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教案写踏雪寻梅优秀教案.doc_第1页
踏雪寻梅教案写踏雪寻梅优秀教案.doc_第2页
踏雪寻梅教案写踏雪寻梅优秀教案.doc_第3页
踏雪寻梅教案写踏雪寻梅优秀教案.doc_第4页
踏雪寻梅教案写踏雪寻梅优秀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踏雪寻梅教案写踏雪寻梅优秀教案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以下是的踏雪寻梅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 多媒体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3、(多媒体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四、激励表现: 1、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五、拓展、延伸 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准备。 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中华母语文化,能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声音大胆、自信表达歌曲的意境。 2.能在实践中感受理解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分享与他人探究、合作的愉悦。 教学设计思路: 踏雪寻梅是一首传统的艺术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堪称经典。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分为设问导入、探究、实践、拓展等几个部分。通过图片、文字、音乐的视听结合学习歌词,让学生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境,用“读”的方式初步表现歌词的情感,体味歌词的意境美,为歌曲的情感表现打下基础。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大胆的将歌曲活泼的小快板风格表现为优雅的骑驴赏花的行板,在歌曲表现的环节中,学生有了学习歌词时的情感积累,教师通过引导、示范、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整恰当地表现歌曲,整个过程是整体感知,分散解决,完整表现。最后通过对歌曲尾声的处理和简短的文化故事的拓展,为这节课作了一丝点缀,在轻松氛围中结束教学。教学重点: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适当的速度、力度来表现作品。 教学难点: 后半拍及大跳音程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设问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而且富有情趣和诗意的歌曲,不知道同学们熟悉它吗?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在欣赏前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播放课件) 1.这首歌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从力度、速度上说) 2.歌曲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场景? 初步感受 1.聆听歌曲(播放踏雪寻梅音乐) 2.学生即兴回答问题。(歌曲表现活泼、欢快情绪) 3.教师即兴点评。师: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首歌的歌名叫踏雪寻梅(板书课题),那么这首歌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境呢? 二、探究 (一)赏析作品标题(播放课件踏雪寻梅)踏:游赏,用脚轻踩,指代作者轻松惬意的心情。雪:象征着纯洁美好。指代高洁寻:初意寻找,也指代寻访。意喻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向往。梅:腊梅迎着寒风怒放,这种顶风傲雪的精神,让无数的文人墨客感慨不已。常用来表达一种坚强不屈、超拔脱俗的志趣风格。 (二)歌词分析(出示课件) 1.出示歌词,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如果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那么你们在诗的描绘中看到了那些景致呢?让我们边来诵读诗边来寻找答案。 2.词作者介绍:(出示课件)踏雪寻梅词作者刘雪庵(1905-1985)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代表作品踏雪寻梅红豆词长城谣等等。 3.屏幕中出现诗中的生词解释 A、“霁”雪后放晴。(温和的暖阳使人心情愉悦) B、“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灞桥一般修建在城郊或乡村,这样的地理位置烘托出安静的氛围) C、骑驴表现文人雅士的儒雅、怡然自得 D、响叮当驴铃的响声衬托更加幽静的氛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铃儿的响声离我们越来越近,离作者向往的梅林越来越近,心境更舒畅) E、好花采得瓶供养找寻到知己,发自内心的感叹,抒发作者对梅花的由衷热爱 F、伴我书声琴韵采枝腊梅,伴我读书弹琴,共度这幸福美好时光,作者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培养像梅花一样不屈的品格。 (三)朗读歌词师: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一枝枝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笔描绘冬天,描绘不畏严寒的腊梅。瞧,那骑驴的雅士在为这美丽的雪景所陶醉,好像在呼唤我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呢!同学们,就让我们根据作者所描述的意境来读一读这首踏雪寻梅。 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介绍曲作者黄自,出示课件。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三、实践 1.教师范唱歌曲踏雪寻梅(用XXXXX音型伴奏) 2.出示歌谱(课件)学生随乐用lv哼唱旋律。 3.学生随琴视唱曲谱。教师及时鼓励、纠正、评价 4.学生找出难点,教师引领,突破难点。 5.视谱唱词。 6.表现歌曲 、请同学们思考,你觉得,哪一句应该唱的强一些,为什么?01357.6365好花采得瓶供养师:“好花采得瓶供养”这一句,发自内心地感叹。抒发作者对梅花由衷的热爱。哪一个字唱得更强些呢?“花”,(力度记号强,用f表示。曲谱中出现记号) 、师: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如果要表现驴儿从远处慢慢走近的铃声,怎么演唱?(力度作渐强处理) 、师:之前我们就讲过,在歌曲的演唱中,曲谱上的记号非常重要,它能够告诉演唱者,如何唱好歌词。我们再来看一看,还有哪些记号? 、师:歌曲开始部分以叙述性的口吻来演唱,表现轻松、悠闲骑驴赏花的情趣。用中弱的力度演唱。让我们一起唱唱看看。教师点评,示范。 四、拓展: 1.播放导入时的踏雪寻梅课件(活泼欢快)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课刚开始时听到的那个版本,比较我们自己演唱的这个版本所表现的意境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即兴点评。(前者活泼欢快,有点像骑着马在采花,而后者更像骑着驴在寻花,表现出了歌曲的不同的意境。中国的诗词讲究的是含蓄美和意境美,这首艺术歌曲踏雪寻梅词曲都堪称经典,我们听到的很多的版本速度偏快,表现出非常活泼、欢快的情绪,但实际却忽略了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我们常说演唱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歌曲所表达的真实内容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我们应该尊重作品,尤其对经典作品更应该安静的审视。) 3.根据作品的意境再次演唱歌曲(有控制,内敛的表现) 4.师:尾声老师做了一点点修改,同学们听一听,谈谈感受(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共度好时光,共度好时光)生:表现赏花人骑驴渐行渐远,同时也引发人无限遐想。 五、小结:师:今天的我们一起学唱了踏雪寻梅这首歌,其实关于“踏雪寻梅”这个词,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传说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孟浩然经常骑着驴子在江边走来走去。他时而抬头远眺群山,时而低头俯视江面。来往的人们好奇地向:“浩然公,天气如此寒冷,您一个人在这里走来走去,干嘛呢?”孟浩然乐呵呵答道:“我在这里寻梅”。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实际上孟浩然是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寻找写诗的灵感。所以后来唐代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诗句在霸桥风雪中的驴背上。”仿佛告诉人们下雪天骑着驴子在灞桥上走过就能写出好诗来。所以古代好多文人雅士都喜欢骑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