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doc_第3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doc_第4页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靖师范学院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一、 课程适用层次、专业与参考学时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学院通选课参考学时:32 二、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教学目的是使旅游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该门课程的教学形式以多媒体为手段的理论教学为主,同时辅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调研实习的方式。三、课程基本内容及重点和难点该课程讲述了旅游的基础知识,如什么是旅游、旅游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主要的国际、国内旅游组织;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影响等知识。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和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各自的相关内容;一些重要的旅游组织;旅游对于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四、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章序课程内容作业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绪论及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30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330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440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景区“限入制”的利弊752第五章旅游业实地参观一个旅游景点(饭店),了解该景点(饭店)的类型、特点和级别等,并分析其在当地旅游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770第六章旅游组织220第七章旅游市场市场调研220第八章旅游的影响课堂辩论:黄金周的利与弊正方:黄金周利大于弊反方:黄金周弊大于利440合计32320五、考核办法学生的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考核成绩又细分为课堂表现、案例讨论和平时作业成绩。平时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具体构成如下:课堂表现 10%案例分析 10%作业 10%期末考试 70%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王洪滨主编旅游学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二)主要参考书目:田里主编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陶汉军编著新编旅游学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马勇主编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刘伟、朱玉槐旅游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第2版6魏向东主编旅游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版7、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版七、 课程具体讲授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并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规律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学习重点、难点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现代旅游的概念主要内容l 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目的l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经济背景 生产技术 社会分工 交换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l 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l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旅游发展中的铁路时代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l 现代旅游过渡期间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l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现代旅游的概念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l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 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学习目的使学生掌握旅游学研究的对象旅游的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熟悉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了解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统计方法。学习重点旅游的概念;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按地域和目的对旅游的分类;旅游活动的特点学习难点旅游活动的性质主要内容l 旅游的概念定义的类型 旅游活动 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之定义l 旅游活动的类型划分标准 国际旅游 国内旅游 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的差别l 旅游活动的性质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性质l 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 持续性 地理集中性 季节性综合性异地性暂时性审美性l 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旅游人数 旅游收入 旅游支出 人均停留天数 主要统计方法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学习目的了解有关国际组织对旅游者的定义,了解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掌握我国旅游统计和目前国际上对游客范围的划定与解释。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及其意义。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目的和方法,并掌握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学习重点、难点旅游者的基本概念;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旅游者的类型主要内容l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国际联盟的解释 罗马会议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的解释我国对来华旅游者的统计口径目前国际统计意义上的游客与旅游者国内旅游统计的有关规定l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足够的闲暇时间 其它客观因素l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旅游动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l 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划分标准和意义按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者的类型各类旅游者的基本特点第四章 旅游资源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与类型;认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了解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原则及主要内容;认识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与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及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评价主要内容l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的定义 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l 旅游资源的开发开发的含义 现实旅游资源与潜在旅游资源 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旅游资源的评价 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 开发工作的原则 l 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原则与措施第五章 旅游业学习目的了解旅游业与传统产业在划定标准上的差异,熟悉旅游业的构成;熟悉旅游业的一般特点及主要经营部门的基本常识;掌握旅游业的定义、构成、旅游业的性质、特点,旅行社的定义、分类及开展业务的方式,酒店集团化经营的模式以及旅游产品的概念、旅游产品的特点等内容;熟悉旅游业的 “ 三大支柱 ” 分别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酒店的类型划分及等级,主要旅行方式及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旅游景点的定义、景点的类别及景点经营中应注重的主要问题,旅游产品质量的衡量标准及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了解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住宿业的演进及我国酒店业的发展,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与问题等。学习重点、难点旅游业的定义、构成、性质;旅游业主要经营部门的基本常识;旅游产品主要内容l 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的定义 旅游业的构成 l 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供给作用 组织作用 便利作用l 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旅游业的性质 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l 旅游业的定义旅行社定义 旅行社分类 旅行社的作用l 饭店与住宿业饭店的类型 饭店的等级 饭店在目的地社会经济中的作用饭店业中的集团化经营l 旅游交通旅游交通的任务和作用 主要旅行方式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l 旅游景点旅游景点的定义 旅游景点的类别划分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旅游景点经营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l 旅游业的产品旅游产品的概念 旅游产品的特点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 旅游组织学习目的熟悉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主要手段;掌握国家旅游组织的要领及其主要职能;熟悉我国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并了解同我国有关系的主要国际旅游组织。学习重点、难点政府干预旅游的主要手段;国家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主要内容l 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国家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手段l 国家旅游组织概念及其设立形式 各国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基本职能l 我国的旅游组织旅游行政组织 旅游行业组织 旅游教育与学术组织l 国际旅游组织概念与分类 同我国有关的国际旅游组织第七章 旅游市场学习目的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常用的划分标准;熟悉全球国际旅游客源和客流的地区分布格局,并能据以分析国际旅游客流的主要流动规律;在了解我国旅游业海外客源市场状况的基础上,熟悉选择海外客源市场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并能分析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学习重点、难点旅游市场的概念和划分的方法;国际旅游客源分布。主要内容l 旅游市场的概念市场的概念与旅游市场 客源市场的重要性l 旅游市场划分的概念和意义旅游市场划分的概念和意义旅游市场的划分方法l 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国际旅游客流量 国际旅游客源分布国际旅游客源的地区分布 国际旅游客流规律l 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我国旅游业国际客源现状 有组织接待的来华旅游者人数 重点客源市场的选择 我国旅游业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l 我国旅游业的出境旅游市场我国对出境旅游类别的划分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出境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学习目的掌握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产生的影响,了解旅游乘数理论和旅游乘数类型;熟悉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概念和内容,了解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习重点、难点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影响;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概念主要内容l 旅游的经济影响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旅游乘数效应l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l 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l 可持续旅游发展基本概念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内容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附件:课堂辩论:黄金周的利与弊正方:黄金周利大于弊反方:黄金周弊大于利学时:2学时重点:从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三个方面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入手展开辩论。要求:1.按照辩论赛的正规程序进行;2.论点明确;3.论据充分目的:通过开展辩论赛,实施研究式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三方面的影响。附件一:“武侯祠”市场调研指南学时:2地点:成都武侯祠景点组织形式:人为一组,统一动员,分散行动。调研要求: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