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望岳 春望.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望岳 春望.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望岳 春望.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望岳 春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教案 陕西勉县四中 杨晓燕教学目的: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古诗五步教学法。 3诗歌境界教学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春望 、 望岳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二、简介作者及背景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三、学习望岳(一)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粗字注音。(1)岱宗夫如何岱(di ) (2)决眦入归鸟眦(z )(3)白头搔更短搔(so )(4)浑欲不胜簪簪(zn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1)造化钟神秀钟:聚集(2)阴阳割昏晓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3)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凌:不尽(4)浑欲不胜簪浑:简直(5) 荡胸生曾云曾:通“层”(二)、朗读课文1、男女生各一名朗诵比赛。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2、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是他的早期作品,赞美泰山,表露诗人远大抱负的,要读得激昂豪迈。3、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4、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三)、阅读赏析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学生活动: 理解赏析诗歌的竟境美。1.首联是怎样突出泰山的雄伟高峻的? 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峻.2.颔联是以什么来衬托山势的高大的? 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大.3.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4.尾联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 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a、唐朝盛世。b、诗人年轻,意气风发。c、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四)、语言评析: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 “钟” 、“割”二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3、学生齐背望岳。四、春望赏析(一)朗读: 范读 齐读 (感情基调:深沉、沉郁、忧伤。)(二)整体感知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第一层(首联、颔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第二层(颈联、尾联):写心念亲人的离愁,和忧国、伤时、思家的沉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春望所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所盼。“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所思。(三)、名句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但都是以美景写哀情,并无本质区别。(四、)问题探究 学生讨论1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这首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情感。 五、比较两首诗风格的异同1学生齐背望岳春望。2请学生辨析两首诗的风格。明确: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壮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六、布置作业1默写望岳春望。2预习石壕吏。 说课稿1、 说教材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诗,这就是我本课的说课内容-杜甫诗三首。这三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课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2、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则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三、说教法学法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网络交互知识内化拓展深化让学生达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个性展示即兴背诵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