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 届高一地理期末备考复习 拉练 11 必修 2 第六章 1 必修必修 2 2 第六章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一高一 班班 第第 小组小组 姓名 姓名 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斩伐养长 不失其时 故山林不童 而百姓有余材也 这段话体现了可 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 2 右图中 号码的含义分别是 A 经济系统 生态系统 社会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B 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C 社会系统 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D 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 生态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右下图反映了 9 月份 30 S 80 S 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下图 回答 3 4 题 3 随年份的推移 臭氧总量 A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 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 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 随大气 CO2浓度而增 4 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 平流层气温降低 C 酸雨区面积缩小 D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2009 年 2 月 2 日是世界湿地日 其主题是 上游到下游 湿地连接 你和我 湿地与森林 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在防洪 抗旱 调节气候 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 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 被称为 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 5 6 题 5 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围湖造田 森林破坏 滥捕乱杀 兴修水利 环境污染 A B C D 6 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 不合理的行为有 A 修筑梯田 固定耕地 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 停止挖沙 打坝蓄水 恢复沼泽地 C 利用文化生态优势 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 加大投入 进行改造 建湿地公园 7 我国西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 天长日久变得 面目残破 这主要是因为 A 酸雨淋蚀加剧 B 紫外线辐射强烈 C 沙尘暴频繁肆虐 D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有一些干涸湖底 常因干缩龟裂 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 使之日益增大 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 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 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 读雅丹地貌示意图 回答 8 9 题 8 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水资源利用不当 B 围湖造田 C 过度樵采 D 过度农垦 9 下列环境问题 与湖泊干涸原因相同的是 A 大气污染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B 森林锐减 臭氧层破坏 过度捕猎 C 海洋污染 噪声污染 物种灭绝 D 土壤盐碱化 全球变暖 放射性污染 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止年份 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与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 完成 10 11 题 注 图中统计数据截至 2000 年 地区超载起止年份 超载持续 时间 年 年平均超 载率 西藏牧区1964 2000 3747 青海牧区1970 2000 3118 甘肃牧区1973 2000 2820 四川牧区1982 2000 1910 2017 届高一地理期末备考复习 拉练 11 必修 2 第六章 2 10 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A 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 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B 2000 年 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率最高 C 从 1980 年开始 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 2000 年 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11 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 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 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 可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 只要控制超载现象 就能够完全控制草原退化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 12 13 题 12 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 a 表示污水处理 b 表示污水收集 B a 表示污水排放 b 表示污水处理 C a 表示水的利用 b 表示水的污染 D a 表示水的污染 b 表示污水处理 13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 可采取的措施有 A 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 增加区内降水量 C 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 增加地下水储量 14 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 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 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 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 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 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读右图漫画 危险 回答 15 16 题 15 漫画中 危险 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 水资源短缺 B 全球变暖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沙尘暴 16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 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 过度开垦 C 除中国外 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 西亚 美国 澳大利亚 D 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 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发展绿色产品 进行清洁生产 避免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 是保 护环境 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据此回答 17 18 题 17 绿色冰箱的推广使用 可以 A 减少 CO2的排放 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 B 减少 CO2的排放 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 C 减少氟氯烃的排放 从而减轻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D 减少废热的排放 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 应 18 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清洁生产只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 B 研制可在自然界中分解的包装袋的过程不属于清洁生产 C 进行清洁生产可将污染预防拓展到生产全过程 而无需回收废 弃物 D 要实现生产过程 产品和最终报废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生活质量是经济 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右图为生活 质量与 GDP 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 19 20 题 19 从图中可以看出 人均 GDP 越高 生活质量越高 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人均 GDP 在 3 000 6000 美元时 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 人均 GDP 在 3 000 6000 美元时 人均电力消耗会有下降 A B C D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 也将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 生态 社会可持续发展 人均电力消耗指数高 生活质量就高 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2017 届高一地理期末备考复习 拉练 11 必修 2 第六章 3 图 3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必然产生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A B C D 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今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结合世界能源消 费构成比例图 回答 21 22 题 21 下列关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能源的消费地位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 20 世纪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主体是煤炭 目前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是因为储量小 开采量减小 未来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太阳能 核能 生物能等新能源 A B C D 22 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调整工业结构 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 使用廉价 清洁燃料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开发利用新能源 关停高能耗企业 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A B C D 下图为 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 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完成 23 24 题 23 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垦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围垦 D 过度养殖 24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缓坡退耕 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修建梯田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全面封山育林 改善生态环境 D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立体农业 2011 年 11 月28 日至 12 月 9 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 大会重点关注了 二氧化碳排放 25 2009 年我国政府提出 到 202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 45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 实现该目标的有 推广太阳能 核能 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增加森林面积 提高单位 GDP 能耗 A B C D 某国 20 世纪后期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及处理构成变化如图 3 完成 26 27 题 26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固体废弃物回收做混合肥料不会造成水源污染 B 回收利用是目前较理想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C 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D 填埋处理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27 图 3 显示该国 A 90 年代中期焚烧处理的垃圾量大为减少 B 90 年代的垃圾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 80 年代 C 90 年代用于回收做混合肥料的垃圾量没有增长 D 90 年代垃圾的回收利用量增长速度最快 近年来 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 展理念构筑产业链 推进产业良性循环 良性发展 实现产业循环升级 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 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 7 完成 28 30 题 2017 届高一地理期末备考复习 拉练 11 必修 2 第六章 4 28 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效益最大化原则 29 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 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A 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B 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 较低的人口素质 D 资金严重短缺 30 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 减轻了环境污染 C 提高了经济效益 D 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 二 综合题二 综合题 31 读我国农业区示意图和生态农业模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与图二生态模式相对应的图一的农业区是 填数字代号 甲 乙 丙 丁 2 在下列地区中 与我国农业区示意图中 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 A 美国中央大平原 B 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 C 巴西高原 D 尼罗河三角洲 3 下列国家中 与我国农业区示意图中 地区重要的糖料作物一样也可以大量种植的是 A 美国 B 新西兰 C 加拿大 D 古巴 32 下图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 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