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二 三 四 一 五 一 法令出一1 表现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集行政权 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2 特征 皇权带有独断性 随意性 往往影响着封建国家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决策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二 三 四 一 五 二 君权和相权1 西汉 汉武帝创设了内外朝制度 2 唐朝 逐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以制约相权 3 宋代 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 增设 参知政事 作为副宰相 设枢密院 掌管军事 设三司以总理财政 4 元朝 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预习交流1判断 宋朝形成了 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 三司主财 各不相知 的局面 这实际上反映看宰相职权范围扩大的现状 提示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二 三 四 一 五 三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 演变历程 1 秦代 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 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 西汉 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汉武帝时设刺史监察地方政治 3 唐朝 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 宋代 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 元朝 规定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 由监察御史复按 2 评价 1 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 局限性 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二 三 四 一 五 四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 世官制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 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 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3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九品中正制 4 科举制 1 性质 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 2 发展 隋朝时创设科举制 唐宋元时期继承并完善科举制 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成为八股取士 3 评价 它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 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 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二 三 四 一 五 预习交流2 科举制 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它面向社会招揽人才 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 体现了公开 公平 公正的特点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二 三 四 一 五 五 行省制度的设置1 秦汉至宋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1 秦汉 郡 县两级 2 唐代 道 州 县三级 3 宋代 路 州 县 2 元代创设行省制度 1 设立 确立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 2 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预习交流3有人编了 好了歌 的打油诗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 为了解除这些烦恼 皇帝们想出哪些举措 提示 分割相权 进行权力制约 限制相权 建立监察制度 监督官吏 推行科举考试制度 选贤任能 创设行省制度 强化中央集权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一 二 一 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1 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 汉武帝设置中朝 加强皇权等 2 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分化事权 使其相互节制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 3 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 自秦朝废分封制后 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 隋唐之后科举考试 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4 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朝设御史大夫 宋代地方设通判等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 中央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 a 秦代b 汉代c 唐代d 元代解析 根据信息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尚书令 可知 这一时期既保留三公九卿制度 又设尚书令 故选b项 秦朝没有设尚书令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元朝在中央实行一省制 故a c d三项错误 答案 b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1 唐朝元和年间 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 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 封还诏书 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 皇甫鎛的建议作罢 由此可见 a 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 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c 唐朝门下省权力高于中书省d 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解析 从 皇甫鎛奏请 崔祐封还诏书 可以看出 中书省与门下省的制衡与分散相权 故选b项 答案 b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2 宋朝形成了 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 三司主财 各不相知 的局面 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提示 本题考查宋朝实行的二府三司制 二府 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 枢密院掌管军事 而 三司 掌管财权 通过这项制度 将相权一分为三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宰相的权力范围缩小 一分为三 a项错误 b项是指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 材料不涉及地方 排除d项 因此选c项 答案 c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名师点津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 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 中央的权力日趋集中于皇帝手中 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 它在中央层面上所体现出的机构分工是既协调又牵制 既提高办事效率又进一步加强君权 它一直影响到后世 尤其是六部的设置及其职责划分 一直沿用下来 2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 多渠道的管理 在分权的基础上 牢牢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 监督和考核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知识架构 二 全面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诗人左思在其 咏史 中沉郁悲歌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性原因是 a 征辟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解析 从材料看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可出任高官 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 只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 一个人的政治地位 不是由其才能 品质决定的 而是由其家族的门第高低决定的 而以门第高低作为选拔人才依据的是九品中正制 因此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1 钱穆在 国史新论 中写道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 平民社会 穷苦子弟 栖身僧寺 十年寒窗 也可跃登上第 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 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c 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d 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和历史时间的认识辨别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中 平民社会 穷苦子弟 也可跃登上第 分析 说明平民子弟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入仕 由此提高其社会 政治地位 答案 b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2 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科举制与汉朝 魏晋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 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 唯才是用 之外 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还在于 a 有利于农民通过考试而入仕b 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c 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d 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解析 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使更多人有参政的机会 扩大了统治基础 答案 c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名师点津关于选官制度的几点认识 1 每一朝代的选官制度 不是单一的 往往是几种选官制度共存并行 例如 隋唐时期 虽然科举制产生 但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到总数的20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推荐制 察举制 世家恩赏 科举考试等并行 2 选官目的都是强化专制统治 重视收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 提高行政效率 3 科举考试的积极作用 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 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 为下层士人参政提供了机会 扩大了统治基础 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消极作用 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 选拔的人大多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阻碍社会进步 4 科举制的公平公正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领海基线管理办法
- 长沙师训费管理办法
- 评级管理管理办法版
- 街巷景观绿化管理办法
- 规划项目许可管理办法
- 酒吧存取酒管理办法
- 上海垃圾减量管理办法
- 科普大篷车管理办法
- 越秀地产招标管理办法
- 项目部车队管理办法
- 2025年7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审计局招聘专干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高校辅导员招考笔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生物甘肃卷试题答案解读及备考指导(精校打印)
- 2025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测量(二) 单元教学设计
- 2025年江西省赣州市《综合基础知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国考真题(附答案)
- 沉香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光纤通信施工难点措施
- 资质备案管理办法
- 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
- GB/T 45760-2025精细陶瓷粉体堆积密度测定松装密度
-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备案表(空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