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要求 1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北周 北方 南方 魏蜀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东汉 隋朝 东魏 北齐 南朝 北朝 西魏 2 时代特征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2 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 民族之间 战争频繁 3 江南相对稳定 得到较好的开发 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4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 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魏晋南北朝 畜牧迂徙 射猎为业 淳朴为俗 简易为化 不为文字 刻木纪契 魏书 序记 问题 根据材料和图片 你能分别描绘长城南北人民的生产 生活方式吗 鲜卑拓跋 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游牧为生 流动性强擅长射猎 骑兵凶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386北魏建立 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 文明的碰撞和融合 马背上得天下 439北魏统一北方 统一黄河流域 初步结束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社会生产发展 民族融合加强 政治 解散部落组织 实行编户仿汉制设官制 经济 计口授田 劝课农桑 文化 延揽人才 重用汉族儒生 兴办太学 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汉化实质 由 转向 农耕经济 游牧经济 民族大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 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 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1 从经济角度讲 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 从习俗角度讲 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3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 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民族融合 1 阶级矛盾尖锐 2 民族矛盾激化 3 人民起义不断 改革迫在眉睫 社会矛盾激化 马背上得天下 能否在马背上治之 1 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2 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宗主是十六国时期未南逃豪强大族 依附其下的农民有数百家 上千家 乃至万家 均为其私家人口 这些豪强被称为宗主 依附其的农民则是宗主的包荫户 宗主与包荫户是主人与佃客的关系 佃客形同于农奴 北魏统一初 为稳定统治 便于征徭征税 就采取妥协政策 承认宗主控制和奴役包荫户 并以宗主对包荫户统治为地方政权 以世家大族为宗主 督护百姓 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 宗主政治上都是大大小小割据势力 宗主控制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 他们只是宗主的私家人口 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 国家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 是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 世家大族担任宗主 督护百姓 拓拔贵族不直接干预各地宗主对百姓的管理 宗主对鲜卑贵族和朝廷负责 在宗主督户制下 各地宗主实际分割了国家大量的劳动力 构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冯太后与孝文帝 材料 孝文帝 雅好读书 手不释卷 五经 之义 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 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 无不该涉 善谈 左 老 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 好为文章 诗赋铭颂 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 马上口授 及其成也 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 有何影响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 儒家经典 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促进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有利于民族融合 一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北魏统一了北方 社会相对安定 民族融合加强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尖锐 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出现统治危机 北魏统治者实行汉化政策 推动了封建化进程 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 对汉族的先进和鲜卑的落后有深刻认识 1 制定官吏俸禄制 整顿吏治2 实行均田制3 设立三长制4 推行租调制 二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缓和了社会矛盾 巩固了北魏政权 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一阶段改革 冯太后主持重点是 内容 作用 创建新制 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制定官吏俸禄制 整顿吏治 规定由国家发放官吏的俸禄 严惩贪污枉法者 俸禄制 作用 使北魏吏治状况开始明显好转 为北魏政权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 整治吏治 均田制 桑田 露田 麻田 国家所有 农民所有 禁 禁 限 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受田 农民 奴婢 官吏均受田 耕牛受田 因轮耕而加倍受田 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随力垦荒 鼓励地少人多之处的农民迁移垦荒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 农民交纳租税并承担徭役和兵役 均田制 影响 促进农业生产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巩固政权统治 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 促进民族融合 为隋唐提供制度借鉴 三长制 废除宗主督护制 改行三长制 即设三长 直属州郡 负责清理户口 土地 征发徭役兵役 三长制 影响 使农民脱离宗主 成为国家编户 配合均田制 国家收入增加 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 颁布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新的租调制 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 帛或布一匹 租调制 作用 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使农民脱离宗主 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 措施之间的关系 彼此影响 相互作用 俸禄制为新制推定提供了政治保障 均田制与租调制构成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 三长制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 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二阶段改革 孝文帝主持侧重点是 目的是 主要内容 作用 汉化政策 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 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1 迁都洛阳2 移风易俗 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及改籍贯3 学习汉族的制度 尊儒崇经 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保守势力强大 不利于改革 从平城方面看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从洛阳方面看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 气候恶劣 交通不便 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地处黄河之南 农业生产发达 易受强敌 柔然 威胁 不利于控制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 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 南齐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先进的汉族文化 数个朝代之都 结合 学思之窗 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迁都洛阳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减少改革阻力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移风易俗 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1 经济 农业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商业 农业 手工业 奠定国家坚实的经济基础 2 政治 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 缓和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 为结束长期分裂奠定基础 3 民族 促进鲜卑族社会制度封建化 生产方式农业化 风俗习惯汉族化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成功原因 1 特点 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 措施全面 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 成功原因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根本原因 内容全面 措施得力 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以身作则及其坚定信心 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第70页 请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谈谈你对这一历史观点的看法 评论观点 改革背景 1阶级矛盾激化 2民族矛盾激化 3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4吏治黑暗 贪污成风 5土地荒芜 经济衰退 6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宗主督护制 民族歧视 压迫政策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官无俸禄 任意搜括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保守势力强大 经济落后 柔然威胁 社会问题 形成原因 社会调查 知识梳理 解决方案 迁都洛阳 整顿吏治 汉化政策 实行三长制 均田制租调制 采用汉制 改革内容 知识梳理 出谋划策 一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 农业 生产工具的改进 耕作技术的提高 顷不比亩善 宁缺勿滥 兴修水利 荒地开垦 粮食产量增多人口增多 经济作物的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 2 手工业 丝织业和制瓷业繁盛 一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 农业 2 手工业 丝织业和制瓷业繁盛3 商业 洛阳多市场 货源充足 交易活跃 一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 农业 2 手工业 丝织业和制瓷业繁盛3 商业 洛阳多市场 货源充足 交易活跃 货币贸易恢复 对外贸易长足发展 一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二 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 尊儒崇经 兴办学校 2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3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一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二 政权封建化的加速三 民族的交流和融合1 交流与融合 鲜卑族学习汉族 牧民变为农民 贵族转为地主 生产 生活 习俗中原化 汉族学习鲜卑族 生产特别畜牧业生产 文学 生活融入鲜卑色彩 一 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二 政权封建化的加速三 民族的交流和融合1 交流与融合 2 意义 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 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基础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 也有人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 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 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通过建立制度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等措施 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生产方式农耕化 社会制度封建化 生活方式汉族化 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 缓和了民族矛盾 巩固了封建统治 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为国家结束分裂 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当然 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 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 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 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 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 改革家 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 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 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请你分析这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生活方式汉族化 耕牛图 魏晋墓葬壁画 扬场图 魏晋墓葬壁画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考古断定 牧马 魏晋墓壁砖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 魏晋墓壁砖画 改革影响 生产方式农耕化 知识梳理 鲜卑人乐俑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 孔子的 仁 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 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艺术鉴定 鲜卑人乐俑 从材料和图片中 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 加速政权封建化 结合教材分析北魏孝文帝实施汉化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 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社会生产发展 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 拓跋珪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 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 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3 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4 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 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宗主督护制的弊端 北魏初期 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地主豪强把宗族 佃户组织起来 修筑坞堡 割据一方 政府由于无力消灭豪强势力 被迫承认其合法性 地方的赋税 徭役也由他们代管 征收 他们往往隐瞒户籍 借机逃避赋税 赋税制度混乱 民族矛盾激化 1 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 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融合 先进文化的吸引 民族矛盾尖锐a b c d 2 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a 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b 鲜卑贵族c 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d 汉族地主阶级 训练设计 3 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 整顿吏治b 迁都c 汉化政策d 颁布均田令 4 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 a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 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d 恢复和发展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的反射和折射复习课件
- 2025年超声外科手术仪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WorldCreator安装介绍17课件
- 全身性外科感染课件
- 2025秋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课件 1.1课后习题
- 护理专案改善成果
- 运动会小朋友发言稿
- 连云港灌南县教育系统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定向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光大养老社区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美甲店加盟连锁经营合同
- 二手房买卖交易合同协议书
-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机制的构建-以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例的中期报告
- 脑梗死后遗症护理查房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
-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方案
- 领导干部任前谈话记录表
- 助产士门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的构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件 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2022工程设计资质标准
-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
- 2023混凝土板桩支护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