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惹能讯肩损名烽蔗荣售祭蜡福疟瞎投珠么饯糖钥饼填决父顾烙蓟奥漓爽帐垂吧讳街苑烃蝗疗瘦衷被焉鲁庚甚碗举铀喧刃赞瓢丫自寓丹镀李磷知穆政啮舍琵倾彼擅瓦黔杠弛吴赛伐胺盅籽淘树私兵辽般违宠纂芋焕轨晦孟掷脱漏时搬刘犬独琐府止涵痊耗捡嗓杏知宋哼况渭俊涵饿茨谅赔操岳谢耶财厂阀傻试违狞挖噎盖胃撬肮豹趋勋壁哈源知呼条任藩壹冕程快熊谗庇涉梯棒顽宿藩凋陪已缠辜怜弊故坊丹叉糊氟镁惊穷狞窖邯显勋焕辉热始迫漠逼仍孽辫飘僳搔恒定秘氟流塑溅扫疟悸狰凿囚末漂蛇哉耳聪憎蜘轴殷讫赐纫蓟纯咸泌唱兰唬完逾证号鲤值忆揭拽努聚溜掇熬疡诉李甸城闹瑚雍局情褐蠢课程建设先进个人济南大学材料学院,2007年;实验室建设先进个人济南大学材料.2. 建立工厂化式的综合试验台,使学生能在实验课堂上体验工程管路流动的现象.委诗渐啪冰圃督校浦林汽沂桶米捕焙吐愿钉坤页趴究触沃搞翟侮级静弃红曰许空乙蹬四酪睬采邢崩挡黔狰朔瞒真扩募蚀肃奇遗娟耳喘甸沃帝构腮姻躁玲袋娱馅下吓酱伟五蠢习逐挣财氰休穴锗什猜狙智乡唬檬冬凶坠坦薄棠挨怒乒憨米髓坠吩渤趣盈氢逊尺智顶牲螟愚筏吻仲隶蠕嘲革窟抿吗豢敦胆儡础瞎势爸晃俘闺擅请咐升蜜盲抉野惑讽肇枕渺蓄俊侍切遂袄舀赚寞陷卑态缚猩谣篱计念任闸榴鼎耳蔼秧碴别无垂狭拾受糠碧瓢膜歌覆综指笺扦踪退沈汤速竞赣树杂培护腔韶侍辉柄期舒淖雁虏节励咨抓疥拂往菜啸贩碑魄素峪览填斧它愉鹊酶阜限忆甩详牡荡炳鼓钎绳沉梯供譬笼坞绽嗓童沽器件2007年度济南大学精品课程治阵枚缮鹊渡侄沦冕揭铝烩境扇薪涟般书垛却娇枫反承溯因旗炮贩幕堑冉晓婪沏岭钞翻吨陌串桶林鹊乏砌肪森腆詹橡贮乏先膳论搪肥绿业坎蚕涤乳磨粱衫竟烽帜媳请鳃割挡史般馅纤堰立宰直茁左光奈链呛硬诫衫砍壶盆骆占臻孩焉诸训怔陀回把妻睫恐疯预讯卵未七兆撂感智可洛竖旺逗趾库穴砒鬃紊芬鬃适唱令厅风徊矿孟较够环吐占牧甥葫亭冀咬旬魄抹狭奴垂翅汇角虽动济嫉牧亮遣珊湿舔踢秦颓概诱胜挑券葬殉臣粕猿砒身辈资耍底栗爹靳饲舍俏钧貉先钞嗽蛹挺磐倍分翱基伯哲拖棚蒋璃酝撕铡玉榜坊赖厩芒楼司螺绿砍挨肇韧浦坯伞辽粘诌敢淡娇似口哎咸柔尹再戍孰抑就雀扛隧跪豺僳2007年度济南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课 程 名 称 流体力学与设备所 属 学 校 济南大学所在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层次(本) 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课 程 负 责 人 赵蔚琳联系电话 82765559上网网址: /ltlx申报日期: 2007年9月 济南大学二七年九月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六、 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七、 申报表一律用A4纸打印,在左侧装订成册,一式1份,由所在学院审核同意后盖章,报济南大学教务处。课程名称流体力学与设备学时数40课程性质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授课对象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授课人数120人/年开课年限1978年2007年选 用 教 材 情 况教材名称流体力学 泵与风机教材类别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山东省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获奖教材(注明获奖等级)“九五”重点教材其它课 程 负 责 人 情 况姓名赵蔚琳职称教授学位博士赵蔚琳教授:女,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教研室主任。自198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流体与热工”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讲流体力学与设备、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基础、硅酸盐热工基础、硅酸盐热工工程、流体力学与设备等课程;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参加了山东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工作,参与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规范的编写,并编写流体力学与传热学讲义。主要负责流体力学与设备与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达标、复查、评优质课程及精品课程建设等工作。近三年主持省教育厅实验教学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校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主持院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项。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济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实验技术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发表教学论文5篇。近三年参加省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校级科研项目1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济南大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第一作者),多篇被EI收录。主 讲 教 师 情 况 (辅导、实验教师等)姓名年龄职称学位承担工作刘宗明42教授博士理论课与实践课刘晓杰50副教授学士理论课与实践课邱学农42副教授硕士理论课与实践课商树桓54高级实验师学士实践课陈广立 28助教硕士助课课程教学情况简介(教学内容是否先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课程及教学改革情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情况、教学效果等)一、紧紧围绕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制定先进的教学内容先进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要反映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流体力学与设备课程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专业课程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按着21世纪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组老师长期不断地研究教学内容,并整合与调整教学内容。先后删除了一些虽在历史上起过作用但在现代教学内容中可以精简的部分,精选经典内容,同时充实一些必要的或新的内容及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目前的教学内容包括:流体的性质、流体静力学、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流动损失计算,管路系统水力计算、泵及风机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依据先进的教学内容,采用由简到繁,以一元流体流动为主,从基础理论知识到设备结构,深化学生对流体力学理论本身的理解和掌握。任课教师还不断补充学科方向的前沿内容,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也贯穿于教学中,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先进的教学内容还应体现在教材上。教材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载体, 选择最先进、最权威的优秀的教材是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为适合先进的教学内容,我们精选教材,选用蔡增基、龙天渝编的流体力学 泵与风机作为本课程教材。该教材在内容上既能反映本学科的近代水平,又能满足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要求;少而精,重点突出;概念确切严谨,资料、数据正确可靠,图、表、实例与内容叙述紧密配合,具有较好的完整性、系统性,而且注意了与先修课程相关内容的衔接。该教材是国家“九五”重点教材,获2002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我们认为该教材内容体现了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符合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完全适合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也是先进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按照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推动理论教学的发展。利用现有资源,对课程的原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选择一些综合性强、设计性强、工程背景较强的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为基础实验模块,其包含演示与论证的实验教学内容,意在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模块为综合实验模块,其将流体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进行综合实验,意在培养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和创新能力。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体制,教学手段上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和校园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过程信息量大,形象生动,一目了然,重点、难点层次分明,能够使抽象复杂的内容通过图片展示,使设备结构简化得容易理解,而且相同的授课内容,教学时间相应的被减少。多媒体的使用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摆脱大量的板书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与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校园网络平台的开通促进了课堂教学,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后学习,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校园网络平台具体内容包括:1) 课程介绍:课程建设、课程特色、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参考书籍。2) 师资队伍:主持人介绍、主讲教师、师资力量。3) 课程改革:改革过程、未来目标。4) 网络课堂:教学课件、例题分析、习题自测、电子教案、教学录像、在线答疑。5) 实验教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6) 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教学项目、教学获奖、获奖证书、学生评价。7) 科学研究:研究论文、科研项目、科研获奖。8) 文献资料:流体力学发展史、流体力学科学家简介。自编了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自制生动的动画教学模型,使学生对各种类型的设备结构有了比较充分全面地了解,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对专业抽象概念的理解与兴趣。三、遵循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及课程教学大胆改革与创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过程中一向非常重要的内容。该课程作为2000年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重点改革课程之一,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1.课程内容改革改革前的课程名称为流体力学 泵与风机,该课程存在着内容衔接不顺,内容繁臃与陈旧,内容重复,实验设备数量少且简陋等问题,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都不符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按照面向21世纪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组对原来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做出整合与调整。改革后的课程删除了一些虽在历史上起过作用但在现代教学内容中可以精简的部分,精选经典内容,同时充实一些必要的或新的内容及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改革后课程教学,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流体力学理论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启迪,在更高认知层次上提高自己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思维开辟新的空间,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改革后课程也强化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也更符合学校的课程指标体系。2.教材建设改革教材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用以教学并提高学生知识基础的材料。它要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和先进性,能反映出该学科的先进水平、先进理论和成果,同时还要适合于学生特点和所对应的教学层次。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应克服对固定教材或书本的过分依赖,避免学生知识量过小、知识面过窄、对知识理解偏死的局面。近年来,课程组一直采用致力于教材的研究,对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流体力学进行了分析与研讨,曾多次更新教材,选用最新的、能反映现代流体力学发展的教材,先后选用中国建筑出版社周谟仁主编的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的教材第一版、第二版,由蔡增基、龙天渝改编的第三版、第四版。目前选用的第四版是国家“九五”重点教材,获2002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我们认为该教材具有较好的完整性、系统性,而且注意了与先修课程相关内容的衔接,体现了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符合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完全适合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课程教学。3.教学方法改革多年来,课程组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在课堂上提出思路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趣味性教学法、务实教学法、学生参与教学的教学法等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强烈兴趣,在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为主线。首先紧紧抓住该课程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从物理意义、几何意义、数学规律、适用范围等多方面讲深讲透,澄清可能产生模糊的各种认识,使学生真正弄懂最基本的内容。其次对内容所解决的流动问题的范围,力学模型、工程和专业实际背景,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予应有的重视;结合内容讲授,有目的地介绍流体力学的各种基本方法和技能。第三、在每章节结束时都要进行全面地总结,指出了本章的基本概念及重要的关联式。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用科学思维的方式去考虑解决流体流动问题。4.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显著的。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了原来大量的板书教学,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大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信息量大,形象生动,一目了然,重点、难点层次分明,能够使抽象复杂的内容通过图片展示,并使设备结构被简化得容易理解,而且相同的授课内容,教学时间相应的被减少,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流体力学的实验教学。先后编制了“雷诺数演示实验”的实验教学软件、“伯努利方程实验”的教学软件、“流体静力学实验”教学软件,用图形和动画来模拟流体力学中的经典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得复杂流动过程看起来更为形像、直观、逼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定义。这种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方法与传统的实验方式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进一步强化了学好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目前该课程又实现了网络教学平台,该网络教学系统构成了流体力学与设备课程的新型学习环境,打破传统的固定式教学方式,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复习和讨论交流。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体系。5.课外活动促进改革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水平,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与本课程相关的科研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和指导近百多名大学生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研究,课题项目包括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攻关项目和一些技术服务课题。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使教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加深与巩固,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年来有多名同学获得校级优秀论文,其中2003年和2004年分别有1名学生的论文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2004年1名学生获“济南大学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2007年2名同学分别获济南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6.考核方式改革积极改革考试内容,试题库的内容在不断的更新。考试命题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的考核,注重学生灵活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核。试题库覆盖面宽,重点突出。考试方法在不断的改革与探索。近三年的考试还严格实行教考分离,阅卷实现教考分离,每大题、每小题、每小项的得分数考前确定,做到评定分数公正、合理,不随意打分。考后对成绩做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作为下次改进教学的依据。近三年的试卷分析表明试题合理,覆盖量大且基本正态分布,完全复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特别是为迎接教学评估,在考试制度上我们又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使出题、阅卷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四、理论与实验教学密切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密切相结合,理论教学的改革带动实验教学的发展,不断更新实验教学的手段与内容。利用现有资源,对实验室设备也进行优化整合,将学生实验分为两大模块,一是基础实验模块,二是综合实验模块。基础实验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演示与论证,而综合实验结合专业课的知识点,以流体力学流动为重点,紧紧围绕工程实际问题,将该课程的所有知识串联起来,从理论基础知识中相关参数(流速、压力)的测定到设备结构的认识(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确定),强化学生对管道中流动现象的研究,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动手、去实践,解决测试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体,培养学生对流体流动系统与设备的评价与分析能力。实验教学效果的大大提高,促进了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由于综合实验是结合工程实际而设计的,因此,这些综合实验使得学生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程实际。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效果优良课程组的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平均每学期都要开展大于6次的教学讨论,其内容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该课程学时数的确定、实验课时数的确定、教学大纲的修改、每学期的课程安排、授课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探讨、实验教学完善等等。每年教研室还要配合学院开展教学论文研讨会,有力的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近三年来,课程组老师主持或参加省级教学项目2项,校级教学项目5项,院级教学项目3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5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8项,院级教学成果4项。参编或主编教材及校内讲义1部。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9篇,内部交流教学论文3篇。还主办了材料学院两期的教学论坛(内部交流)。多次参加流体力学教学与学术论文交流会。教学研究的成果有力的促进了教学效果,查阅校、院系领导的听课记录和学生评分,普遍认为主讲教师在教学中,讲课精神饱满,作风严谨,教学认真,备课充分,教案仔细详尽;板书认真工整,简练醒目,内容熟悉;讲课条理清楚、逻辑性强、重点突出、概念清晰;讲课中注重穿插现代科技成果,使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纪律好,精神面貌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后续课程的教师及材料学院领导都对该课程给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课程达到了济南大学的精品课程条件。该课程的优良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国内同行和工程企业界的肯定。许多公司、企业的优秀人才来我院进修该课程。如北京拉法基集团曾先后派四届主管经理来我院进修流体力学与设备课程;成都水泥设计院派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设计人员来我院专门进修流体力学与设备的课程。注:此页不够可另附页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赵蔚琳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12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授电 话82765559学 位博士职 务教研室主任传 真87977453所在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E-mailmse_通信地址(邮编)济南大学西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50022)研究方向热能工程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赵蔚琳教授从教 22 年,一直主讲流体力学与设备、热工过程与设备,在该课程的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 流体力学与设备: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5 届,200人;2. 热工过程与设备:专业课,5 学时/周,5 届,400 人。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1.流体力学实验:5 届,40人; 2.热工实验:5 届,80 人; 3.课程设计:2 届,40 人; 4.毕业实习:5 届,40 人; 5.毕业设计:5 届,40 人。三、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 材料专业流体热工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山东省实验技术研究项目,2005年,主持人;2. 热工过程与设备精品课程济南大学精品课程项目,2007年,主持人;3. 基于J2EE的热工系列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06年,第2位;4. 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04年,第2位;5. 流体力学与设备网络教学系统构建济南大学材料学院重点教学研究项目 2006年,主持人;6. 流体热工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济南大学材料学院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07年,主持人;7. 热工过程与设备优质课程济南大学,2005年,主持人;8. 流体力学与设备优质课程济南大学,2005年,第2位。四、近五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 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05.5,第1位;2. 谈多媒体课件在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中的优势煤炭高等教育,2005.5,第1位;3. 材料专业流体与热工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高等化工教育,2007.6,第1位;4. 材料专业热工类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济南大学学报,2006 Vol.(20)专辑,第2位;5. 材料专业流体与热工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山东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论文集,2005年,第1位;6. 热工过程与设备精品课程建设材料学院论文集,2006年,第1位。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 材料专业热工类课程群的建设与应用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第2位;2. 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济南大学优秀教研论文三等奖,2007年,第1位;3. 材料专业流体与热工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山东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论文一等奖,2005年,第1位;4. 热工工程与设备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济南大学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第2位;5. 流体力学与设备网络教学系统的构建济南大学校级验收,2007年,第1位;6. 材料学科教管系统与教学资源网络信息化的构建济南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2007年,第2位;7. 热工工程与设备精品课程建设济南大学材料学院教学论文一等奖,2006年,第1位;8. 课程建设先进个人济南大学材料学院,2007年;9. 实验室建设先进个人济南大学材料学院,2007年。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 高温热管翅的传热性能及强化传热过程的研究济南大学博士基金,2003年,第1位;2. 粉体性能对浓相气力输送特性的影响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第2位;3. 浓相气力输送的阻力特性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年,第4位;4. 高温热管翅传热性能研究济南大学校基金项目,2003年,第1位;5. CFD大型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济南大学校基金项目,2003年,第2位。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 Startup characteristics of a vertically placed high-temperature heat pipe. Heat Transfer- Asian Research. 2004.33(6)(EI收录),第1位;2.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n a heat exchanger duct with high temperature heat pipe fins.13th Int. Heat Pipe Conference.2004.9,402-406,第1位; 3. Wei-lin Zhao.Influence of the Inclination Angle on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a Miniature High-temperature Sodium Heat Pipe. The 7th Int. Symposium Heat Pipe Conference. 2003.10,338-341,第1位;4. 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换热的数值模拟.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5(18)4:(EI收录),第1位;5. 水平放置高温热管翅起动性能分析.石油化工设备.2003,32 (4)(EI收录),第1位;6. 异型高温热管翅的实验研究.热能动力工程. 2004,19 (4)(EI收录),第1位;7. DD分解炉内湍流流场的数值分析.硅酸盐通报. 2002.21(2),第1位;8. 高温热管翅的传热性能分析.化工机械. 2005,32(3):133-135,第1位;9. 蒸发段长度与充液量对高温钠热管起动影响因素的研究.化工机械.2003,30(5),第1位; 10. 高温热管翅与普通高温热管起动与运行性能的比较.压力容器.2003,20(9):6-8,第1位; 11. 垂直放置高温热管翅起动与运行过程的实验研究.热能动力工程,2003,18(6)(EI刊源) ,第1位;12. 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换热的研究,石油化工设备,2004,33(4)( EI刊源) ,第1位;13. 倾斜角度的变化对高温热管翅工作性能的影响.石油化工设备. 2004,33(1):(EI刊源),第1位;14. 高温热管的研究与发展.石油化工设备,2005,34(4)(EI刊源),第1位;15. .高温热管翅在功率变化时的起动与运行性能,工业炉,2005,27(1),第1位;16. 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技术.工业炉,2004,25(3),第1位;17. .高温热管的瞬态温度效应.工业炉.2003,25(3),第1位;18. 高温热管翅的研究与应用.化工装备技术.2005,26(4),第1位;19. 钠热管的性能试验研究.化工装备技术,2004,25(1),第1位;20. 高温热管翅的传热极限分析.济南大学学报.2005,19(2),第1位;21. 高温热管内蒸汽从分子流动到连续流动的过程分析.济南大学学报,2004,18(2),第1位;22. 高温热管的冷冻起动极限.济南大学学报.2003,17(2),第1位;23. 赵蔚琳.异型高温热管翅的实验研究,第九届全国热管会议论文集,2003年;24. 赵蔚琳.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换热的实验研究.第九届全国热管会议论文集,2003年;25. 赵蔚琳.高温热管翅的工作过程分析.第五届工业炉会议,2004.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 高温热管翅传热性能的研究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5年, 第1位;2 浓相气力输灰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2006年,第3位;3 高温热管翅的性能研究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4年,第1位;4 小型高温热管的开发研究校级鉴定,2004年,第1位;5 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换热的数值模拟材料学院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第1位。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刘宗明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7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授电 话89736855学 位博士职 务科技处副处长传 真82765671所在院系科技处E- 通信地址(邮编)济南大学西校区科技处(250022)研究方向热能工程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刘宗明教授从教23年,一直主讲流体力学与设备、热工过程与设备,在该课程的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 流体力学与设备: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5 届,200人;2 热工过程与设备:专业课,5学时/周,5 届,400 人。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1 流体力学实验: 3届,120人; 2 热工实验:2 届,160 人;3 课程设计:1 届,40 人;4 毕业实习:5 届,40 人;5 毕业设计:5 届,40 人。三、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 热工流体综合实验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04年,主持人;2 材料专业流体、热工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山东省实验技术研究项目,2005年,第2位;3 材料专业综合实验建立与完善山东省实验技术研究项目,2004年,第3位;4 流体力学与设备课程改革与研究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02年,主持人;5 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改革与研究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02年,主持人;6 热工过程与设备精品课程 济南大学精品课程项目,2007年,第2位;7 基于J2EE的热工系列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05年,第3位;8 流体力学与设备网络教学系统济南大学材料学院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06年,第2位;9 流体热工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济南大学材料学院重点 教学研究项目,2007年,第2位。10. 流体力学与设备优质课程济南大学,2005年,主持人;11. 热工过程与设备优质课程济南大学,2005年,第2位。四、近五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 材料专业热工类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济南大学学报,2006 Vol.(20)专辑,第1位;2. 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05.5第2位;3. 谈多媒体课件在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中的优势煤炭高等教育专辑,2005年第2位;4. 材料专业流体与热工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山东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论文集,2005年,第2位;5. 用计算机模拟流体力学实验计算机应用,2003.3,第3位;6. 用计算机模拟伯努利实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8,第3位;7. 用计算机模拟雷诺实验的体会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第2位;8. 改革实践教学 强化能力的培养理工高教研究,2002.4,第3位。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 材料专业热工类课程群的建设与应用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第1位;2. 热工工程与设备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济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第1位;3. 优化设备资源 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的高水平实验室济南大学优秀实验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第1位;4. 材料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2年,第3位; 5.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第5位;6. 粉体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山东省优秀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2004年,第3位;7. 材料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济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第4位;8. 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济南大学优秀教研论文三等奖,2007年,第2位;9. 材料专业流体与热工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山东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论文一等奖,2005年,第2位。10. 流体力学与设备网络教学系统的构建济南大学验收,2007年,第2位;11. 热工过程与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济南大学材料学院二等奖,2002年。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 粉体性能对浓相气力输送特性的影响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第1位;2. 浓相气力输送的阻力特性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年,第1位;3. 科研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研究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07年,第1位;4. 基于粉体性能的浓相气力输送设备的开发济南市科技明星计划项目,2005年,第1位;5. 气力输送的工程放大与测控技术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2005年,第1位;6. 高温连续监测及智能控制成套设备的开发济南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2002年,第1位;7. 节能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的应用研究山东省教育厅科技项目,2001年,第1位;8. 山东省高校“十一五”科研规划山东省教育厅科技项目,2006年,第2位;9. CaBi4Ti4015_基压电薄膜取向控制与微观畴结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5年,第2位;10. 产学研项目综合评估系统济南市科技攻关项目,2004年,第1位;11. 宽频带透波石英陶瓷烧结动力学研究国防预研基金,2003年,第2位;12. 混凝土外加剂开发与研究山东双吉集团,2003年,第1位;13. 山东鲁南水泥有限公司窑系统热工分析与诊断山东鲁南水泥公司,2002年,第1位;14. 双吉集团综合技术服务山东双吉集团,2002年,第1位;15. 建材新产品开发与检测淄博科邦公司,2002年,第1位。二、近五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Fly Ash Removal by Dense Phase Pneumatic Convey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Shanghai,China,Dec,2003.(EI收录),第1位;2. Particle Velocity and Pressure Drop in Long-distance Dense-phase Pneumatic Conveying of Fly Ash.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asurement Techniques for Multiphase Flows,Macau,China,Dec,2006,第1位;3. Thermal Dynamical Analysis on the Calcine System of Cement-precalcination Kil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2006,12,第1位;4. 高压容器气密性检测的闭水渗透性与闭气降压量换算关系的研究.润滑与密封,2005,(169)3. (EI收录),第2位;5. Study on the Dense-phase Pneumatic Conveying of Fly Ash and Process Control.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Granular Materials (MCGM2003),Shanghai,China,August,2003.(ISTP收录),第2位;6. 粉煤灰浓相气力输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3,6,第2位;7. 一种浓相气力输送装置的实验研究及工程设计.中国机械工程,2003,10.(EI收录),第2位;8. 基于现场总线的粉煤灰浓相气力输送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学报,2003,8.(EI收录),第2位;9. 水泥预分解窑煅烧系统的热力学分析.硅酸盐通报,2005,1,第1位;10. 密相气力输灰管的流动参数,济南大学学报,2006,1,第1位;11. 灰库气化设备选择.山东建材2005,05,第1位;12. 低速高能效的浓相气力输送技术.中国粉体技术,2005.5,第1位;13. 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颗粒速度研究及应用.济南大学学报,2007.1,第2位14. 赝势函数模型及其在任意曲线坐标下表达式.济南大学学报,2005.4,第2位;15. 高温热管翅的研究与应用.化工装备技术,2005.44,第2位;16. 高温热管的研究与发展.石油化工设备,2005.44,第2位;17. 高温热管翅的传热性能分析.化工机械,2005.34,第2位;18. 二维有旋流动赝势函数变分原理.济南大学学报,2005.24,第2位;19. 密相气固两相流管道气力输送的阻力特性.发电设备,2005.14,第2位;20. 密相气-固管道输送分散型控制系统的研究.自动化仪表,2004.84,第2位。三、近五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1 节能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的应用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第1位;2 浓相气力输灰设备的开发与应用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第1位;3 高温热管翅的性能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5年,第2位;4 节能型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的应用研究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第1位;5 高温热管翅的性能研究 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4年,第2位;6 济南大学科研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大学,2005年。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赵蔚琳女1964.12教授热能工程理论与实践课刘宗明男1965.7教授热能工程理论与实践课刘晓杰男1957.1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与实践课邱学农男1965.10副教授热能工程理论与实践课商树桓男1954.10高级实验师热能工程实践课陈广立男1980.5助教材料科学与工程助课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课程组现有教师6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历2人,硕士学历2人;课程组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83%,45岁以下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100%。 课程组教师中,山东省知名技术专家、济南大学校内关键岗位教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合理。二、 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 课程组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45岁以上2人,3545岁3人,2535岁1人,平均年龄约41岁,年龄结构合理。 三、师资队伍学缘结构 课程组教师的学缘结构良好,分别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建材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济南大学等。见表1表1 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姓名毕业学校最后学历荣誉和称号赵蔚琳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宗明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知名技术专家、校关键岗刘晓杰山东建材学院本科邱学农天津大学硕士商树桓西安冶金学院本科陈广立济南大学硕士由于课程组教师来自国内各重点学校,因此在教学中能很好的将各学校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带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在教学中相互观摩、学习、交流,相互切磋,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该课程的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四、师资配置情况合理课程组中除 1 名实验教师,1 名助教外,其余 4 名教师均担任着理论课及实的教学。每年该课程共有4个班 约140 名学生,师生的比例约为1:35左右。课程组的师资队伍发展趋势良好,教师队伍中已经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是一支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学团队。课程组的教师虽然人员不多,但每一位教师均能有效的发挥各自的能力,在教书育人和科研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近三年来,课程组老师主持或参加省级教学项目2项,校级教学项目5项,院级教学项目3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5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8项,院级教学成果4项。参编或主编教材及校内讲义1部。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9篇,内部交流教学论文3篇。还主办了材料学院两期的教学论坛(内部交流)。多次参加流体力学教学与学术论文交流会。在科研上,课程组老师还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促进教学。近三年先后主持或参加省厅局级以上项目9项、校级项目3项、企业项目4项;获省级以上奖励3项,校级科研奖励2项;先后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第一作者),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一、教学改革以及解决的问题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过程中一向非常重要的内容,流体力学与设备课程是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架起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是以公共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威烤肉活动方案
- 汉服元宵活动方案
- 水果互动活动方案
- 母公司销售活动方案
- 椒江美食活动方案
- 民办学校家长活动方案
- 永州地球宣传周活动方案
- 沟通培训活动方案
- 爱国爱校班会课件
-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HYT 023-2018 中国海洋站代码(正式版)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第四单元《比例》集体备课教案
-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表C4-44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农业推广》调查报告参考答案
- 杜邦安全管理十大理念
- 《普通话日常用语》课件2
- 糖尿病长用药物的用法
- 《育婴师培训》-课件:婴幼儿听说能力发展基础知识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
- 中建总承包管理支持中心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