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古典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_第1页
2015古典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_第2页
2015古典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_第3页
2015古典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_第4页
2015古典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5 古典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古典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专题 1 1 表达技巧的理解表达技巧的理解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 创造意境 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 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的使用 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 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或艺术 构思 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 对偶 反问 设问 反复 互文 通感 借代 双关 叠字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 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 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 法的特点 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 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 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例如写 愁 李后主云 问君能有 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江水写愁 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 借助于想象 对它进行夸 大或缩小 以引人注目 烘托气氛 增强联想 给人启示 如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 的 三万里 五千仞 上摩天 泪尽 都是夸张 正是这些夸张描写 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对苟且偷安 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 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表现得 淋漓尽致 拟人 把物人格化 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 表意更加丰富 如刘颁 新晴 青苔满 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 南风 人格化 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 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 以及对南风 恶作剧 的亲 切喜爱之情 对比 运用对比 可以把不同的人物 不同的生活现象 不同的思想感情 区别得更加 鲜明 使美者更美 丑者更丑 如梅尧臣 陶者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 沾泥 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 的极端不合理 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2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 叙述 议论 抒情 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 抒情可分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手法常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 志等 1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例 1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中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 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 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 出 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 2 杜甫 倦 夜 竹凉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 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 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 空悲清夜徂 问 从抒情方式看 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 答 前六句是借景抒情 后两句是直抒胸臆 2 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 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 而是 言在此意在彼 叙事则因事抒情 写景则借景抒情 咏物则托物言志 记史则咏史抒怀 因事抒情 例 3 李白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 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 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 4 唐代张籍的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 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 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 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 节 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予以 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 是乐景写乐情 哀景抒哀情 但也有以乐 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 例 5 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 一年又一年 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 心中是 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 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哀景衬乐情 例 6 司空曙的 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 陋室内的贫士 寒雨中的黄叶 昏灯下的白发 通过这些 构 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 写表弟卢纶来访见 宿 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 因而喜出望外 托物言志 托 寄托 借助 物 客观事物 言 表达 志 志向 志愿 思想 情 感 哲理 等等 简单地说 托物言志 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情 志 的区别 在诗歌里 情 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一般 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 7 李忱的 瀑布联句 中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 归大海作波涛 借写瀑布 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应志存高远 不畏艰辛 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咏史抒怀 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描写方式 1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 粗笔勾勒 真切深刻 例如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2 常见的角度有 形 声 色 态 味 形 色 是视觉角度 声 是听觉角度 态 分为动态和静态 味 是触觉角度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也可以反衬感伤 之情 3 观察角度的变化 俯视 仰视 远眺 近看 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4 动静结合 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 有以静衬动 以动衬静等手法 5 虚实结合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 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 实事 实境 那什么是虚写 1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例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2 已逝之境 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 虞美人 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句中 故国 的 雕栏玉砌 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 也是虚象 再如苏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云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 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故也是虚景 3 想像的未来之境 例如柳永 雨霖铃 中云 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一 舟离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虚实结合的诗例 李商隐的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 雨时 巴山夜雨 是写实 共剪西窗烛 是拟虚 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 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 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 灯前 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以此来表现 思家 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 真实感人 3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 对照 衬托 渲染 烘托 用典 铺垫 象征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 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 景写乐情等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诗中的物 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王冕的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 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诗以梅自喻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现了作者要像梅 花那样的高洁 淡雅 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 纯洁的操守 渲染 渲染是指对环境 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 以突出形象 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 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 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 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 头 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烘托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 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这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 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 于艺术创作 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作为陪衬 可以是人烘托人 如 秦罗敷 中借 行者 少年 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也可以是物烘托物 如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 更幽 僧敲月下门 月出惊山鸟 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 如 琵琶行 中三次 写江中之月 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 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 孤独 悲伤等心情 再如 桃花潭 水深千尺 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可以动静结合 艺 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或一动一静 相辅相成 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 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 情哀则景哀 诗人 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 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 哀情 以乐景写哀 更见其哀 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 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比如杜牧的 蜡烛 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 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 蜡 烛无情 尚且替人垂泪 何况人乎 扬州慢 也有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之句 乔木尚且 厌恶战争 何况扬州百姓呢 虚和实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 事与想象的景 事互相映衬 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 的情感 如柳永 雨霖铃 上片多是实写 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 是虚写 着意描绘词 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 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如欧阳修的 踏莎行 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 通过初春景 象反衬 行人 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 行人 想妻子凭栏远望 思念 行人 的愁 苦之象 来写愁思 妻思夫 夫想妻 虚实相生 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 通过描写景物 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 绝句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 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 以乐景写哀情 别具韵致 对照 又称对比 就是把对立的事物 或景 或境 或人 或情 前后相叙 以增强艺 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例如姜夔 扬州慢 中的用 春风十里 虚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 繁荣景象 荠麦青青 实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用典 古诗很讲究用典 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 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 增加表达的 生动性和含蓄性 可收到言简意丰 耐人寻味的效果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 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现实生 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 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姜夔 扬州慢 春风十里 引用杜牧的诗句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 尽 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 慨 二 表现技巧答题基本模式 二 表现技巧答题基本模式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 艺术手法 或 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 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应答分析 要准确答题 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是什么 叙 为什么 析 怎么 样 评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回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 是什么 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 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 之暗 草虫鸣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为什么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步骤三 怎么样 练习 1 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 阅读后回答问题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1 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练习 2 阅读下面唐诗 回答问题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 西园公子 曹魏时 曹丕 曹植为公子时曾居 西园 在此夜宴文士 无 忌 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莫愁 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 乐府诗 莫愁乐 云 莫愁在何处 莫愁石城西 石城即今南京 这首诗巧用典故 语涉双关 以颈联 五 六两句 为例 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夕阳唯见水东流 一句用了什么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练习 3 阅读下面一首词 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 有人说这是一段 凄凉无限之吟唱 请联系写作背景 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练习 4 阅读下边一首诗 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润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1 这首诗的三 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具体说明 练习答案练习答案 1 答案 衬托 以冰雪林衬梅之坚毅耐寒 对比 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 托物言志 或 象征 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思想感情 2 答案 1 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糜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 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 这是用典 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 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 事艰难 深寓 隔江犹唱后庭花 的沉痛 也是用典 诗人不把 无忌 作专名看 取其 无所顾忌 肆无忌惮 之意 这是双关 诗人言愁却 借善歌少女之名 莫愁 意在反讽 这也是双关 2 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 行将覆灭的悲伤 从作者个人角度 回答 抒发了身世沧桑之感 亦可 3 答案 从衬托角度回答 从表面看 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 但实际上是表达 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 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 境进行有力的反衬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 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 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 深 今日处境越凄凉 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 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 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 词人通过繁 华生活的梦境 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4 答案 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芳树 对 春山 花 对 鸟 自落 对 空啼 诗 歌 鉴 赏 之 形 象 形象 形象理解和分析 是诗歌鉴赏的要点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 物象 意象 事象 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 等 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也指抒情诗中的 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 田园桑麻 大漠孤城 之类 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 诗歌的形象 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 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 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 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 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 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3 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色彩 构成 情味等 题目类型 1 的寓意是什么 指什么 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等 2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表达了什么意思 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景物 有什么特点 等 3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变体 这首诗歌为 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格式 1 人物形象 身份 性格 2 诗歌意象 含义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即解释诗句 3 体会意境 客观形象图景 主观感受 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要领 可分为三个部分 分析形象含义 描摹诗歌图景 概括形象意境特点 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 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 景画面 这里有两个要点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 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 不必每句 每个景物都写到 但要写到大部分的 主要的景物 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象适当加以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 在描摹出图景后 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 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或雄浑壮阔 高阔远深 或恬静 优美 或萧瑟凄凉 或生机勃勃 或孤寂冷清 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 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 愉悦 欢快 激动 沉痛 悲愤 哀伤 赞美之情 仰慕之情 惜别之情 依恋之情 豪迈之情 闲适恬淡之情等 骤答题步 形象类 1 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 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 结合文章主 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 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境类 1 找出诗中的物象 意象 2 展开联想和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再 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 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 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 分析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 是不够的 还应答出为什么而 哀伤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1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 景二端 请从 景 和 情 的角度来 赏析这首诗 2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 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 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 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 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 流人 流落江湖的乐人 水调子 水调歌 1 第一句写景 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