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寨中学文开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措施浅析-》Word-文档_第1页
郭大寨中学文开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措施浅析-》Word-文档_第2页
郭大寨中学文开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措施浅析-》Word-文档_第3页
郭大寨中学文开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措施浅析-》Word-文档_第4页
郭大寨中学文开明《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措施浅析-》Word-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措施浅析凤庆县郭大寨中学 文开明 摘要:农村中学生辍学是制约“九年义务教育”顺利实施的突出问题,也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不仅严重制约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只有齐抓共管、找准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制止,将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不是经济落后,主要在于文化思想、家庭教育、打工潮、社会风气、招考体制、教育体制、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造成。要消除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让辍学生回到学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挖掘其潜藏在学生辍学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农村中学生辍学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关键词:农村中学 辍学 打工潮 读书无用论目前国家实施“两免一补”已经解决了过去学生因交不起书学费而辍学回家的主要因素,但学生辍学率却高居不下。经调查,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不外乎就是社会用人观、家庭成才观、学校育人观而已。一、社会原因造成学生流失。(一) 受打工热潮的冲击,读书不如打工。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很多学生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大多数学生都是和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亲戚生活在一起,祖辈对孙辈的溺爱,导致了学生们适应能力不强,独立性和个性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张扬。加之农村孩子生活不宽裕、缺穿少吃,他们见到其他稍大的青年外出打工回来穿着时髦,有零花钱就很羡慕。这些青年又对他们进行鼓吹读书无用,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收入很高。本来就学习不很好,又喜欢吃穿的学生就开始辍学回家,随同外出打工者到外地打工去了。家长不在家,孩子又不服从老人管理,家里就是孩子说了算。这种现象在寒假间尤为明显,春节过后学生流失人数倍增。就拿某校来说,暑假流失8名学生,而寒假就流失了45名,流失人数超过暑假的5倍多。 最近我对近两年学校流失外出学生作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走出了学校后,办个假文凭,闯到广州、深圳、江苏等地,混入工厂,月薪就达2500元左右。30%左右的学生因家长一直在边远农村做点小生意,孩子辍学回家继承父业,开始经商。15%的孩子辍学回家选个技工师傅学门手艺(钢门窗、修摩托、盖房子、洗车、家政服务、饭店洗碗等),闲时做做工,忙时帮助家庭干些农活,一年挣几千元,维持基本生活没问题。5%左右的女生被家长包办事实婚姻当了母亲。 (二)就业压力大,人才观念陈旧、成材方式单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曾提出“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提案,她表示,自己常年深入农村地区,认为城镇化让每个地方都千篇一律。 她说“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她的提案受到很多网民攻击。加之国家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大、中专毕业生,国家不再分配工作,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后,“读书无用论”强劲反弹。社会现实证明,连本科生、大专生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更不要说中师、中学毕业生了。这无疑给正在送子女读书的家长们劈头盖脸一盆冷水,让他们感觉到送孩子读书前途渺茫,从而丧失信心。社会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无论是招工、招干,还是公务员考试,不够规范。农村孩子片面认为走关系无门,就只有将其拒之门外;而不去正确的分析当今社会只要真才实学、有文化、有水平、有能力又何愁社会无容身之处呢? (三)社会风气差、导致学生流失。学校关心教育学生一周或一学期,回到家里一天或一个假期学生就变坏了。据了解,目前农村初级中学校园周边环境较差,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到学校敲诈学生钱财、收“保护费”、殴打学生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学生感到读书不安全;校园附近的电子游戏厅、网吧、台球室业主,无视国家法律,擅自收留学生,导致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个体小商贩钱迷心窍,向学生出售烟、酒、赌具,让学生染上不良的社会恶习,成为瘾君子。更有甚者,向学生出租黄色书刊、录像带,使青少年学生纯洁的心灵遭受到黄毒的侵害。有些家长亲自带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赌博。于是,无故缺席、逃课便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学习生活对他们毫无吸引力,学生便走出校门,到社会上“混”,导致学生流失。 (四)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低,民族风俗桎梏学生成长近几年国家虽然对少数民族特别是弱小民族加大扶持力度,但没有提高这些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我校少数民族俐侎族学生流失率依然很大。俐侎族青年男女十二三岁进入青春期后就有早恋的习俗,在春冬两季农闲时间,男女青年晚上不回家住宿,在山上谈情说爱过夜。很多女孩读书后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晚上不肯出去,男青年就会在女生家房后打口哨相约,或打电话相约,甚至还保留过去用石块冲击房墙的落后风俗,导致女生受影响而无心回校学习。另外俐侎族男青年有从小抽烟的恶习,到中学以后学校不允许抽烟,部分男生有烟瘾无法坚持读书而流失。二、家庭原因造成学生流失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护航者。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显示,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流失有60%是因家庭因素造成的。(一)农村家长文化低,无坚持供孩子读书的意识。大多数农村家长属于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供孩子读书意识不强,多数情况以孩子说了算。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对待孩子的成长,因而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大器,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及早步入社会自谋生计。同时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有“成龙上天,成蛇入草”的思想,让学生我行我素,随意放弃学业。经常用一句话“想读就读,不想读也罢,将来后悔别赖父母”。孩子就这样自作主张,读书中遇到困难或不高兴就轻易放弃学习,辍学回家。部分家长对孩子辍学不采取劝服或拿出强硬措施。因近几年大多数女青年外出,在家光棍较多,说媳妇难。有部分家长干脆给辍学在家的学生筹办事实婚姻,有的辍学生才十四五岁已经为人父母了。我校近几年辍学学生中至少有8例已经孩子两三岁了,社会对未成年人早育现象置之不理,无人问津。有些家长索性关起家门带上学生到外地打工。有部分家长溺爱子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给孩子买手机,孩子玩手机游戏玩上赢后就无心来学校学习;有的家长给孩子买摩托车,男生在家自主驾车到处玩耍,时间久了无心到校学习而流失。(二)单亲家庭,留守青少年亲情缺失。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缺乏监护,性格孤僻,感情脆弱,缺乏群体意识。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更有一部分学生是“孤儿”,父母均外出打工,有的家长到外地打工后又重组家庭,对家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状况不闻不问,孩子的衣食住行靠自己或者依附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思想教育,谈什么学习,而学校则成了真正的“托儿所”,这一部分孩子,受不了挫折,稍不顺其心,便撒手离开了学校。本校有一名长期留守的初二女生,段某,刚满14岁,在寒假里被同村一男青年奸污后,无心上学,又不敢将实情告诉其外公和老师。开学来了两周,第三周被这男青年以此事挟持外出打工,如果她不从就将被奸污的事外扬,该生只好随男青年外出,该生外公追到县城没找到随即报了警,到现在也找不到该女生。又有一留守女生,张某,初二辍学14岁,家长都在广州打工,多年不回来,孩子跟8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耳朵聋,奶奶身体多病。该女生辍学回家后跟同村男青年谈恋爱,不久怀孕了,等家长知道情况从广州赶回来,小孩已经生小孩了,家长只能给他们办理事实婚姻。同样实例很多,都是家长不关心造成学生流失。三、学校方面的原因造成学生流失(一)学校设备设施跟不上,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目前农村初中办学条件与城市相比还有差距,比如音体美活动室欠缺,校园绿化美化落后,学生宿舍狭窄,教学设施陈旧,这些基本的办学设施不具备对家长、学生就毫无吸引力。于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纷纷涌向城区好的学校择校。留下的大多是家庭条件差,学生基础差,成才意识差的学生。给学校管理带来巨大的难度,某一环节跟不上,学生就只好辍学回家。(二)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造成流失。由于当前学校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上级主管部门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主要看升学指标完成情况和“三率”达标情况。致使学校领导,教师无可奈何,只能采用苦干加蛮干的办法。尽量延长教学时间,增加课时量。教师轮流上阵,学生则处于盲目应考,争先排名的惊恐状态。学校这种近乎非人道的教法,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学生长期淹没在单调、枯燥的学习中,毫无自身发展的空间,个性得不到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从“乐学”转为“辍学”。(三)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学生流失。目前,农村初中,师资结构极端不合理,学中文教数学、学数学教英语的现象比比皆是。每年都有一些骨干教师进城区学校或改行,新分配的特岗教师专业不对口,加之经验不足,工作环境又差,部分特岗教师条件较好,独生子女,分配到偏僻农村工作,环境差马上就辞职走人,造成教师提前流失。我校近五年内相继有5位特岗教师辞职离去,5位改了行;有的教师勉强留下,培训一时跟不上教学质量低。学生上课根本听不懂,在教室里“坐飞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完全被老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所抹杀,学习兴趣无法提升。进而厌学情绪普遍高涨,流失率增大。(四)教育体制不健全,万事以考定终身。目前教育处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过渡期,学校一边穿着素质教育的外衣一边是应试教育快马加鞭。为了片面追求分数,“学困生”、“双差生”压力过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素质教育之风此起彼伏。但在现行的高考、中考制度下,学生能否上高中、大学,仍然全凭考试分数。所以学校教育仍然还是应试教育这面大旗。加之,农村初中与城区初中一把尺子评估,每年能够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人数成了一个学校质量是否达标的标准。大多数学生到了初二、初三,知道自己成绩不很拔尖,便萌生了辍学念头。日积月累,“学困生”、“双差生”被部分争名夺利的教师遗忘,有部分教师违反师德规范或违法体罚或变相体罚 “学困生”、“双差生”。他们不但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反而会被视作“包袱”“累赘”,对他们不加以引导,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让这部分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到了初三职教分流将“学困生”、“双差生”分流到职教班,这种学生分流、丢包袱、弃差生的作法,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格的自尊心,致使他们被迫接受中途退学的残酷现实。(五)学籍管理不规范,学生择校自由行。这也是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目前城乡差距大,不少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要让子女将来有好的前程,必须把孩子送往城镇学校就读。城镇学校占据天时、地利、人才广的优势,海纳百川,只要是学生便大开方便之门。少数学生在甲校违规违纪呆不下去,以各种理由转到乙校。转去转来,学生酿成了自由散乱的恶习,社会的不良风气加以侵蚀,便造成了“几不管”的学生,及早步入社会。另外,近年来,职校分流招生的兴起,他们到边远、偏僻、文化底蕴不深的农村“抢生源”,采用各种手段,抢走了一大部分尚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的学生。据调查,这些未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学生,步入“中等”教育的队伍中,无所事事,成绩不好,加之管理缺失,不久也就辍学回家,浪荡社会。四、控制学生流失的措施综合造成学生流失、辍学的社会、家庭、学校因素,要改变这些不良现象,控制学生流失,真正巩固“两基”成果,实施“两全”普九,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研究。1、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育吸引力。控制学生辍学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更是教育内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教育行政机构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现在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然而样样以考试分数衡量学校、教师、学生,严重忽视了农村与城市、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异。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发达地区学校,执行相同的教学计划,使用相同的教材,其结果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学生感到学习困难,难以达到所规定的要求。二要规范办学行为,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主导观念和“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学生中心观念,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尤其要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废弃单纯以文化课程或主要学科成绩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教师育人水平和学生素质发展的不规范做法。同时,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减负的各项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确立自己的全面素质。三要改革课堂教学手段。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彻底摒弃教师“教死书”和学生“读死书”的应试模式,构建全新的适应终身教育大潮的素质教育模式。四要因材施教。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分流施教,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义务教育的双重任务,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新生,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五要强化师德教育,严禁歧视后进生和学困生,严禁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因教师教育行为不端造成的学生流失,要追究责任。六要认真实施防差转差措施。建立差生转化档案,尽最大努力防止因学生学习差造成的流失。2、强化政府责任,实行目标管理。一是要建立“控辍”目标管理机制。做到县政府与乡镇政府与村两委与家长签订目标责任书,教育局与学校与教师与学生分别签定目标责任书。达到政府抓入学,家长包入学,学校抓巩固,切实形成全社会依法“普九”的责任保障体系。二是建立执法检查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在一定时期内把制止辍学列为工作重点,加强经常性检查,对有关部门和学校的责任目标执行情况,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列为主要负责同志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三是运用法律手段,坚持限期入学。每期开学,以学校为主,组织教师深入每个流失学生家庭,耐心动员学生返校,未到校学生由政府发“限期入学通知书”,责令家长履行其义务,对拒不执行的家长进行依法处罚。3、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教育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