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笛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笛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笛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笛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体会人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2、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二、倾听笛声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知道朱丹拒绝吹奏欢快的乐曲,挥泪悄然离开考场,朱丹是不是不会吹奏欢快的乐曲呢?(生答)夜晚他又来到了哪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来到这,做什么呢?(吹木笛) 那么,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首木笛曲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2、生读,生答,随机课件演示这段文字: 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3、你认为哪些词语是描写这段木笛声的呢?4、生答,相机出现课件:悲凉凄切、如泣如诉。生读,师纠正 “脉管滴血(xi)”。5、师范读,引导想象:听老师读这两词,你想像好像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6、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悲凉凄切 如泣如诉7、朱丹,你在考官面前不肯吹奏欢快的乐曲,为什么现在在纪念碑前却吹奏出悲凉凄切的笛声?(你能把课文前后的内容联系起来,问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了不起。)8、师生从考前对话中,了解,找到答案。9、交流。二、品味泪水 1、我们先循着朱丹的笛声去寻找朱丹的泪水,可以这么说,朱丹从抽到演奏一首快乐的乐曲闪过了一丝悲戚到取消资格后涌出苦涩的泪水是因为(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2、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朱丹这样想着,他的脑海里浮现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堪回首的血泪史课件出示兵林史话-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观后生谈感想。师补充: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了我们300000万同胞,约12秒就有一个生命在消逝。(课件屏幕继续呈现:)屠杀持续了 (师引读)/ 40多天 / 近1000个小时 / 大约60000分钟屠杀了我们300000万同胞,约12秒就有1个生命消逝。短短的12秒钟,在南京城就有一个国人鲜活的生命结束了,这难道仅仅是几个鲜红的数字吗?这是什么?(给足学生时间,学生充分回答,是国难)3.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啊!12月13日是国难日。朱丹拥有满腹的艺术才华,又是如此地热爱他的木笛,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把木笛从绒套中取出又放进,放进又取出。但是在这一国难日,他又怎能让自己最心爱的木笛流淌出快乐的音符呢?不,当然不可以。来,拿起你的书,酝酿一下情绪,我们共同走回考场,跟老师对读考场上朱丹和大师的一段对话,去感受朱丹内心的痛楚和决绝。4.师生对读923自然段,朱丹向主考席.5.师深情小结:就在这段话中,朱丹放弃了什么?(生答:人生中一次最好的机会)他又在坚守什么?(生答) 尽管他不想、不忍放弃自己的艺术前途,但是他更爱自己的-(祖国)别说是小小的艺术前途,为了祖国的尊严,即便是他的生命,如果需要,他也会-(奉献出来)6.不容置疑的爱国之情(相机板书),没有任何的卑微,没有任何的怯懦,有的就是不可动摇的坚决。尽管音量不大,却掷地有声,却铿锵有力。好一个铮铮铁骨的青年啊!三、再感倾诉师:让我们在朱丹的痛楚与无奈中徘徊游走,不要离开。大师不理解他,他满腔的悲伤和委屈又能向谁倾诉呢?坠落的片片雪花加更加重了他内心的悲伤,此时的他想去哪?想做什么呢?(他径直走向了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1.临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回答,师引读,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读相机课件出示: 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背景为蜡烛方阵)(令人动容、给人慰藉的画面)2.请把你的眼睛闭上,伴随着老师的描述,让我们一起用心去看,用心想像,这段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深情范读:“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同学们,睁开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几个关键词曙色萌动、蓓蕾初绽、红烛泪)生自由回答。师相机评价:红烛泪的双层含义1、蜡烛滴下的滴滴烛油。2、孩子们对30万遇难同胞同情的泪。引导“自发”,它在强调什么?(自己走出来,自己站出来,唯其自发,唯其自觉,它才彰显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才是来自自然的力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让我们再来字字入心地读读这一自发起来的烛光方阵吧!3、也许这一天在祖国的长城内外,在大江南北,还有许许多多自发的幼松林,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哀思。板书: 寄托哀思 ( 边板书边说)朱丹看到了这一片莹莹烛光,(板书:红烛泪)看到了这片幼松林,看到了这滴滴红宝石般的泪。他被这一令人动容、给人慰藉的画面深深打动了,此时此刻,他最想干什么?连问三次,生回答:吹木笛。4、是啊,朱丹伫立雪中,从绒套中小心地取出心爱的木笛,抖落了上面的雪花,把心中的千言万语化成了一首曲子5、课件播放江河水幽幽的笛声,乐声如泣如诉。曲子响了一半,在笛音的背景下,屏幕慢慢出现:师:笛声化作了这样一段文字6、A.初读句1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音乐一直响)师起头,生接读 B.结合南京大屠杀来谈后再读句1: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啊!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遗忘这段历史,而朱丹作为一名南京人,他的亲人或许也曾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这一天,他心里有哪怕是一丝丝的欢乐吗?(没有一丝一豪的快乐,心中装满了悲伤,眼中涌出了滴滴不被人理解的泪水,他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走起来笛声。)自然过渡:是的,这幽幽木笛声在夜空中回旋,在雪花中盘旋,(相机板书:木笛声)你们都听到了这伤心的哭泣声。朱丹,由此说来,你就尽情地吹吧!一曲完毕,还请你来读读由你的笛声改编的一首凄美的小诗 : C改成小诗,升华读句1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请两个学生读,评价:1、笛声在你的口中显得激情涌动了,2、我听出了你的笛声中还有悲愤之情)师:在莹莹烛光中,在曙色萌动中,在蓓蕾初绽中,在无声晕染中,在红宝石般的泪中,朱丹用笛声倾诉着,读小诗四、如泣如诉,于忧郁低婉中印证国魂1.孩子们,从朱丹的角色中走出来吧!我们试想一下:如果那位赫赫有名的丹麦音乐大师目睹了这一切,听到了这如泣如诉的幽幽木笛声,他会做何感想呢?(朱丹为不忘国耻,纪念遇难同胞,大好青春时一次最好最重要的机会都主动放弃了,真是好品性,好骨气啊!)生简答。 其实故事并没有结束,那位外国音乐大师一直跟在朱丹的身后,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最后的四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你听懂了什么?生读听后回答:朱丹被乐团破格录取了。2.显然,大师是被打动了,大师到底是被什么打动了,还被谁打动了?使他做出如此的决定?生讨论交流,并回答。是的,这一切,大师看得真真切切。朱丹是一位爱国的青年,所有爱国者他们心中永远都装着国耻,装着死难的同胞,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