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12 丑奴儿课件2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专题12 丑奴儿课件2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专题12 丑奴儿课件2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专题12 丑奴儿课件2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专题12 丑奴儿课件2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弃疾 1180年 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 南昌 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 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 安置家人定居 1181年春 辛弃疾来到上饶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 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 亲自设计了 高处建舍 低处辟田 的庄园格局 并对家人说 人生在勤 当以力田为先 因此 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 稼轩 并以此自号 稼轩居士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 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 闲游于博山道中 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 自己无能为力 一腔愁绪无法排遣 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 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少年时代 风华正茂 涉世不深 乐观自信 对于人们常说的 愁 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 乃是上片的核心 我们知道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 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 亲见了金人的凶残 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 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 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因此 他不知何为 愁 为了效仿前代作家 抒发一点所谓 愁情 他是 爱上层楼 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 爱上层楼 这一叠句的运用 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 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 爱上层楼 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 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 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 爱上层楼 又同下面 为赋新词强说愁 结成因果关系 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 在当时 不识愁滋味 的情况下 也要勉强说些 愁闷 之类的话 这一叠句的运用 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 上片 不知愁 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 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 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 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 处世阅历渐深 对于这个 愁 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 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 共建恢复大业 谁知 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 他不仅报国无门 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 一腔忠愤 无处发泄 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而今识尽愁滋味 这里的 尽 字 是极有概括力的 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 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接着 作者又连用两句 欲说还休 仍然采用叠句形式 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这两句 欲说还休 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 前句紧承上句的 尽 字而来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 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 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 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 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 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 后一个 欲说还休 则是紧连下文 因为 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 而是忧国伤时之愁 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 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 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 只得转而言天气 天凉好个秋 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 实则十分含蓄 充分表达了作者之 愁 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 通过 少年 而今 无愁 有愁的对比 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 报国无门的痛苦 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