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3 活化石 第二课时.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3 活化石 第二课时.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3 活化石 第二课时.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3 活化石 第二课时.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 活化石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常识性的课文,有浓浓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本课目的不仅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关爱生命,保护珍惜生物的意识,给老师留下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延伸区域。学情分析: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本文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手查阅有关古生物的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教学准备:古生物搜集的资料,了解的化石的资料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重点:1、学会“鲟”、“史、“鳞”、“核”、“缺”、“乏”、“稀”等生字,指导书写“历史”、“克”等字。巩固复习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五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了解古生物知识,激发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五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了解古生物知识,激发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纠正错处。2根据以上的词语说说你了解的关于活化石的信息。(1)学生交流。(2)教师引导复习板书。3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银杏树、大熊猫都是活化石,那还有哪些是活化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了解。二、研读课文(一)学习第四自然段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还了解了哪些活化石?(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板书:中华鲟)屏幕展示: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3)学习生字:鲟史“鲟”字是形声字,左边的“鱼”表意,右边的“寻”表音。“史”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4)齐读句子。(板书:一亿多年)2那中华鲟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和同桌一起再到第四自然段里去找一找。(1)同桌讨论交流。(大、重、怪、少)(2)媒体出示: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由于以前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3)学习生字:鳞核缺乏稀“鳞”字谁会写?(学生开火车用手指比划书写)请给“缺”、“核”找朋友。屏幕出示:选词填空。稀有稀少由于缺乏保护,华南虎已成为()动物了。沙漠里,气候条件很差,动植物非常()。(4)把这些生字宝宝放进句子,你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3现在你知道中华鲟这种古生物有哪些特点了吗?(复习板书)(1)指名交流。(2)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4拓展阅读。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古生物的资料,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屏幕出示:(2)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新的信息?(同桌讨论)(3)学生交流。(二)学习第五自然段1谁愿意读读第五自然段?(指名)2你们发现了什么吗?“活化石”为什么要加引号? 3那面对这些活化石,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1)让学生说一句心理话。(2)学生交流。四、总结全文,巩固字词(一)总结全文1分节朗读全文。2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小朋友们,虽然有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例如课文里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起来,保护这些珍惜生物。(二)巩固字词1抽读词语。媒体出示:中华鲟历史鱼鳞核桃缺乏稀有博物馆植物化石珍贵公孙树一代一代灭绝食肉2指导写字:历史克(1)媒体出示:历史克(2)重点指导:史“史”的笔顺规则是:竖,横折,横,撇,捺。要注意最后一笔“捺”要出头。3师范写“史”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学生用手指比划书写4学生学习写字,当堂评议。5我能行:选一选,填一填五、布置作业。1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历史克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化石。3完成“我能行”的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