课班级10旅游授课时间10.11.18教学内容:劝学课型新授授课学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荀子的学说思想,重点掌握本文对学习的重要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的论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正确态度。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荀子的生平及学说思想2.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3.掌握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及字形写法4.掌握积累本文重点文言实虚词,理解本文论述的方法。 1.拓展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能解释本文词语及语句3.培养学生借鉴本文的论述手法提高写作能力1.理解学习对个人人生的重要性2.教育学生学习要注重方法和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2.教学难点抓住文眼,定好教眼。 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教学方法讲授、课堂练习、讨论、分析、板书讲解教学资源文言文释义、多媒体课件、语文练习册第一册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曾经学习过论语,其中有很多关于学习方面的至理名句,西方的培根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每个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本能,但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提高学习效率?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各方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以学生学习过的课文导入课文,指出学习对人的重要性,并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教师提问有关论述学习的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回答自己所知道的故事 二、文学常识简介作者作品介绍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 他的学说思想主要有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主张“性恶论”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要靠“法制”和“礼治”强调后天学习重要性及环境对人的影响。 荀子著有荀子二十卷,为他和其门人所著,本文就选自于此。 三、初步感知初读全文找出重点字词,掌握注音及字形輮(ru)须臾(y)舟楫(j)砺(l)不积跬步(k u)木直中绳(zhng)虽有槁暴(p)锲而不舍(qi)跂(q)找出全文的通假字,加以记识1.輮以为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通“又”;通“曝”,晒干3.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聪明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天赋解题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是“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 而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整体感知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了解荀子的学说观点使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基础知识,扫清词语障碍读通全文掌握本课的通假字,能正确读音并理解字义理解课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内容理清全文思路结构,找出中心论点教师板书讲解学生课堂笔记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学生使用语文练习册结合初读自己找出字词教师讲解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记忆教师讲解学生感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点是正确的。 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明确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明确“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 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明确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鉴赏本文的艺术写法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点拨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 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引申探讨 (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明确全文中心论点,剖析全文结构语段讨论分析,比喻论证手法的借鉴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鉴赏水平及能力引申举例分析,形象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并课堂笔记知识迁移,教师教育学生借鉴至写作方面学生理解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概括小结教师举例分析学生理解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 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2)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 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 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再读全文教师提问翻译下列句子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六、课后小结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市场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分析报告
- 节地环保私人墓地购置与生态补偿金合同
- 研发中心厂房租赁及创新技术研发合作合同
- 幼儿教育机构股权合资与幼儿园设施改造升级合同
- 跨国科技公司内部股东权益置换及股权重组合同
- 矿产资源合作开发与承包权转让及执行协议
- 离婚协议签订时关于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合同
- 离婚男方债务偿还责任与婚姻关系解除协议
- 离婚房产分割及共同财产分配与债务偿还协议
- 离婚协议书中车辆所有权及使用权限明确协议
- 索尼微单相机A7 II(ILCE-7M2)使用说明书
- 疫苗行业疫苗研发创新报告:2025年重大疾病防控策略与研发创新趋势
- 印刷厂环保数据上报细则
- GB/T 45707-2025皮革铬鞣鞋面用坯革规范
- 高空作业外墙漆施工方案
- GB/T 24720-2009交通锥
- GB/T 15065-2009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 陈嘉庚生平介绍(中文+英文版)
- DB21T 3354-2020 辽宁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 我和我的祖国课件
- 语言领域核心经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