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机理研究.doc_第1页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机理研究.doc_第2页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机理研究.doc_第3页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机理研究.doc_第4页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机理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机理研究以浙江江山为例A STUDY ON THE REASONS FOR LIVE PIGSPRICE FLUCTUATION IN CHINATAKING ZHEJIANG JIANG SHAN FOR EXAMPLE硕士姓名:曾井晶专业:农业经济管理学号:1071209033研究方向:农产品流通指导教师:顾海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0年1月2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机理研究以浙江江山为例摘要猪肉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产品,是我国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的主要来源。猪肉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而对于以农业特别是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地区的农民来说,猪肉价格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水平。然而我国猪肉市场由于供需不稳定,猪肉价格易受供需等因素影响出现大幅波动。一方面可能造成养殖户生产决策出现混乱,影响生产者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对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生猪价格形成机理作深入研究,探寻生猪价格波动的内在原因,从而为生猪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影响猪肉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供求失衡,而由于需求基本保持稳定,因此供给成为影响波动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浙江省江山市规模化养殖户和散养农户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猪肉价格波动和政府政策对其成本收益的影响以及养殖户的生产决策。研究表明,对于规模化养殖户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猪肉价格波动会导致养猪净收益大幅变动;二是政府政策对养殖户生产决策未产生显著影响;三是生猪公共防疫服务、市场信息发布和保护价收购等对于提高养殖户积极性有积极的影响。而多数规模化养殖户仍然依据当期价格决定下一期的饲养数量,这也是造成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对于散养农户,影响其饲养生猪的因素主要有养猪3收益、耕地规模、家庭劳动力数量等。其中养猪收益对其养猪决策影响最显著,而由于大部分人并不能准确预测猪肉价格变动情况,结果导致猪价高时一拥而上,而猪价下跌时又纷纷减少存栏量,造成猪价波动剧烈。关键词猪肉价格波动影响因素A STUDY ON THE REASONS FOR LIVE PIGSPRICE FLUCTUATIONS IN CHINATAKING ZHEJIANG JIANG SHAN FOR EXAMPLEABSTRACTPork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vestock product and the main source ofanimal food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Pork price is directlyrelated to the daily lives of ordinary people.For farmers,pork pricedirectly affect their income levels.However,for supply and demand ofChinas pork market is not stable,pork price fluctuates seriously,whichaffect farmersenthusiasm for production and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consumer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reason for pricefluctuations,so as to provide valu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pig industry.The root causes for pork fluctuation lies on supply and demandimbalance.For demand has remained stable,so supply is the main reasonfor pork fluctuation.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 farmers and analyzefluctuations in pork price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impact on their costsand benefits.And also we analyze how farmers make their productiondecision.5Study has shown that for large-scale farming households,the porkprice fluctuation will lead to fluctuation in net income,governmentpolicies do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farmersproduction decison,public immunization services and protection of the price can have apositive impact on farmersenthusiasm.Most farmers determine theirraising quantity by current price,which lead to price fluctuates.Forfree-range farmers,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breeding pigs are netincome、farmland size,the quantity of family labor.Net income has mostsignificant on production decision.Because most people can not accuratelypredict changes in pork prices,they increase scale when price increasesand reduce scale when price falls,which leads to price fluctuates.KEY WORDS Pork price Fluctuation Factors6目录1.绪论.81.1研究背景和意义.81.2研究思路.91.2.1研究目标.91.2.2研究内容.101.2.3研究方法与路线.101.3文献综述.111.3.1国外研究现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131.3.2国内研究.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猪肉价格变动产生的影响.对策研究.161.3.3关于现有研究的评价.172.生猪价格波动情况.182.1生猪发展历史回顾.182.2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情况.193.生猪价格波动原因分析.213.1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外部因素分析.213.2影响生猪价格的供给因素分析.223.3影响生猪价格的需求因素分析.264.实证研究.274.1规模化养殖户生产决策分析.274.1.1案例介绍.274.1.2波动与政府政策对养殖户的影响.3猪肉价格波动影响养殖户的成本和收益.3政策调整对养猪户积极性的影响偏小.3养殖规模决策.344.1.3主要结论.354.2农户散养生猪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354.2.1研究假设.364.2.2情况说明.374.2.3描述性分析.384.2.4农民养猪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4模型建立.4变量说明.42模型估计结果.4结果分析.444.2.5主要结论.455.本文结论与建议.465.1本文结论.465.1.1猪肉价格波动导致养猪净收益大幅变动.465.1.2政策对养殖户生产决策未产生显著影响.465.1.3生猪公共防疫服务、市场信息发布有提高养殖户积极性.475.1.4多数养殖户依据当期价格决定下一期的饲养数量.475.1.5规模化养殖在市场价格预测方面更有优势.475.2相关建议.485.2.1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建立猪肉价格预警机制.485.2.2转变政策重点,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485.2.3提高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485.2.4加大生猪市场流通,创建良性的竞争环境.495.2.5完善疫病防疫体系,减少对生产的冲击.49参考文献.50致谢.528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猪肉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产品,是我国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的主要来源,猪肉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到普通民众日常在食品方面的开支的多寡,而作为部分以农业特别是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猪肉生产直接关系到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养殖户的收入水平,因此猪肉价格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根据2008年国家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支出为3628.03元,而猪肉人均购买量为每年18.21千克,占主要肉类消费比重82.2,猪肉支出已成为食品开支的重要组织部分。我国也是猪肉生产大国,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07年生猪存栏(43989.5万头)占世界生猪存栏数量的比重为50.90%,出栏数量(56508.3万头)占世界的49.82%。全年我国猪肉产量为4621万吨,占世界猪肉产量的46%,占肉类总量的63.5%,占猪牛羊肉总产量的82.3%。同时,养猪收入也是我国广大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出售猪肉达27.55公斤,如果以20元每公斤计算,农村居民来自生猪方面收益可以达到551元。1985年以前我国猪肉市场管理以计划方式为主,政府对猪肉生产、消费和流通等方面均实行计划管制,通为人为控制使生猪和猪肉供给和需求出现强制性均衡,因此猪肉价格波动较小。但是1985年以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猪肉市场生猪和猪肉价格更多由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国家只规定指导价格水平或对猪粮比价水平进行引导,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加剧,由于生产者决策存在偏差、流通体系不够发达、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等原因,猪肉价格剧烈变动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猪肉市场的发展。以08年为例,4月份生猪价格曾达到17.16元/公斤的历史顶峰,但之后的7个月生猪价格一路下跌,到11月初出栏价格降至11.8元/公斤,比4月份下跌了45.4,下跌速度之快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而一些养殖户由于对市场价格没有充分的准备,在生猪价格接近峰值时增加存栏,导致投资出现巨亏。我国猪肉主要以农户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多取决于当前生猪的价格和成本,时间上具有滞后性,从而不能对市场需求做出正确的反应,养殖户在生猪养殖收益高时一哄而上,希望赚取更多的利润;而在供过于求的时候,又争相抛售,甚至淘汰母猪,使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生猪供给体现出高供给弹性的特点。此外,近年来疾情频发,特别是猪瘟、猪蓝耳病、五号病等,造成一些地区生猪大量死亡,客观上也造成供给在短时间内骤减。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猪肉需求也呈上升趋势,但总体而言,对猪肉需求弹性较小。因此,需求在短期内相对平稳,而供给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剧烈变动,使供需失衡,猪肉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出现以年为单位的长期波动和以月为单位的短期波动交替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猪肉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生活影响较大;而一些地区特别是四川、湖南等主要的猪肉输出地,猪肉生产方面的收入已经成为养殖户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猪肉价格波动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猪肉价格在短期内波动过大,一方面可能造成养殖户生产决策出现混乱,影响生产者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造成食品价格过快升,而由于猪肉价格是我国CPI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能使其他非食品类商品受CPI影响也迅速上升,从而给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从生猪产业本身而言,价格平稳也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生猪价格形成机理作深入研究,控寻生猪价格波动的内在原因,从而为生猪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本文通过对我国猪肉价格形成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探讨了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以及生猪价格波动的内在机理,通过理论和实证数据分析对于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运用计量模型对生猪价格进行预测,从而为政府加强猪肉行业管理,以及猪肉市场的平稳发展提供建议。1.2研究思路1.2.1研究目标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方法生猪价格的形成机制,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生猪价格进行预测,为政府指导生猪生产,稳定猪肉市场及保证农村经济、畜牧业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参考。研究的具体目标如下:一是研究生猪价格波动情况;二是分析影响生猪价格的内外部因素。三是通过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民散养生猪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XX养殖场为案例分析规模化养殖场的经营情况。四是根据上述分析、讨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01.2.2研究内容第一章为引言,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技术路线,文献综述(包括国内生猪方面和国外生猪方面的研究两部分)。第二章生猪价格波动概况,内容包括生猪发展历史回顾,生猪价格波动情况。第三章生猪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包括影响生猪价格的外部因素分析(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支持政策等)、影响供应的因素分析(生猪价格、养殖成本、疫情、生产者预期等)、影响需求因素分析(居民城乡收入、替代品如牛肉价格等)第四章实证分析(以浙江江山为例分析影响农民饲养生猪主要影响因素、以XX规模化养殖场为例分析生猪的经营情况和养殖决策)。第五章结论和建议,包括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和需要讨论的内容。1.2.3研究方法与路线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研究、文献查阅研究、实证调查研究、比较分析研究、规范分析研究以及系统分析研究。第一部分引言主要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查阅研究。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主要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有理论分析研究、文献查阅法。第三部分生猪价格波动概况,主要方法为对比分析。第四部分生猪价格形成机制,主要方法为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二元选择logit模型。第五部分结论主要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有规范分析研究。111.3文献综述国外开始研究猪肉及养猪业的时间较早,不管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目前,关于猪肉价格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猪肉价格波动的特征、影响因素、平抑价格波动对策等方面,研究方法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对于生产者决策方面研究较缺乏。本文将在对已有国内外研究的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理论,利用最新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1.3.1国外研究现状理论研究均衡价格理论均衡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理论。主要研究需求与供给,以及需求与供给如何决定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反过来又如何影响需求与供给。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生猪价格波动概况文献综述生猪价格波动机理实证研究结论和建议国外关于生猪价格的研究国内关于生猪价格的研究生猪发展历史回顾生猪价格的价格波动情况外部因素分析内部因素,包括供求两方面规模化养殖户生产决策分析散养农户生产决策分析研究背景及意义12成的(马歇尔,1890)。当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如果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就会出现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这时必然会引起供给方内部的竞争,供给者会竞相降价销售并逐步减少商品的供给量,另一方面需求者在压低价格购买时会逐步增加购买量。最终竞争的结果将使价格不断下降,供求数量趋于一致,直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止。相反,如果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会出现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这时必然会引起购买方内部的竞争,购买者竞相购买会使价格上升并逐步减少购买量,另一方面供给方会因为价格上升愿意增加供给量,最终竞争的结果将使市场价格上升,供求数量趋于一致,直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止。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是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创立的。瓦尔拉斯认为,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他还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均衡条件下,出售一切生产要素的总收入和出售一切消费品的总收入必将相等。他用“稀少性”说明价格决定的最终原因认为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供求数量和价格是相互联系的,一种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可引起其它商品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化。所以不能仅研究一种商品一个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必须同时研究全部商品全部市场供求的变化。只有当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弹性理论弹性即表示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这一概念最早由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又由后来的经济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静态分析方法以其它条件不变时,计算单个市场单个商品的供求弹性、收入弹性和不同商品间的交叉价格弹性。而在动态均衡分析中,蛛网理论(Ezekiel 1938)是最为重要的发现,并构成后来猪肉价格变动分析研究的是理论基础。蛛网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商品的本期产量Qts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Qts=f(Pt-1),商品本期的需求量Qtd决定于本期的价格Pt,即需求函数为Qtd=f(Pt)。蛛网模型分析了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回复到原来的均衡点。只有当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即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较为陡峭时,才能得到蛛网稳定的结果,相应的蛛网被称为“收敛型蛛网”。13第二种情况: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其原有的均衡状态是不稳定的。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发散型蛛网”。第三种情况: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1。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封闭型蛛网”。LODLOD实证研究Harlow(1950)是最早将蛛网模型引入到猪肉市场分析的学者。他研究了生猪屠宰量、生产量与价格三间之间的关系。第一年价格较高,屠宰量较低,而生产量适中;受高价影响,第二年生产量超过正常水平,而屠宰量增加至正常数量,反映上一年较大的生猪产量,相应价格出现回落;而第三年由于第二年增加到达出栏期,屠宰量继续上升,使价格继续下降,生产量降至正常水平;第四年由于第三年生产量较小,屠宰量相比第三年开始下降,使价格下降至两年来的低点后,开始恢复性上涨;而第四年减少的生猪产量又导致第五年的屠宰量降低和价格的上升。于是一个四年的生猪周期循环得以完成继续下去。同时,参考蛛网理论的三个适用条件后,他认为,猪肉生产符合蛛网模型,即生产完全决定于生产者对价格的反应,生产时间至少要需要一个完整的周期,价格由有效供给决定。收敛型封闭型发散型141 2 3 4 5 6 7 8 9而Larson则于1960年根据调和运动分析了生猪价格变化。他认为,生猪价格变化和反馈有差,当信号发生反应,而反应又会影响原来的信号。相比Harlow,他更关注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价格变化所作为的生产决策。Futtelf,Mueller和Grimes(1989)研究了美国的生猪生产周期,与Harlow仅关注生猪价格不同,他们把生产者可获得的净收益作为决策的关键参数,即变化的成本和生猪价格预期一起影响生产者决策。经过研究发现,当有利可图时,生产者并不马上增加产量,而是在取得3至6个月的利润期后,生产者才增加生猪在存栏量。此外,他们还发现,生产者缩减产量的速度远比增加产量要快。因此,可见生产者的心理对于预测未来生猪供应量和价格变化有重要影响。Futrell(1989)还分析了猪粮比对生猪饲养的影响。当生猪对玉米价格低于正常水平时,生产者倾向减少生猪数量;而当这一比值高于平均水平时,生产者会配种更多的成年猪和母猪来扩大未来的产量。因此,猪粮比是影响生产者对未来生猪价格预期的重要因素。Hayes和Schmitz在1987年分析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他们认为既然生猪价格存在周期,那么如果生产者了解这一周期的变化,并按照反周期的行为方式扩大他们的存栏量,可以导致这一周期减弱。而事实并非这样,他们给出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生产者忽略了可公开获得的信息,并根据近期价格对未来进行预测;二是市场有效的,个体不可能利用信息猎取经济利润。Ruth,Clouthier和Garia(1998)建立了一个生猪周期的非线性和动态模拟模型,他们考察了许多非线性微观和宏观的关系,结果发现生猪价格变化的周期为两年而之前学者普遍认为的4年。此外,他们还发现,市场信息的缺乏和生产的延迟会影响未来生猪价格,而更好的信息可以缩短周期的长度。而Hovav Talpaz于1974年研究了分解生猪价格周期性变动的可能性。过程中,他建立了三个模型,即蛛网模型,调和运动模型和滞后分布模型,因为他认为单个模型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供给,他通建立多个模型对生产者各种不同层次决策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生产量高正常低屠宰量价格151.3.2国内研究国内对生猪价格方面的研究如于90年代初,如田维民(1991)、俞家宝(1992)等,都对猪肉价格进行过研究。概括起来,研究主要集中在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猪肉价格变动的产生影响和对策研究三个方面。猪肉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猪肉价格变动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供求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1)供求因素吕杰(2007)认为,生产决策存在偏差是造成价格出现波动的内在原因。生产者的生产者决策行为完全取决于价格预期和成本的变化,其中价格预期基本上是当前价格呈现正相关的反应,即生产量是当前价格的函数。由于仔猪购进价格与肥猪盈利不同步,加大了市场蛛网式波动。他认为,生产者应该基于消费量和存栏量做出产量决策。此外,他认为,目前生产模式不合理,以散养为主(65以上)的养殖模式是造成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徐雪高(2008)认为,成本是推动价格变动的主要推动力。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仔猪成本和饲料成本两部分,2007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暴涨主要源于仔猪成本和玉米、大豆等饲料成本的迅速上升。养殖户养猪积极性下降也是造成价格上升的内在因素。导致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养猪收入与外出打工或从事其它副业收入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近年进城务工劳动力价格快速提升,大量农村劳动出去务工,即使猪价较高,农户也不会积极补栏。李秉红、何秋红(2007)认为,生猪的生物学特征,从小猪长成母猪,让母猪生下小猪,至出栏,最快也要一年半。当价格信号传递给饲养者的时间,生猪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生产出来。加上一般养殖户缺乏对价格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力,使供给变动较大,进而使价格波动剧烈。胡月晓(2009)认为,猪肉价格突然加速上涨和突然暴跌,说明猪肉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根源在于当今猪肉市场高供给弹性和低需求弹性的市场供求结构,在这样一个发散性的不稳定的市场结构下,市场均衡很容易被外来干扰打破。辛贤(1998)在对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因素的研究后,认为猪肉的替代品,如牛肉、鸡肉等,如果价格降低会导致猪肉需求曲线向左移,猪肉价格出现下降。何秋云(2007)认为,从需求角度来看,猪肉替代品的价格波动将会影响猪肉的消费,进而影响猪肉价格。如禽流感等疫情爆发,会影响禽类消费和出口,进而使猪肉价格上升。杨志(2001)消费人口数量增加后,出现猪肉需求增加,从而使肉价上涨,而随着城市化推16进,城市居民比例上升,对猪肉需求增加,也会使肉价上涨。黄国华(2007)根据供求原理分析了猪肉价格的变化。他认为,国民收入增加后,对猪肉需求会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猪肉价格上升。(2)外部因素吕杰、綦颖(2007)认为,疫性等突发事件是造成猪肉价格波动的外部成因之一。03年生猪价格创历史最高峰,与当时非典的影响有重要关系。而徐雪高(2008)则引用了农业部数据,说明疫情对价格的扰动。07年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使全国1.8万头猪死亡,养殖户纷纷退出养殖,导致生猪出栏减少,使价格暴涨。殷传麟(1997)认为,生猪价格波动可分为季节性波动、市场性波动和比例性波动。政府调控乏力以及调控机制不完善是造成市场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当前,价格基金、生猪储备、生猪价格管理等手段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徐雪高(2008)回顾了78年以来猪肉价格波动情况,他认为,流动不流畅对肉价波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07年夏天部分地持续高温,灾害频发,使给运输带来困难,导致短期内供求关系失衡,推动了猪肉价格的上涨。猪肉价格变动产生的影响吴洁、刘立云(2008)认为,影响CPI的因素主要来自食品类要素。而肉禽类制品占CPI权重为8,猪肉价格的走高,除了推高饲料价格外,也会造成其它商品价格上涨,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而徐雪高(2008)通过ECM模型对通02年至07年通胀和猪肉价格月度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并不会引起显著通胀,而通胀对猪肉价格上涨也会产生影响。对策研究李秉龙(2008)通过对00年至07年猪肉月度价格影响后认为,平抑猪肉剧烈波动的对策在于建立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风险预警机制。最有效的政策手段是,政府提供准确有效的市场信息,从而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周兵兵(1997)认为,解决猪肉价格剧烈波动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走产业化道路,提高生17猪生产的社会化和科技化水平,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求自我调节能力。通过政策引导,逐步提高规模化养殖户在生猪供应中的比例。黄兴磊(2007)从猪肉长期供应、周期性波动以及外界因素等方面对07年猪肉价格暴涨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应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可追溯制度,建立生猪免疫档案,从而减小疫病对生猪价格的冲击。赵瑞莹、陈会英、杨学成(2008)研究和探讨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生猪价格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和运用,并用年度数据进行了验证,实现了生猪价格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生猪的季度和月度价格风险预警,以避免价格强烈波动的风险。冀德刚、周静(2008)通过引入BOXJENKINS随机序列ARMA(P,Q)和ARIMA(P,D,Q)模型,对河北省唐山市进货价格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他们认为,应从政府监管、猪肉市场信息服务和加强防疫等方面入手,解决当前肉价波动过大的问题。陆宜清(1998)运用回归分析法预测了河南省待宰活猪市场价格。通过分析95年至97年待宰活猪价格和时间的变化情况,建立了带常数项的正弦函数,且通参数估计检验,最后预测了97年10月至98年9月待宰活猪市场价格。王德华(2008)通过对猪肉需求量及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计量分析后发现,猪肉价格对需求量影响在统计年不显著,但对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显著的,表明猪肉需求量缺乏价格弹性,但随着收入增加,猪肉需求也会上升。1.3.3关于现有研究的评价1.国外关于生猪价格形成及波动研究开始较早,在理论研究和计量方面较深入,有很多研究方法值得借鉴。2.国内对猪肉价格研究大多是对猪肉价格波动进行描述性分析,而从经济学角度对猪肉价格进行计量研究较少。3.猪肉价格之所以呈现发散型蛛网型,根本原因在于猪肉价格高供给弹性和低需求弹性,而供给是影响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尚没有深入地对生产者决策进行研究。182.生猪价格波动情况2.1生猪发展历史回顾建国以来,我国的养猪业经历了恢复发展下降调整发展的过程,由于不同时期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销售价格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特征。总体来说,我国的养猪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至1954年,这个时期猪肉市场以市场调节为主。1952年末,由中央商业部决定天津、武汉、沈阳、上海四地的猪肉批发价格,之后又扩展到西安、重庆等十个城市,国家只决定批发价格,各区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节,市场批发与零售差额在1216之间。国有企业、供销合作社、私人都可以参与经营,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波动较小。第二阶段是1955年至1978年,价格以计划为主。随着对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全国进行计划经济阶段,而猪肉价格也进入计划调节为主阶段,国营和供销合作社魔鬼收购的肥猪从1955年71.1上升到1965年的100%。生猪价格完全由政府相关部门决定,价格基本没有波动。表1 19551976年生猪收购中国营单位收购量与社会收购量比例(辛贤,1998)年份1955 1956 1957 1958 1962 1963 1964 19591961 19651976比例71.1%81.1%91.9%99.2%99.2%90.0%94.1%100.0%100.0%第三阶段是1979年至1984年,价格以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方式并存。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生猪价格的管制,开放了城乡集贸市场交易,期间猪肉的购销以国家议购议销价格和集贸市场自由价格两种方式共存,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第四阶段是1985年以后,猪肉价格进入市场调节阶段,价格波动开始变大。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逐步取消生猪派购。同年三月又公布了关于调整生猪购销政策和价格的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有指导的议购议销政策,中央决定将不再向农民下达派购任务,标志着生猪市场由计划流通体制向自由流通体制转变。养猪户或国有、集团单位开始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定产量,自由交易,一方面提高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活跃了猪肉市场;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完善,流通体系不畅等,也造成了价格出现剧烈波动。192.2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情况1985年以来,生猪行业由计划体制向自由流通体制转变,整个行业进入了完全市场化阶段,市场供求成为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而由于猪肉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经营方式以散养为主,以及缺乏市场价格信息等原因,猪肉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局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