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基础知识总结_第1页
物理基础知识总结_第2页
物理基础知识总结_第3页
物理基础知识总结_第4页
物理基础知识总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知识总结一、声学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谈。3.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空气的温度有关,一般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4. 耳朵听到声音的途径:外界的声音鼓膜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引起人的听觉。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5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高,音调高。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响度是声音的大小,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大,响度大。响度的大小用分贝来计量。 音色有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来决定。6声音的利用有两个方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纳的回声定位)、声波能传递能量。7减弱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二、光学1 光属于电磁波,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属于电磁波。2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越密,光的传播速度越小。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3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混合是白光。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颜料混合是黑色。4 看不见的光是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紫外线看起来淡蓝色是紫外线灯中发出的少量的紫光和蓝光。三、电学1 家庭电路的组成及顺序: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照明灯、插座等用电器。2试电笔是用来辨别零线和火线的。使用时,手一定要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导线,氖管发光则说明笔尖金属体接触的是火线。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家庭电路的两种触电类型: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高压的两种触电类型:跨步电压触电和高压电弧触电3.只有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电压。4.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短路、断路。电路的故障主要有:短路和断路5.常见故障判断:两灯串联电路里如果闭合开关两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则说明电路中某处断路;如果两灯有一灯亮则说明不亮的灯被短路。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一是短路;二是接入的总功率过大7.高大的建筑物顶端都有针状的金属物,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可以防雷,叫做避雷针。8.小鸟双脚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是因为小鸟两脚间的距离太小,电压过小不会触电。9.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10.电热的利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水器、电热孵化器、电暖气。电热的防止:电视机的散热孔、电脑的散热吹风11.三线插头对应三孔插座,三线插头的两头接火线和零线,另一头使金属外壳接地。四、电磁1.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从N极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从S极回到N极。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2.地球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3.电与磁之间的三个关系:电生磁、磁生电、电和磁之间有力的作用。(1)电生磁是奥斯特首先发现的,说明电流周围有磁场,应用有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等;(2)磁生电是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制造了发电机,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3)电和磁之间的力的作用制造了电动机,实现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直流电动机安装换向器的目的是:当线圈由于惯性转过平衡位置时能够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连续转下去。五、通信1.固定电话是靠变化的电流来传递信息的。收音机、电视机、手机、小灵通等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2.迅速变化的电流在空间能够激起电磁波。电磁波的家族很大,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等。它们在相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可以传播电磁波。3.手机既是电磁波的发射装置,也是电磁波的接收装置。4.利用三颗通信卫星作为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即可实现全球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激光在光导纤维中的反射来传递信息的。六、力学1、 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2、 从大到小的顺序: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物体、分子、原子3、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地理位置无关。国际单位制的主单位是千克(kg)。4、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到的理想定律。5、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6、 动滑轮实质是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费距离。7、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8、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9、 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10.气体、液体都是流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11.液体内部压强的性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无关。12船漂浮的原因: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空心的,增加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13.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在水中下潜时浮力不变。氢气球、飞艇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实现上浮。14、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15、功率(P):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用来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16、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17、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关系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18、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的关系: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高的高度越高,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越大。19、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弹性形变量越大则物体的弹性势能越大。20、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即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21、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a.滚摆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滚摆下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拉弓: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射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C.蹦极下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弹性势能;上升: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重力势能22、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在近地点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在远地点动能最小,势能最大。从远地点运动到近地点是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近地点运动到远地点是动能转化为势能。七、热学、能量1、扩散现象主要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其次也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3、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当物体的质量、状态不变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加。4、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5、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的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6、热机一个工作循环包含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圈。7、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8、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9、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获取,必须消耗一次能源来获得:电能10、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1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12、核能的产生:核聚变和核裂变。原子弹爆炸为核裂变,核发电为可控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氢弹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