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①.doc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①.doc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①.doc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①.doc_第4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4: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课标要求】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考向瞭望】应用遗传基本定律分析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知识梳理】一、几种交配类型含义作用杂交植物的异花受粉动物不同个体间的交配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显隐性性状判断自交植物的自花(或同株)受粉基因型相同的动物个体间的交配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从而测定F1的基因组成验证遗传基本规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正交与反交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母方和父方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二、与性状有关的概念(一)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二)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三)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五)性状分离比1、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显隐31;2、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中出现显隐11。三、与基因有关的概念(一)显性基因:又叫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二)隐性基因:又叫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三)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四、基因型和表现型(一)概念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二)关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五、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区别(一)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为杂合子。(二)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后代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六、遗传因子、性状等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基础训练】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D )A、豌豆子叶的黄色与豆荚的绿色B、豌豆豆荚的饱满与豆荚的黄色C、狗的长毛与直毛D、豌豆花的顶生与腋生2、下面对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B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C、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3、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D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高考模拟】4、(2008上海生物6)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C )A、AaXHXH B、AABbC、AAXHXH D、aaXHXh5、(2007青岛模拟)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均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毛子兔。请回答:(1)判断黑毛和褐毛的显隐性,并用符号B和b表示。黑毛(B)对褐毛(b)是显性。(解析:由甲黑毛丁褐毛全为黑毛子兔,得知黑毛为显性,褐毛为隐性,且甲为纯合显性,丁为隐性。)(2)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甲:BB,乙:Bb,丁:bb。(解析:用B、b表示,则甲为BB,丁为bb;乙黑毛丁褐毛子兔,得知乙为Bb。)(3)如何鉴别丙兔是纯种还是杂种?让丙与乙交配,若后代全为黑毛子兔,则丙的基因型为BB(纯种),若后代出现褐毛子兔,则丙的基因型为Bb(杂种)。(解析:丙为黑毛,故为BB或Bb,且为雄性。用杂交法来判断其显隐性,丙乙观察后代毛色,从而加以判断分析,若子代全为黑色则丙为纯种,反之,杂种。)课题35:基因分离定律的原理【课标要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考向瞭望】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概率的判定及计算。【知识梳理】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常用符号及含义符号P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自交杂交母本或雌配子父本或雄配子(二)实验材料:豌豆。(三)实验步骤:去雄套袋传粉统计分析。(四)实验结果:高茎豌豆在杂交中无论是做母本(正交)还是做父本(反交),F1都是高茎,F2出现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一)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二)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三)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四)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五)遗传图解(见右图):即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1。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一)目的:对孟德尔假说合理性的验证。(二)选材:F1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三)预期结果:DdddDddd11。(四)实验结果:F1高茎矮茎30高30矮11。(五)结论: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D和d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产生D和d两种数量比例相等的配子。四、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五、性状的显隐性和纯合子、杂合子判断(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高A、B为一对相对性状)1、定义法:(也叫杂交法)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2、自交法若A A,则A为纯合子,判断不出显隐性。若A 有A,又有B,则A为显性,B为隐性。以上结论是在统计大量后代的基础上得出的,若统计的个体数量有限,则此结论不成立。(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1、隐性纯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2、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设A、B为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A为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B为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1)自交法:若亲本A A,则亲本A为纯合子。若亲本A A、B均出现,即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A为杂合子。此方法是适合于大多数植物的最简便的方法,但不适用动物。(2)测交法:若亲本AB只有A,则亲本A可能为纯合子。若亲本AB只有B,则亲本A为杂合子。若亲本AB有A有B,则亲本A为杂合子。注意:若待测个体亲本A为雄性动物,应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便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思考感悟】如果孟德尔在实验中只得到4株F2植株,那么这些F2植株中一定是3株高茎、1株矮茎吗?不一定。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植株后才能得到。【基础训练】1、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他揭示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在下列各项中,除哪项以外,都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不可缺少的因素( A )A、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C、在F2中各基因出现的机会相等D、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C )开花前人工去雄;开花后人工去雄;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去雄后自然授粉;去雄后人工授粉;授粉后套袋隔离;授粉后自然发育A、B、C、D、3、一对黑色豚鼠生了2只小豚鼠(一只白,一只黑),若这对豚鼠再生2只小豚鼠,一只为黑色,一只为白色的概念是( B )A、1/4B、3/8C、3/16D、7/16【高考模拟】4、(2007南京模拟)动物甲状腺功能有缺陷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有一种耕牛,其甲状腺功能缺陷可由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缺碘,二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纯合所致。下列有关这种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其双亲可能是正常的B、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C、甲状腺功能有缺陷的个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型D、双方有一方是缺陷者,后代可能出现正常个体5、(2007广州模拟)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课题36: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课标要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考向瞭望】遗传病系谱中遗传病(显、隐性)类型判定及发病率的计算。【知识梳理】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概率计算(一)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则杂合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再生正常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二)用配子的概率计算1、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2、实例:如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再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21/21/4。(三)杂合子自交n代后,纯合子与杂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当杂合子(Aa)自交n代后,后代中的杂合子(Aa)所占比例为,纯合子(AAaa)所占比例为,其中AA、aa所占比例分别为。当n无限大时,纯合子概率接近100%。这就是自花传粉植物(如豌豆)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纯合子的原因。如图曲线表示随着自交代数的变化,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例的变化。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一)正推法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3/4,显性个体A 中纯合子AA占1/3。(二)反推法:已知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1、隐性突破法: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a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2、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1)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杂合子。即BbBb3B 1bb。(2)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3)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即BB B 。【基础训练】1、如图为白化病遗传系谱图(有关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是隐性遗传病。(2)2和1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3)2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3的基因型为Aa。(4)若2和3婚配,后代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1/6,预计他们生一肤色正常男孩的可能性为5/12。2、已知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现有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若干。若用它们来验证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则下列哪项不是必须的( D )A、亲本果蝇必须是未交配过的纯种B、亲本中的长翅、残翅果蝇的性别必须不同C、在子代果蝇羽化为成虫前必须除去亲本D、长翅果蝇必须作母本,残翅果蝇必须作父本3、玉米幼苗的绿色(A)对白色(a)为显性。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观察其性状分离现象,用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做了如下实验:将1600粒杂合子自交产生的种子随机均分为2份,1份播种在有光处,另一份播种在黑暗处,数日后种子萌发长出幼苗。结果如下:请回答:绿色白色有光处601199黑暗处0800(1)从理论上讲,杂合子自交产生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1AA2Aa1aa。(2)从理论上讲,所得幼苗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绿1白。(3)上述实验结果是否符合(2)理论比例?不符合。试分析其原因是性状的表现在受遗传因子控制的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4)若将实验目的改为“探究光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则实验材料应选遗传因子组成是A(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的玉米种子。A、AAB、AaC、aaD、以上三种均可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取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种子若干,均分两组,分别种在有光和黑暗环境中,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种子萌发后的幼苗的表现型情况。【高考模拟】4、(2007江苏高考)如图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B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4是携带者C、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D、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5、(2007上海高考)Rh血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夫妇的Rh血型都是Rh血型都是Rh阳性,已生3个孩子中有一个是Rh阳性,其他两个是Rh阴性,再生一个孩子是Rh阳性的概率是( D )A、 B、 C、 D、课题37: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课标要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考向瞭望】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有关问题。【知识梳理】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过程(二)结果1、F1全为黄圆。表明粒色中黄色是显性,粒形中圆粒是显性。2、F2中出现了不同性状之间的重新组合。3、F2中4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一)解释(二)图解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2、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数量相等。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一)过程及结果(二)结论:测交结果与预期相符,证实了F1产生了4种配子,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并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四、自由组合定律(一)基因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二)基因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分离和组合是同时进行的。(三)基因行为: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思考感悟】若从F2中收获了绿色皱粒豌豆3000粒,按理论计算,同时收获黄色圆粒多少粒?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多少粒?27000粒。3000粒。【基础训练】1、小鼠的毛色黄色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只要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胚胎就会致死。(1)两只黄色短尾鼠杂交,则F1中表现型有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基因型有AaTt、Aatt、aaTt、aatt,其比例是4221。(2)若使F2的后代都有存活的可能,应如何选择小鼠进行交配?选择其中一种交配方式用遗传图解的形式加以说明,并计算其后代基因型的比例。应选择的交配方式有:黄色短尾灰色长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灰色长尾灰色长尾。其中黄色短尾与灰色长尾的交配情况(图解略)为:F1:黄色短尾AaTt灰色长尾aattF2: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其基因型比例为:AaTtaaTtAattaatt1111。2、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是( C )A、BbCcB、BbccC、bbCcD、bbcc3、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的表现型如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 )A、2211B、1111C、9331D、3131【高考模拟】4、(2008江苏六校联考)下表是豌豆五种杂交的实验组合统计数据:组别表现型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一高茎红花矮茎红花627203617212二高茎红花高茎白花724750243262三高茎红花矮茎红花95331700四高茎红花高茎红花925328315108五高茎白花矮茎红花517523499507据上表判断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C )A、通过第一、四组可以得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通过第二、四组可以得出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B、以A和a分别代表株高的显、隐性基因,D和d分别代表花色的显、隐性基因。则第一组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aaDdC、每一组杂交后代的纯合子的概率都相同D、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的杂交组合是第五组5、(2007湖北八校联考)多指症由显性基因A控制,先天性聋哑由隐性基因b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男性患多指、女性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聋哑孩子。这对夫妇再生下的孩子为手指正常、先天性聋哑、既多指又先天性聋哑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依次是( A )A、1/2、1/4、1/8B、1/4、1/8、1/2C、1/8、1/2、1/4D、1/4、1/2、1/8课题38: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课标要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考向瞭望】应用遗传基本规律分析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知识梳理】一、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区别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性状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与染色体关系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活动)减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遗传实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F1基因对数1n(n2)配子类型及其比例2(11)2n(数量相等)F2配子组合数44n基因型种类33n表现型种类22n表现型比31(31)nF1测交子代基因型种类22n表现型种类22n表现型比11(11)n联系(1)形成配子时(减后期),两项定律同时起作用(2)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二、自由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分解组合法(一)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将各组情况进行组合。(二)题型1、配子类型问题例1:AaBb产生配子种类数:先分解,后组合。(共4种配子:AB、Ab、aB、ab)。例2: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结合方式:先分解,后组合。(8432)。2、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问题例:AaBBCcaaBbcc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先分解,后组合。(共8种: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比例相等)。3、子代表现型及比例问题例:AaBBCcDdaaBbCcDD子代中表现型种类数及A B C D 在子代中所占比例:先分解,后组合。(子代中表现型种类为:21214种,其中A B C D 在子代中所占比例)。【基础训练】1、不可用2n表示的是( D )A、含有n对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数最多种类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C、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产生的DNA分子数D、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2、用纯种的黑色长毛狗与白色短毛狗杂交,F1全是黑色短毛。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据此可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 C )黑色短毛黑色长毛白色短毛白色长毛42191464712155A、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C、两对常染色体上D、一对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3、小香猪“天资聪颖”,成为人们的新宠,其背部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的,共有4种表现型:黑色(A B )、褐色(aaB )、棕色(A bb)和白色(aabb)。(1)两只黑色小香猪交配产下一只白色雄性小香猪,则它们再生下一只棕色雌性小香猪的概率是3/32。(2)现有多对黑色杂合的小香猪,要选育出纯合的棕色小香猪,请简要写出步骤(假设亲本足够多,产生的后代也足够多)。从亲本中选择多对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得F1有4种表现型。选择F1中的棕色小香猪与白色小香猪测交,测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棕色小香猪为纯合子。【高考模拟】4、(2007广东高考)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 )A、1/88B、1/22C、7/2200D、3/8005、(2007湛江模拟)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今有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的两纯合子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1)F2表现型有哪几种?其比例如何?(4种,其表现型及比例为:9粒大油少3粒大油多3粒小油少1粒小油多。)(2)若获得F2种子544粒,按理论计算,双显性纯种有多少粒?双隐性纯种有多少粒?粒大油多的有多少粒?(34;34;102。)(3)怎样才能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并写出简要程序。(自交法。简要程序:第一步:让BBSS与bbss杂交产生F1:BbSs,第二步:让F1BbSs自交产生F2,第三步:选出F2中粒大油多的个体连续自交,逐代淘汰粒小油多的个体,直到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粒大油多的新品种。)课题39:减数分裂的过程与受精作用【课标要求】细胞的减数分裂;配子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考向瞭望】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及减数分裂过程。【知识梳理】一、减数分裂(一)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二)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三)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四)场所: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睾丸或卵巢。二、精子的形成过程(一)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 2个次级精母细胞。(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2个次级精母细胞 4个精细胞 4个精子。三、卵细胞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3个极体退化消失)。四、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五、受精作用(一)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二)过程1、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2、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3、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三)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四)意义1、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2、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思考感悟】卵细胞和精子的遗传物质含量相等吗?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相等,细胞质中遗传物质不相等,卵细胞的多于精子的。【基础训练】1、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二者形成过程中都会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2、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3、下列各图表示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据图回答:(1)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条,该动物可以形成4种类型的精子。(2)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B、D、E,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图B、C、E。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D、E。(3)图B所示的细胞有2个四分体,图C所示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图D所示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是精细胞。(4)A细胞有8条染色体,有8个DNA分子,有4个染色体组,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5)此5个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可能是CABED。【高考模拟】4、(2007江苏高考)(多选)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 A、B、C )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5、(2008上海生物31)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课题40:减数分裂中的规律性变化【课标要求】细胞的减数分裂;配子的形成过程。【考向瞭望】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知识梳理】一、减数分裂中的规律性变化(一)数量变化曲线(二)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是否复制复制不复制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性原细胞经复制形成初级性母细胞,再经分裂形成次级性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次级性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经分裂形成精细胞或卵细胞与第二极体(或第二极体)着丝点变化不分裂分裂染色体数目2NN(减半)N2NNDNA分子数目2N4N2N2NN(减半)染色体主要行为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无(0)有(4N)有(2N)有(2N)无(0)同源染色体有(N对)无二、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项目精子卵细胞不同点部位动物睾丸或精巢动物卵巢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细胞质的分裂分配情况两次分裂都均等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第一极体分裂均等,其他分裂皆不均等分裂结果1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在无交叉互换时形成2种精子,有交叉互换时形成4种精子1个卵原细胞形成4个子细胞,其中1个是卵细胞,3个是极体是否变形4个精细胞变形后形成4个精子不需变形相同点(1)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相同,表现在: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