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 周晓华【教材分析】“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三个片段描写,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曹雪芹为我们呈现的这一“凤姐出场”的画面,堪称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在曹雪芹冷峻而细腻的笔触中,“凤辣子”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深深吸引我们的眼球。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丹唇未启,而笑先闻;轻轻一“携”可见其“神”,淡淡几语,可见其“心”;奢华的装扮下,难掩其“虚”,亲近的话语中,难饰其“机”文中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装扮,让人感到来者身份非同一般。而从凤辣子的言行之中则更进一步地显示出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与身份之高。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曹雪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八面玲珑、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丰满人物形象。【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体,加之绝大多数学生对红楼梦并不熟悉,很多语言艰涩难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而且王熙凤的语言话中有话,学生没有关于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理解自然不易。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处理定位教材,采取合理的策略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道至简的目的是教师备课、设计的关键。【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中外貌、语言等描写,感受“凤辣子”的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读凤辣子的重点语言;2.初步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语言魅力,并运用到自己的练笔中;3.激发学生阅读整本红楼梦的兴趣。【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外貌、语言的描写体会感受凤辣子的性格。2.体会重点语句背后的内涵。【教学难点】1.语言的繁缛,同时又是古白话,学生对于王熙凤的服饰、外貌部分理解有一定难度。2.理解王熙凤的美丽、热情的外表下,其实是在“炫耀”自己在贾府的权势及地位。【教学过程】一、直入主题,厘清人物1、直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来自红楼梦,题目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2、关注题目: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里你马上得知情节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3、厘清人物:这个片段里边主要有三个人物,有哪三个人物?(王熙凤、林黛玉和贾母)在场还有谁?(板书:贾母、丫鬟媳妇、嫡亲孙女)A.指导书写:“媳”字是个形声字,“女”字旁表形旁,右边“息”字表声旁。B.“丫鬟”的“鬟”字上边的偏旁“髟”读“bio”,只要看到由“髟”字部分构成的字,都说明此字与毛发有关。文中还有一字:“髻”。C.初步认识“嫡亲”二字的意思,指血统最接近的亲属。在封建嫡传制度下,一字之差,那是亲疏有别。“嫡亲孙女”叫贾母为“奶奶”,外孙女林黛玉叫贾母做“姥姥”、“外婆”。4、在这么多人的场面,作家聚焦的人物是谁?(王熙凤)作家通过哪些人物的描写方法来刻画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呢?(板书:外貌、语言、动作)这样的人物描写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正面描写二、聚焦外貌,感悟特点1. “跳读”与“细读”,“看见”王熙凤A.整体感知:跳读(幻灯片出示:头上戴着攒珠髻/绾着挂珠钗/项下戴着璎珞圈/裙边系着玫瑰佩/身上穿着窄裉袄/外罩银鼠褂/下罩洋绉裙/)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节奏,现在,你能用一两个词概括地写出王熙凤留给你什么印象吗?(华丽、高贵、讲究、俗艳)B.还原细节:细读(幻灯片出示: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缂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请问,对比刚才被我们跳过去的内容,你现在看到了什么?(看到服饰上的图案、颜色、质感,进一步明白王熙凤的特殊身份及性格特点。在红楼梦当中王熙凤每一次出场打扮、穿戴都不一样,每一次你都一定能在人群中看到她。) 2.探幽,发现“看不见”的威严A.美丽底下藏着威严可是在王熙凤的身上还有一些不容易被看见的信息,你要睁大眼睛,继续扫描。(幻灯片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学生齐读)在她美丽的外表下藏着什么?(威严)B.威严显现于他人处联系上下文读文,寻找能体现王熙凤威严的依据。(1)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引导:敛声屏气。就是大气不敢出。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敛”(板书),左边“佥”表示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右边反文,又读“p”,这个反文,它过去是这样写的(板书),上面这个是棍子,下面是人的手,就是用暴力的手段让别人闭嘴,让所有的人闭嘴。(2)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引导:“围拥”一词,可看出王熙凤气场强大,在贾府位高权重。如果是在拍电视剧的话,那可得请多少群众演员呀!非常好,高明的读者一定是这样的,联系上下文来阅读。3.尝试与众不同的朗读,带来与众不同的效果同学们,王熙凤的出场与众不同,王熙凤的打扮与众不同,王熙凤的做派与众不同,我们也尝试用与众不同的朗读来体味曹雪芹笔下独具一格的文字呢?听周老师读。一边听,一边想象王熙凤的形象。 (播放进场音乐“京调”)王熙凤要出场了。(老师和着“京调”节奏,朗读王熙凤的外貌)师生再在配乐声中合作朗读。三、聚焦语言,移情表现在这个情节中,王熙凤一共四次开口说话。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幻灯片出示)。其中两次她是“携着”黛玉的手说了一长串的话,我们来看她到底要说什么。先看第一处(幻灯片出示)。请同学们自己安安静静地默读,王熙凤向谁、表达什么意思。请用非常简短的一句话来概括。(生默读批注)1. 一品“刚口”:用“减法”对比阅读A.学生汇报交流,各抒己见,适时引导,多元评价;B. “减法”对比阅读:(幻灯片出示)去掉“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有何不同?小组讨论。C. 角色代入:一二组学生充当林黛玉,三四组学生充当嫡亲的孙女。老师读句子,问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不管是外孙女,还是嫡亲的孙女,这通身的“气派”都是谁给的呢?王熙凤其实是在讨好贾母。D. 配画外音:请一生当凤姐有感情朗读语段。生: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老师配上“画外音”:外孙女高兴)生: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画外音”:亲孙女高兴)生: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画外音”:贾母高兴)生: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画外音”:地底下的姑妈也高兴。两个世界都满意)2. 二品 “刚口”:用“加法”对比阅读幻灯片出示另一处语言:“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尽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那么,王熙凤第二次携黛玉之手说的话,又在向谁表达了什么意思?(学生分组讨论)A.学生讨论、交流汇报。B.“加法”对比阅读:请一学生回答,只需回答“知道”还是“不知道”。问:你知道林黛玉几岁了吗?生:不知道。问:你知道林黛玉上过学吗?生:不知道。问:你知道林黛玉现在吃什么药吗?生:不知道。小结:一问三不知。这些在文中统统没有告诉我们。人物之间的对话一般有来有往、有问有答。现在周老师要让林黛玉开口说话,我就是林黛玉。我需要一个王熙凤(一个女同学上台来)。我是林黛玉,你是王熙凤。你问我,我回答你。携着我的手。开戏了C.入情表演:王熙凤:妹妹几岁了?林黛玉:12岁。王熙凤:可也上过学?林黛玉:识得几个字。王熙凤:现吃什么药?林黛玉:打从吃饭就吃药了。现在吃人参养容丸。王熙凤:在这里不要想家。(林黛玉:嗯)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林黛玉:谢谢琏二嫂子。送我们的凤姐回位。D.再感悟人物形象:王熙凤表面上的关心、热情,其实是在“炫耀”。E.通览全文:寻找“炫耀”的“蛛丝马迹”。预设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预设2: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预设3: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四、侧面烘托,练笔迁移1.板书归纳:现在想想王熙凤的出场,作者是让我们从正面看她的(生:动作、外貌),听她的(生:语言),观察她的做派,我们是这样认识王熙凤的,对吗?这种方法叫做(生:正面描写)2.再次读课题,引发思考:课题当中明明有两个人物,而且林黛玉还是个“心肝宝贝”,是远道而来的贵客。可是通篇都在写王熙凤,林黛玉只有寥寥几笔。你有什么疑问?3. 认识侧面描写:这就是作家塑造王熙凤的另外一个艺术手法。只要王熙凤出场,不管是“心肝宝贝”林黛玉还是“至高无上”的贾母,都成了她的配角、背景、陪衬。这种陪衬的手法,叫做(生:侧面描写)王熙凤永远站在聚光灯下。一个看得见,一个看不见;一个听得见,一个听不见。曹雪芹非常擅于用这种作对比的方法写人。这就提示我们也要这样对比着来看人物。红楼梦有120回。有人统计,王熙凤的正面出场高达到80多回。这说明正面描写是塑造王熙凤的主要方法。4. 设计练笔,知识迁移:小练笔:曹雪芹笔下的“凤辣子” 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喜欢炫耀特权,作家不仅抓住了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正面刻画,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请你也学习这种方法,描写一个特点鲜明的同学。注意,写话时不出现所描写人物的姓名,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学生汇报,其他学生猜猜写的是哪一位同学。五、拓展阅读,引向课外同学们,学过这篇课文,对于王熙凤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解读,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已经读懂了这个人,如果你去读一读红楼梦,可能你对王熙凤的看法会又有所改变。有个人研究了一辈子“凤辣子”,最后他说了一句话送给大家“恨辣子,骂辣子,不见辣子想辣子”。说明“凤辣子”这个人物不是简单地用“好人”和“坏人”所能概括地。希望大家去聆听、去欣赏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走进跳跃的语言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