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高考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专项复习专题:【精编23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分)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B. 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C. 已知在120、101kPa下,1g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g)H=-242kJmol-1D. 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SO4(aq)+2KOH(aq)=K2SO4(aq)+2H2O(l)H=-57.3kJmol-12. 科学家正在研究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为CO2和N2,反应如下:3. 2NO(g)+2CO(g)N2(g)+2CO2(g);H=-373.4kJmol-14.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 降低温度同时移出CO25. 炼铁高炉中冶炼铁的反应为:Fe2O3(s)+3CO(g)高温2Fe(s)+3CO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B. 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0C. 提高炼铁高炉的高度可减少尾气中CO的浓度D. 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基本不变6. 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下表中的数据为不同温度不同压强下的SO2转化率,由此判断下列图象错误的是()温度Pl(Mpa)P2(Mpa)40099.699.750096.997.8A. B. C. D.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 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 已知I2(g)+H2(g)2HI(g)H=-9.48kJmol-1则向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8. 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2NO(g)+2CO(g)N2(g)+2CO2(g)H=-373.4kJ/mol,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其它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H变大B. 及时除去二氧化碳,能使NO完全转化C. 充入氦气使体系压强增大,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D. 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炔的标准燃烧热为-1299.6kJ/mol,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2H2(g)+5O2(g)=4CO2(g)+2H2O(g)H=-2599.2kJ/molB. 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催化剂500,30MPa2NH3(g)H=-38.6kJ/molC. 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D. 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已知1个SF6(g)分子中含有6条S-F键则:S(s)+3F2(g)=SF6(g)H=-1220kJ/mol10. 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可知:该反应的H0B. 在图中的t1时充入少量氩气,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右移C. 如图所示条件下,平衡常数为2D. 图中的y可以表示平衡常数或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11.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在硫化氢水溶液中加入碱有利于S2-的生成B.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反应C. 高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D.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有利于次氯酸浓度增大12.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N2O5=4NO2+O2中,物质的量浓度 c(NO2)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0510152025c(NO2)/(molL-1)00.0200.0320.0380.0400.040根据表中数据,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NO2)为()A. 0.020molL-1B. 0.032molL-1C. 0.038molL-1 D. 0.040molL-113.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消耗2nmolNO2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消耗2nmolNO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 全部14. 将NO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 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C.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 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15. 在N2(g)+3H2(g)2NH3(g)的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不变,充入氩气使容器的容积和压强都增大一倍,此时平衡将( )A. 不移动B. 左移C. 右移D. 无法确定16.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标志是()A. NH3的生成速率与H2的生成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同时生成3nmolN2C. 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D. 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17. 3SiCl4+2N2+6H2Si3N4(s)+12HCl(g)H(c+d)C. Z的物质的量变小D. X的转化率变小21. 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g)+18O2(g)2SO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容器内只含有18O2、SO2、SO3三种分子B. 18O只存在18O2分子中C. 容器内含有18O2、S18O2、S18O3等分子D. 反应达到限度时,所有物质的质量都相等22. 已知298K时,合成氨反应 N2(g)+3H2(g)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A. 一定大于92.0kJB. 一定等于92.0kJC. 一定小于92.0kJD. 不能确定23.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24.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225.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26.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27.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28.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29. 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A. B. C. D. 以上全部30. 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nB(g)pC(g)+qD(s),达平衡后,温度一定时,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平衡向正向移动了B. m+np+qC. 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小于原平衡A浓度的2倍D. 达新平衡时,容器内总压一定比原平衡的2倍小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31. 甲醇(CH3OH)是重要的溶剂和替代燃料,工业上用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制备CH3OH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H32. (1)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4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O(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33.34. 从反应开始到5min,用氢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3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36. A.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75%37. B.5min后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38. C.达到平衡后,再充入氩气,反应速率增大39. D.2min前v(正)v(逆),2min后v(正)”或“”),其判断理由是_42. (4)甲醇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燃料已知H2(g)、CO(g)、CH3OH(l)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kJ/mol、283.0kJ/mol和726.5kJ/mol,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43. (5)现有容积均为1L的a、b、c三个密闭容器,往其中分别充入1molCO和2molH2的混合气体,控制温度,进行反应,测得相关数据的关系如图丙所示b中甲醇体积分数大于a中的原因是_.达到平衡时,a、b、c中CO的转化率大小关系为_44. (6)甲醇作为一种燃料还可用于燃料电池在温度为650的熔融盐燃料电池中用甲醇、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作反应物,镍作电极,用Li2CO3和Na2CO3混合物作电解质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45. ZrO2是重要的耐温材料,可用作陶瓷遮光剂。天然锆英石(ZrSiO4)含有铁、铝、铜等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杂质,工业以锆英石为原料制备ZrO2的工艺流程如下:46.47.48. 已知:Fe(SCN)3难溶于MIBK;Zr(SCN)4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MIBK。49. (1)锆英石中锆元素的化合价为_。50. (2)氯化主反应:ZrSiO4(s)+2C(s)+4Cl2(g)ZrCl4(g)+SiCl4(g)+2CO2(g)H-38.6kJmol-1,故B错误;C、1g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kJ热量,即1molH2燃烧放热242KJ,故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g)H=-242kJmol-1,故C正确;D、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故如果生成2mol水,应放热114.6KJ,故D错误。故选:C。A、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此定义应注意:可燃物必须为1mol为标准生成的水为液态B、应注意氨的合成为可逆反应C、由1g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kJ热量,可得出热化学方程式D、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本题从燃烧热、中和热以及可逆反应的角度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中等2.【答案】B【解析】解:2NO(g)+2CO(g)N2(g)+2CO2(g);H=-373.4kJmol-1,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升温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升温速率增大,平衡逆向进行,加氮气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 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同时移出CO2,平衡正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增大,但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BA、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升温平衡逆向进行; B、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 C、升温速率增大,平衡逆向进行,加氮气平衡逆向进行; D、降温速率减小,移出二氧化碳,平衡正向进行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分析应用,主要是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转化率是反应物的转化率,题目难度中等3.【答案】D【解析】解: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A错误; B、可逆反应是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等于零,故B错误; C、此反应特点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提高炼铁高炉的高度,对平衡无影响,故C错误; D、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的组成保持不变,所以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A、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 C、此反应特点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据此判断; D、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的组成保持不变本题主要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影响平衡移动的外界因素,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运用4.【答案】C【解析】解:A.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与表中数据吻合,故A正确; 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降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增大,与表中数据吻合,故B正确; C.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象与表中数据不吻合,故C错误; D.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与表中数据吻合,故D正确 故选C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对比图象可解答该题本题考查温度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分析表中数据以及图象的曲线的变化,学习中注意加强该方面能力的培养5.【答案】C【解析】解:A.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可知,石墨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正确; B.太阳能可提供能量,则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故B正确; C.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热化学方程式转化为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则向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小于9.48kJ,故C错误; D.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则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故D正确; 故选:C。A.能量低的物质稳定; B.太阳能可提供能量; C.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热化学方程式转化为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 D.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能量变化、能量转化、焓变与能量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6.【答案】B【解析】解:A、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热,所以加入催化剂H不变,故A错误;B、除去二氧化碳,生成物浓度降低,反应正向进行,能使反应进行彻底,故B正确;C、恒温恒容容器中加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D、2NO(g)+2CO(g)N2(g)+2CO2(g)H=-373.4kJ/mol,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故D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了催化剂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7.【答案】D【解析】解:A、燃烧热是指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B、合成氨是可逆反应,0.5molN2和1.5molH2不能完全转化,所以N2(g)+3H2(g)催化剂500,30MPa2NH3(g)H-38.6kJ/mol,故B错误;C、图上是1molCO与1mol氧气的能量与1mol二氧化碳的能量差,与化学方程式不符,故C错误;D、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280KJ/mol+160KJ/mol3-6330KJ/mol=-1220KJ/mol,故D正确;故选DA、据燃烧热的概念分析;B、反应热等于生成物能量和与反应物能量和差值;C、物质的量不同能量不同;D、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本题考查了燃烧热、可逆反应的反应热、反应热的图象表示、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8.【答案】A【解析】解:A.根据图示可知,T2时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三氧化硫的含量减小,说明平衡向着逆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B.在图中的t1时充入少量氩气,容器内压强增大,但原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浓度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C.2SO2(g)+O2(g)2SO3(g)初始(mol)2 10转化(mol)1 0.5 1平衡(mol)10.5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2)2(12)2(0.52)=4,故C错误;D.2SO2(g)+O2(g)2SO3(g)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变量,而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根据M=mn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变量,图示变化与实际不符,故D错误;故选:A。A.T2时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SO3的含量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着逆向移动;B.充入少量氩气,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平衡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50%,列出化学平衡三段式,然后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D.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混合气体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为变量,则平均摩尔质量为变量。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及其影响,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示曲线变化的意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三段式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应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9.【答案】B【解析】【分析】勒夏特列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过程。【解答】A.氢硫酸溶液中有下列平衡:H2SH+HS-,HS-H+S2-.加碱后OH-中和H+,上述平衡正向移动,S2-增多,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B.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状态,不会促进氨的氧化反应,不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选;C.合成氨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高压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D.碳酸钙能与氢离子反应,氢离子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次氯酸的浓度增大,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B。10.【答案】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解答】若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则表示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D。1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即可解答,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一定消耗2nmolNO2,说的反应方向相同,无法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消耗2nmolNO,说的反应方向相反,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正确;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任何状态都成立,不一定平衡,故错误;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证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证明达到了平衡,故正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守恒的,体积是不变化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任何状态都不改变,故错误;随着反应进行,该反应的气体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所以,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证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达到了平衡,故正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变化,质量守恒,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当达到了平衡状态,不再变化,故正确;综上所述,选项A正确。故选A。12.【答案】C【解析】反应混合物中,NO2为红棕色气体而N2O4无色气体。 升温,气体颜色加深,说明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动,即左移,也就是说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气体系数减小的方向,即向右移动,但相对原平衡各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均是增大的,故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B错误; 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若不考虑平衡的移动,压强为原来的两倍,但平衡应向气体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故压强应小于原来的两倍,C正确; 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虽然体系的压强增大,但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均未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仍相等,平衡不会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也不会改变。1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解答】容器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左移动,故B正确。故选B。14.【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解答】A.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NH3的生成速率与H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而不是相等,故A错误;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同时生成3nmolN2,都表示的逆向,与正向无关,故B错误; C.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正确; D.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也可能不是1:3:2,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A.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生成物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若该物质为固态物质,则平衡不移动,错误;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错误;C.其他条件不变,移走部分HCl,平衡向右移动,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正确;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氢气物质的量,平衡向右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减小,错误。故选C。16.【答案】C【解析】解:A.NaCl不与H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导致HClO浓度减小,故A错误; B.加水稀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溶液体积增大的幅度比HClO增大的快,HClO浓度减小,故B错误; C.加入碳酸钙固体,HCl与碳酸钙反应,而HClO不反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ClO浓度增加,故C正确。 D.NaOH和HCl、HClO都反应,不能使HClO浓度增加,故D错误; 故选:C。反应:Cl2+H2OHCl+HClO达到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加,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Cl为强酸,HClO为弱酸,酸性比碳酸弱,以此解答该题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次氯酸酸性弱于碳酸,不能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应用是解题关键17.【答案】D【解析】【分析】 题考查了可逆反应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试题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生化学的兴趣。【解答】根据可逆反应定义中的“同一条件下”“同时”“正、逆两个方向”等关键字眼进行分析,A.已知的两个反应中硫酸的浓度不同,不符合可逆反应的定义,故A错误;B.该说法缺少前提条件“同一条件下”,故B错误;C.化学反应限度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状态,外界条件改变影响可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限度,故C错误;D.该说法符合可逆反应的定义,故D正确。故选D。18.【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平衡状态的,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解答】A.假设体积压缩后,平衡没有发生移动,此时W的浓度应为原来的两倍,但实际上变为了原来的1.8倍,即平衡发生了移动,并且是逆向移动,故A正确;B.压缩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移,说明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a+bc+d,故 B错误;C.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Z的物质的量减小,故C正确;D.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X的转化率下降,故D正确。故选B。19.【答案】C【解析】解: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SO2和18O2反应生成SO3中含有18O,同时SO3分解生成SO2和O2,则SO2中含有18O原子,则18O原子存在于O2、SO2和SO3中,根据可逆反应不会进行彻底,2molSO2和1mol18O2在一定条件下,不会全部转化为三氧化硫,即生成三氧化硫的量小于2mol, A.反应达到限度时,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含有18O2、S18O2、S18O3分子,还可能含有SO2、SO3分子,故A错误; B.SO2和18O2反应生成SO3中含有18O,同时SO3分解生成SO2和O2,18O原子存在于O2、SO2和SO3中,故B错误; C.容器内含有18O2、S18O2、S18O3等分子,故C正确; D.反应达到限度时,所有物质的质量不再变化,但是不一定是相等的,故D错误; 故选: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SO2和O2反应生成SO3的同时,SO3分解生成SO2和O2,可逆反应不会进行彻底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可逆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可逆反应的特点,同位素原子在反应中的存在形式,此类题目易出错2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可逆性,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可逆反应的特征。【解答】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生成NH3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则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0kJ,故C正确。故选C。21.【答案】B【解析】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等效于消耗2nmolNO2,同时生成2nmolN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都体现的正反应方向,故错误;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只要反应发生就有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故错误; 故选:B。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2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为高频考点,把握体积与压强的关系、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静态变化与动态变化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由上述分析可知,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A错误;B.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达新平衡时,容器内总压一定比原平衡的2倍小,故B正确; C.平衡逆向移动,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大于原平衡A浓度的2倍,故C错误; D.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可知m+np+q,故D错误。故选B。23.【答案】0.6mol/(Lmin) AB 50 逆向移动 bc CH3OH-6e-+3CO32-=4CO2+2H2O【解析】解:(1)从反应开始到5min,图象中一氧化碳浓度变化=2.0mol/L-0.5mol/L=1.5mol/L,CO(g)+2H2(g)CH3OH(g),氢气浓度变化3mol/L,用氢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3mol/L5min=0.6mol/(Lmin),故答案为:0.6mol/(Lmin);A.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3mol/L4mol/L100%=75%,故A正确;B.5min后浓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5min后容器中压强不再改变,故B正确;C.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氩气,总压增大分压不变,速率不变,故C错误;D.5min前反应正向进行,2min前后v(正)v(逆),故D错误;故答案为:AB;(2)CO(g)+2H2(g)CH3OH(g)起始:1.2mol 1mol 0转化:0.4mol 0.8mol 0.4mol平衡:0.8mol 0.2mol 0.4mol所以:k=0.20.40.12=50(mol/L)-2,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0.35molCO气体,假设平衡不移动时,此时容器体积为:2L(0.35+0.8+0.2+0.4)mol(0.8+0.2+0.4)mol=2.5L,则浓度商Qc=0.42.51.152.5(0.22.5)2=54.3,大于平衡常数50,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50;逆反应方向;(3)由图可知,压强P1时的百分含量大于压强P2的百分含量,由于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正反应体积减小,投料比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氢气的量减小,故压强P1P2,故答案为:bc,故答案为:b中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反应相同时间生成的甲醇多,体积分数大abc;(6)负极上CH3OH失电子结合碳酸根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3CO32-=4CO2+2H2O,故答案为:CH3OH-6e-+3CO32-=4CO2+2H2O.(1)图象中计算一氧化碳和甲醇浓度变化,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氢气变化浓度,反应速率c=ct;A.结合化学三行计算列式计算分析判断;B.5min后浓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氩气,总压增大分压不变,速率不变;D.5min前反应正向进行;(2)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恒温恒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据此计算加入0.35molCO时容器的体积,计算此时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相比判断反应进行方向;(3)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含量降低;(4)根据CO和CH3OH的燃烧热先书写热方程式,再利用盖斯定律来分析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5)未到达平衡前,升高温度甲醇的含量增大,到达平衡后再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含量降低,而5min时,b容器中甲醇的含量不一定最高,不一定是平衡状态,达到平衡时,a、b、c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不同,a容器温度最低,c容器的反应温度最高,根据反应放热可判断出;(6)负极上CH3OH失电子结合碳酸根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反应速率计算、含义及影响因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电极反应式书写等,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难度中等24.【答案】(1)+4(2)360、1MPa; 360以前反应未达到平衡,升温过程中反应继续向正向进行,产率不断增大,360以后反应达到平衡,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过程中平衡逆向移动,ZrCl4产率又减小;(3) 2Al2O3+3C+6Cl24AlCl3+3CO2 (4)2Fe3+H2S=2Fe2+S+2H+(2Fe3+S2-=2Fe2+S);210-4mol/L (5)分液漏斗、烧杯 ;除去铁元素杂质 .【解析】解:(1)ZrSiO4中氧元素-2价,Si元素+4价,则Zr元素+4价;故答案为:+4;(2)由图可知,360、1MPa时,ZrCl4产率最高,此为氯化最佳条件;反应ZrSiO4(s)+2C(s)+4Cl2(g)ZrCl4(g)+SiCl4(g)+2CO2(g)为放热反应,360以前反应未达到平衡,升温过程中反应继续向正向进行,产率不断增大,360以后反应达到平衡,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过程中平衡逆向移动,ZrCl4产率又减小,故化过程ZrCl4的产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答案为:360、1MPa;360以前反应未达到平衡,升温过程中反应继续向正向进行,产率不断增大,360以后反应达到平衡,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过程中平衡逆向移动,ZrCl4产率又减小;(3)根据(2)可知Al2O3高温氯化过程中转化为AlCl3的化学方程式2Al2O3+3C+6Cl24AlCl3+3CO2;故答案为:2Al2O3+3C+6Cl24AlCl3+3CO2;(4)三价铁具有氧化性,能与二价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H2S=2Fe2+S+2H+(2Fe3+S2-=2Fe2+S),故本流程使用NaCN除铜,不采用Na2S、H2S;已知已知KspCu(CN)2=4.0010-10,若盐酸溶解后溶液中Cu2+=0.01molL-1,当溶液中Cu2+开始沉淀时,c(CN-)=4.0010-100.01mol/L=210-4mol/L;故答案为:2Fe3+H2S=2Fe2+S+2H+(2Fe3+S2-=2Fe2+S);210-4mol/L;(5)实验室进行萃取和反萃取的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根据分析,流程中萃取与反萃取的目的是除去铁元素杂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黑龙江“安全生产月”知识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
- 树脂耐磨损性测试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回炉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焊工作业人员技能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 2025年焊工复审证试题及答案
- 特种作业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海南省三沙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消费机器人组装质量检验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漆器金银漆嵌石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特殊食品培训知识点总结课件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GMP培训专家讲座
- 2023年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辐射及其安全防护(共38张PPT)
- 金风15兆瓦机组变流部分培训课件
- 膀胱镜检查记录
- 沈阳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三联)
- 化工装置静设备基本知识
- 电脑节能环保证书
- 美国共同基金SmartBeta布局及借鉴
- 露天矿山危险源辨识汇总
- 国家城镇救援队伍能力建设与分级测评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