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测试人教版.doc_第1页
中考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测试人教版.doc_第2页
中考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测试人教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测试人教版基础过关1.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钓鱼竿是省力杠杆B.动滑轮是省力机械C.天平是等臂杠杆D.利用斜面可以省力图12.如图1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长木板,左端可绕O点转动,在它的右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当物块向左匀速滑动时,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拉力F(A)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3.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选项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C)图24.园艺师傅使用如图2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D)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增大动力臂,省力D.减小阻力臂,省力5.小刚和小明分别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甲、F乙把同一重物匀速拉到两个斜面的顶端,若两个斜面光滑、等高,甲斜面长4 m,乙斜面长5 m,所做的功分别是W甲、W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使用甲斜面比使用乙斜面要省功B.甲斜面的机械效率比乙斜面的机械效率高C.拉力F甲与F乙之比为54D.两个拉力做功W甲与W乙之比为456.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C)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7.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同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个900 N的重物.已知扁担长为1.8 m,重物悬挂点与哥哥的肩之间的距离OA=0.8 m,如图3所示.则(A)图3A.以哥哥的肩A为支点,可计算出弟弟承担的压力为400 NB.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49C.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95D.以弟弟的肩B为支点,可计算出哥哥承担的压力为600 N图48.如图4所示,不计摩擦,把重G=16 N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10 N,则关于该动滑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动滑轮重4 NB.使用该动滑轮要费距离C.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D.提升物体的速度越快,机械效率越高9.图5中,杠杆调平衡后,将两个体积相同的重物分别挂在杠杆两侧的A、B处,杠杆仍然平衡.则两重物重力大小之比GAGB=35;若将两重物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的左端将上升.图5图6图710.如图6是运动员在水平地面上做俯卧撑时的情景.已知地面对两个手掌的支持力为360 N,对两个脚尖的支持力为240 N,手掌到脚尖的距离为1.5 m,则运动员所受的重力为600N,人体重心到脚尖的水平距离为0.9m.11.如图7所示,工人用250 N的力F将重为400 N的物体10 s内匀速提升2 m,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拉力的功率为100W.12.如图8所示,工人用240 N的拉力,在15 s的时间内,将重600 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 m高的楼顶上,绳子自由端移动了18m,拉力做的功是4320J,拉力的功率是288W.图8图913.图9所示的钢丝钳是省力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剪铁丝时动力臂长为10 cm,阻力臂长为2 cm,若铁丝被剪断需要800 N的力,小明至少用160N的力才能将铁丝剪断.14.如图10所示,张师傅想用最省力的方法把一个油桶推上台阶.请你在图中作出:图10(1)杠杆的支点;(2)最省力的动力臂;(3)最小动力的方向.【答案】如图所示:图1115.如图11所示,已知斜面长5 m,高3 m,绳端拉力为50 N.利用这个滑轮装置将重为100 N的物体在5 s内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1)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速度为多少?(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3)拉力的功和功率各是多少?(4)拉力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解】(1)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速度为v=1m/s(2)拉力F移动距离为sF=2L=25m=10m(3)拉力做功为WF=FsF=50N10m=500J拉力的功率为PF=100W(4)有用功W有=Gh=100N3m=300J拉力的机械效率为=60%综合提升1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同时使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12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4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她改用弹簧测力计在乙图中的C位置斜下拉,若每个钩码重2 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示数将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 N.图1217.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13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实验数据如下:图13实验序号钩码重钩码上升的高度h/c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cm1.020.000.740.002.020.001.240.003.020.001.740.00(1)实验时,用手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2)第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