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培育的“都市绿肺”.doc_第1页
66年培育的“都市绿肺”.doc_第2页
66年培育的“都市绿肺”.doc_第3页
66年培育的“都市绿肺”.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嵛山:66年培育的“都市绿肺” 六亿年前的伟大崛起,挺起了山东半岛的坚强脊梁,风因之生、水为之淌、生命随之繁衍 六亿年间的傲然成长,使这里成为暖温带物种宝库、感受大自然原生态的最佳乐园;这里是全真道教发祥地、三教合一伟大思想在这里诞生;这里还是海上仙山之祖、人间无染世界 这里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名山昆嵛山,山东半岛最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数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昆嵛山以其优美的风光、良好的生态,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日益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都市田园”、“城市绿肺”、“天然氧吧”一张张“生态名片”熠熠生辉。 昆嵛山从一座苍莽山峦发展成生态屏障、物种宝库,得益于几次重大的历史性抉择。1944年建立昆嵛山林场,森林资源开始得到保护;2000年6月,省政府以昆嵛山脉为主体、以国有昆嵛山林场为依托建立山东昆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山东省森林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零的突破,也是我市第一张国家级绿色名片。 今天,昆嵛山人历时66年塑造的昆嵛山精神,支撑着事业和山脉一并雄奇,栽培着生态和绿植共生共荣。(小) 抛弃“以林养林”,昆嵛山开启全新发展思路 1944年建场的昆嵛山林场,与泰山、徂莱山、崂山并称为山东省四大国有林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靠采伐林木和加工木材,这里曾经辉煌过。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林场一直实行事业化管理,主要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林场以造林护林为主,那时职工队伍稳定,森林资源持续增加。 然而,由于资源减少和经营失误,加上国家政策调整实行自收自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这里开始步入困境。到1996年,不仅全场300多名职工长达11个月工资分文未发,而且连维持正常运转的电费、电话费都没钱交,电闸被拉,电话被停,债主堵门,多年来“以林养林”的老路再也走不下去了。 为了探索昆嵛山林场的发展出路,以场长姜占太为首的新一届党委班子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保护和建设好昆嵛山,就是保护历史、建设生态,这是林场的最大责任和使命,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担负起这一神圣使命,姜占太发动职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谋建设昆嵛、振兴林场的对策,提出了从营林上下功夫,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的思路,综合挖掘森林固有的观赏价值、科研价值、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全新模式。 1997年下半年,昆嵛山林场相继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一是“停”,果断停止变了调的“修枝定株”作业。“修枝定株”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营林生产技术,后来由于林场经营困难,逐渐出现了不合理的过度性砍伐。为了防止伤林毁林,他们痛下决心,停止“修枝定株”,由此带来的是收入的减少和每年每个职工2000斤“福利柴”的消失。 二是“转”,就是对效益不好、消耗木材的企业实行转产。此前,为了发展“多种经营”,昆嵛山林场先后办起了几个企业,但与林业关系不大,经营状况也不理想。为此,他们及时关闭了与生态建设相悖并陷入困境的纤维板厂、钢厂、塑料厂、线路板厂,职工就地转产,全部从事育苗、营林工作。三是“开”,就是敞开山门,吸引客人来旅游。以前,为了防火、护林,昆嵛山长期处于封闭中,外人不准进场、生人禁止上山,放着美好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为了把昆嵛山巨大的旅游价值发挥出来,他们确定在严格划分生态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区的基础上,实行合理布局、区别管理,把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靠生态环境搞旅游开发,以发展旅游促生态保护,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变”,就是变两季防火为全年防火。适应旅游开发的需要,改变原有的防火机制,建立专门的森林消防队伍,实行专人常年看护。这样,尽管工作量成倍增加,但能够把营林和旅游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林场发展,再苦再累他们也心甘。 千条思路,万种想法,最终还要靠实干。昆嵛山人把思路落实到行动上,把劲头用在了实干上,凡是自己能干的,坚持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几年来,围绕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先后建成了五大景区,整修了20多华里连山路,建起了16处生态贮水工程;高校实习中心、森林文化博物馆等相继落成;森林观光、森林健身、森林浴、矿泉浴、康复度假、科普修学、攀岩探险等项目纷纷推出。不仅吸引了市内外许多游客,也引来了清华、北大、中国农大等高校的学生前来实习,昆嵛山成为胶东最大的生态基地。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后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小)洞察昆嵛价值,瞄准生态屏障、物种宝库 如何让昆嵛山在喧闹的都市里,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目的地?为此,昆嵛山人悉心洞察它的重要价值:“这里是生物学上一道奇特的南北分界线,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有植物1073种,鸟兽和昆虫1161多种,其中许多野生动植物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之列。这里是全真道教的发祥地,自隋唐以来便寺观林立,洞庵相连,王重阳、丘处机等人在此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这里还是齐鲁大地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从秦始皇三次东巡、汉武帝觅不老之药,到胶东特委建立革命根据地,一个个浩瀚的历史场景都在昆嵛山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众多昆嵛山独有的自然和人文价值中,昆嵛山人最为看重的是生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求人类尽快实现生态觉醒,从自然主宰回归到自然一员,顺应自然规律,遵守自然法则,尊重自然成员,与大自然共享生存空间。”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于善栋告诉记者,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将昆嵛山视为半岛地区生态屏障和物种宝库,在管理和开发的过程中倍加呵护。 昆嵛山是暖温带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是东北亚内陆与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昆嵛山属长白山系,黄、渤海的形成使昆嵛山长期与长白山山体分离,成为暖温带具有独特特征的森林生态系统。经科学考察,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高等植物161科,536属,10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模式植物8种;有野生动物1161种(含昆虫)。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0种,模式昆虫1种;有微生物71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真菌1种。保护区是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赤松是保护区的建群植物和旗舰物种,在自然演替过程中达到亚顶级状态。 昆嵛山在66年的严格保护和科学管理下,形成了复杂、稳定的食物链架构,生态系统实现了动态平衡,具备了暖温带森林完整的生态功能。昆嵛山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在释放氧气、固定二氧化碳、分解二氧化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滞留大气尘埃、科学研究七大生态功能上,每年创造生态服务价值达5.1亿元人民币。为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生态保证作用。此外,作为昆嵛山的建群植物和旗舰物种的赤松,在全球仅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而昆嵛山是中国和东北亚赤松原生地和天然分布中心。(小)质朴的使命感,撑起昆嵛山立山之魂 与昆嵛山的人接触,让记者感触最深的是:大多数文化水平并不高,也不善于言谈,但在他们身上,使命感显得单纯而又质朴。而这种使命感的锻造,缘于那位对使命感有着同样理解的带头人姜占太。 1997年秋,昆嵛山林场调整领导班子,姜占太成为第十四任场长兼党委书记。刚刚上任的姜占太,没有立即点上“三把火”,更没有发出豪言壮语,而是一头扎进大山,足迹踏遍了昆嵛山72峰48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走访了6个分场、24个护林点、400多户职工家庭。经过四个多月的深入了解,他深感,昆嵛山要发展,必须首先在机制上突破。 1997年底,昆嵛山林场进行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改革,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普通职工进行双向选择,能者上,庸者下,变相马为赛马。为了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他们又开始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总场与8个基层单位分别签订三年的生产经营合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三年后,超额完成利润者奖,完不成者就地免职。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提高了经营水平,促进了林场发展。 新的党委班子上任后,把生态保护作为立场之本,把森林旅游作为兴场之策。开发旅游需要对景点、道路交通、服务设施、防火卫生等硬件进行建设和改造,投资很大,但上级没有拨款,林场也缺乏资金,他们就靠自己的双手,从一点一滴做起,走艰难的自主创业之路。从1997年冬天开始,姜占太带领干部职工上了山,每人一锹一镐,自己凿石条,自己运石料,自己铺石筑路。几年下来,他们修砌石级路7.6公里,动用土石方近3万方,全场职工共投工投劳20多万个,建筑材料及工人工资折合达1500多万元。这么大的投入,林场硬是没花一分钱。 在姜占太的嘴里,时常会提及他的230多位“兄弟姐妹”。对于这些昆嵛山人,使命是什么?他们的回答总是那句简单的话语:使命就是要在山沟里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肯于世世代代扎根深山做贡献。 说到做到,林场48平方公里的林区内,分布着6个分场、24个护林点,专业护林员就有72人。而他们几乎生活在现代文明之外,住处没有电,也看不到电视,多数人只有一个收音机、一盏煤油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一干就是十几年、几十年,不少人为大山献出了自己的青春,耗尽了自己的一生。在昆嵛山主峰泰礴顶上,有一位来自济南的“知青”王绍全,他1971年入场,在大山深处一干就是三十几年。昆嵛山黄连口护林点有一位叫毛志永的护林员,父亲曾担任过林场场长。他从小就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充满了感情。十年前,毛志永自告奋勇来到山里当上了护林员。两年后,干脆把上中学的女儿送给老人带,夫妻俩一起上了山,成立了林场第一个夫妻护林点。“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林场绝不是夸张。现在,不仅林场的第二代职工成了这里的栋梁,第三代也逐渐成长起来。正如姜占太所说:“就是由于这些平凡的人们一代一代的无私奉献,才挺起了昆嵛山发展的脊梁,撑起了昆嵛山的立山之魂。”正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