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10).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10).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10).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10).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县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指导书主备人:韩静 审核人:徐义 总第 29 课时 课 题最苦与最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2理解并体会本文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3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难点:在对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资料,并设计幻灯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个人复备一、 导入(用多媒体播放媒体报道最美司机吴斌的视频)有一种责任需要用生命去完成,司机吴斌像往常一样驾驶大客车,当车行驶在沪宜高速上时,突然一个长方形刹车片砸中他的腹部和手臂,他忍着剧痛停稳大客车拉好手刹打起双闪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4名乘客的安全。看了这段视频,你是否也为司机吴斌的事迹所感动?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责任。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就认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最苦与最乐2、 初读,感知1、了解议论文中论据主要有哪两种?主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事实论据(摆事实讲道理)人生能排遣之苦(贫、老、死、失意等)不能逃躲之 苦(欠钱未还、受恩未报等) 三个凡属负责任之苦 理论论据(引用) 古语、俗 语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尽责任之乐 理论论据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有人说 事实论据仁人志士忧国忧民 诸圣诸神悲天悯人 尽责任之苦中真乐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 苦论证结构 典型议论文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论题分论证总结论本文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 中心论点(总) 三、再读,探究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理论论据)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举例论证(事实论据)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对比论证 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理论论据) 引用了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据) 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四、归纳、总结、探究 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色?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作特色:流畅简介口语化“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让严肃的问题亲切化,易于接受 修辞手法: 设问: 特点主要是自问自答,起强调作用,引起 读者注意。排比:最鲜明的符号是分号,特点是各分句句式相同或相近,文中排比比比皆是,造成文章流畅的气势。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特点是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句中,引起 读者深思。文章条理清晰,问题鲜明,有趣味性五、随堂练习1释义联线。2完成课程基础训练最苦与最乐布置作业1.积累重点词语和充满哲理的优美警句。2.摘抄本文中你喜欢的文段并背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