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自我检测童趣1、童趣节选自 ,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项为之强_ (2)果如鹤唳云端_ (3)捉虾蟆,鞭数十_ (4)盖一癞虾蟆 3、选出对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细察其纹理(细小)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C、方出神(正)D、徐喷以烟(慢慢地)4、下列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 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驱之别院 盖追先帝之殊遇5、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蹲其身,使与台齐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见藐小之物必细查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7、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 )A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怡然称快8、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9、本文第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丰富想像: 仔细观察: 10、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论语十则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 吾日三省吾身( )二、解释句中加粗的词。人不知而不愠 (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乎 ( ) 学而不思则罔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 是知也 ( )诲女知之乎 (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三、下列句子中的“而”:表顺接关系的有_, 表转折关系的有_,表并列关系的有_。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 D. 任重而道远E学而不思则罔 F择其善者而从之 四、填空。1论语主要是记录_及其_言行的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2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五、 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 , _。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6、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7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 _?_,_?8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 并阐述为_,_。六、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各一句)学习方法_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 八、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1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C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4“一切乌有”中的“乌”意为_ _,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_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译:_ 6用课文原句回答:“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7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8、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咏 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诗文)。俄而雪骤(急),公欣然(高兴地)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兄女曰:“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顺着,随着,趁着)风起。”公大笑乐。即(是)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刘义庆 编著的 世说新语 一文。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翻译文中标有序号和横线的句子:、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 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5、主讲人对谢道韫、谢朗的答案优劣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你认为他笑什么?你能否发挥想象,补充主讲人笑后所说的一句话吗?答:(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2)“笑”前喻,“乐”后喻。(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7、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 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儿女:古:子侄辈 今:儿子女儿拟: 古:相比 今:模仿因: 古:凭借 今:因为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答曰:“待君(您)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丢下)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2、翻译文中标有序号和横线的句子:、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先走了。”、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不守信用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理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无信 无礼,课文从而想告诉我们“信”“礼”的重要性的道理。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答:肯定: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众骂子的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想得太多,只是表示他强烈的义愤,符合儿童的心理。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对七岁的小孩不应求全责备。否定: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6、你能写出几个古代少年机智聪明的故事吗?(写出标题即可)答: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岳柱八岁指瑕 12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元方是一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的孩子。元方并非无礼,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或: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1、本文选自 战国 末期著名思想家 韩非 的著作 韩非子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解释加点的字。其子曰 其:他的。 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说。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丢失。 而疑邻人之父 之:的。4、翻译文言句子。天雨墙坏。 译文: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其家甚智其子。 译文: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5、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填空: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D )A、其家甚智其 B、马无故亡而入C、其马将胡骏马而归D、暮而果大亡7、简析“而疑邻人之父亦云”中“亦云”词的作用。答: 既简洁又深刻地说明邻人之父的忠告与富人之子的所言毫无二致,为下文出现的荒谬结果埋下了嘲讽之笔。 8、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请展开你合理的想象。9、“其子”与“邻人之父”同样的先见之明,为什么“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答: 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或与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看法:从消极方面说,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从积极方面讲,听意见只应听正确与否,而不能看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精通)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此何遽( 就)不为(是)福乎(呢,吗)?”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有很多)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而折( 折断)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经过)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此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 保全 )。1、本文选自 西汉 (朝代)淮南王 刘安 编著的 淮南子 ,此书又名淮南鸿烈。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其邻人之父亦云、人皆吊之 、故时有物外之趣 、驱之别院A、 B、 C、 D、4、“近塞上之人”遭遇了哪几件事?(用原文回答)答: 马无故亡而入胡 堕而折其髀 5、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写出文章的寓意: 祸福得失在一定下可以转化。 7、关于福祸得失互相转换的辨证关系,中国有许多名言俗语作了精辟的概括,你能说出几句吗?答: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福相倚 因祸得福 8、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祸福”谈谈看法。答: 结合一实例,围绕寓意阐明“祸”与“福”二者关系即可。 9、“多读课外书是好事”,读过塞翁失马的故事来讨论这个观点,你觉得怎样说才最全面呢?答: 只要把握住好事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坏事这一基本道理即可。“坚持多读是好事”的观点对;“要适当多读,不要妨碍课内学习”的观点也对。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自我检测伤仲永(王安石)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E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人F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G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H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填空。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说明了 。4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5、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7、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8、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9、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具体作法又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10、请用一句名言或诗句劝仲永或他的父亲: 木兰诗一、 给下列加线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机杼 ( ) 鞍鞯 ( ) 胡骑 ( ) 金柝( )pi头 ( ) 扑shu ( ) 雄 c ( ) 阿z (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木兰当户织( ) 愿为市鞍马( )旦辞爷娘去 (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 赏赐百千强 ( )木兰不用尚书郎 ( ) 对镜帖花黄 ( )昨夜见军帖 ( ) 愿驰千里足 ( )三、 填空:1、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3、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4、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7、诗中的“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持日久,激烈悲壮。8、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一句诗文。四、写出下列诗句的大意。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五、 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孙权劝学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4分) 录毕,走( )送之,不敢稍逾约 尝( )趋百里外 蒙乃( )始就学 及( )鲁肃过寻阳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蒙辞以军中多务 3.甲文是通过 和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 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5下列多义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B若 孰若孤 或以钱币乞之 若为佣耕C. 过 及鲁肃过寻阳 D见 见往事耳 人恒过,然后能改 有时见日6下列对句中加线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7简答(6分)(1)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8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3分)成语: 启示: 9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答: 口技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尽而已。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 不能名其一处也 2、解释多义词: 乳:1.妇抚儿乳( ) 2.儿含乳啼( )绝:1.以为妙绝( ) 2.群响毕绝( )妙:1.众妙毕备( ) 2.以为妙绝( ) 指:1.手有百指( ) 2.不能指其一端( ) 作:1.有鼠作作索索( ) 2.百千齐作( ) 坐:1.满坐寂然( ) 2.众宾团坐( )意:1.收族为意 ( ) 2.宾客意少舒( )3.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4.意暇甚( )其:1.其夫呓语( ) 2.不能指其一端( )犬:1.遥闻深巷中犬吠( ) 2.其一犬坐于前( )止:1.絮絮不止( ) 2.止有剩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文章结尾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各有什么作用? 5、文学常识填空口技节选自_ ,虞初新志是清代_编选的_小说,口技的作者是_,字_,_朝顺治年间进士。6、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各题(1)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_描写。宾客们“几欲先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_。(2)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953-2025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 GB/T 45971-2025影像材料相册持久性和耐久性的试验方法
- 儿科学测试题及答案-免疫性疾病
- 2025年美容美发师招聘面试题及答案参考
- 2025见证取样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法律法规)复习题及答案二
- 2025年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汽车销售市场招聘笔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桥梁修补专业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桑葚养护知识培训课件
- 汽车销售劳动合同书
- 湖北武汉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0-2024)
- 中学学生会检查细则说明表格
- 新初一家长培训会课件
- 小儿哮喘病护理
- 中华护理学会老年人误吸的预防团体标准解读
- 日光性皮炎的临床特征
- 中建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
- 《头发头皮生理学》课件
- 数据中心暖通培训
- 有限空间专项安全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