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过程和方法: 朗读法、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孔子)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整体感知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读懂人物。明确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大家读后一定发现了,很多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十则都是孔子说的话吗?曾子和子贡是谁?由此可见,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3、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在童趣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疏通文言文有几种常用方法,如查看法、加字法,换字法等。今天这堂课,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你们,好吗?请同学们接下来利用这些方法,自主学习,也可以和同伴讨论互助,来疏通这5则。在疏通的过程中要注意加点的关键词。)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 “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解: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1)学生思考: 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2)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 第二课时 一、 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后五则: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解: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 4、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山租赁仓库合同范本
- 玻璃幕安装合同范本
- 商业房屋出售合同范本
- cfr的运输合同范本
- 盐城市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营销管理合同范本
-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残疾人保障体系的构建
- 漫画产业发展现状与文化影响分析
- 2025年八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阳泉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乳腺癌图文课件版
- 大学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 原材料不合格预防措施
- 2024-2025年江苏专转本英语历年真题(含答案)
- 高压氧护理进修汇报
-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 2024年微信小程序开发与代运营合同
- 2024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之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合作协议
- 【电气施工】工业厂房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服务合同
- 《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卷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