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安徽宣城六中徐朝飞.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安徽宣城六中徐朝飞.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安徽宣城六中徐朝飞.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驿路梨花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授课人:徐朝飞 班级:七(5)班 地点:六中录播室教学目标:1、多角度感知故事内容,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2、体会“梨花”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课文深厚的思想主题。3、评品文中人物,传承雷锋精神。教学重点:1、多角度感知故事内容,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2、体会“梨花”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课文深厚的思想主题。教学难点:理解梨花的寓意,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诗歌激趣,导入新课 当代作家彭荆风说“我热爱生活,尽管我的功力有限,我还是要尽力为欢乐的生活奏乐。”我说:“我热爱语文,尽管我的功力有限,我还是尽力为快乐的语文奏乐。”老师课前写了一首诗: 竹篱小屋深山藏,受恩寻访费思量。 真情十载满驿路,缘是梨花处处香。 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彭荆风为我们奏响的生活乐章。二、第一乐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本文写于1977年,故事发生在我国西南边陲的大山里。我们和向导老余遇到了哪些困难,又面临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师生交流:山高、路长、天寒、人疲乏2、(出示文段)深山驿路上的小茅屋,有什么特别之处? 位置、陈设、文字3、你能想象小茅屋的主人是怎样的人?三、第二乐章: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速读课文,说说小茅屋的来历。 以时间为序,讲述茅屋的来历。2、复述课文,说说我们是怎么解开心中的猜疑。 以课文的内容情节描述我们了解真相的过程。3、文中是如何通过悬念、误会、穿插等手段让故事引人入胜的?师生交流:情节集中,跌宕起伏 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四、第三乐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小说中的人物较多,他们都为小茅屋做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来点赞:请你用有感情的语言为文中做好事的人点赞。师生点评交流。2、你觉得雷锋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五、第四乐章: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1、文中多次写到“梨花”,赏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作用。(显示相关句段)(1)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2)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师生交流:驿路梨花是边境盛开的洁白的梨花,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是雷锋精神的象征。花似人,人似花,标题与主题,梨花的自然美与心灵美巧妙的联系起来,达到和谐的统一。(托物言志)结语: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六、尾声:传唱新曲,继往开来1、学习这篇小说,犹如享艳阳、沐春风。你读了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老师这里也写了一首小诗,希望和同学们分享。 悬念迭生构思好,以花喻人意境妙。 旧文新唱时代曲,雷锋精神是高标。3、教师寄语:雷锋精神是我们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建设伟大祖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