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 (2).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 (2).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 (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一路梨花彭荆风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 2、学习本文精妙的构思。 3、学习雷锋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主题,学习巧妙构思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1.导语:雷锋,他是助人为乐精神的化身。 虽然他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今天我们学一篇文章,让我们再一次记起这个伟大的名字吧! 2.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1952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1956年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二、 学生自学1.识记字词撵(nan) 驿(y) 陡(du) 篾(mi)陋(lu) 修葺(q) 恍惚( hung h) 麂(j) 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问题: 课文写了哪些人?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时间跨度有多久?说明什么问题?【交流点拨】“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并一起休憩小茅屋。一群哈利小姑娘照看小茅屋,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跨度十多年,表明雷锋精神广泛传播。三、讨论交流1.文中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有四处:(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小结: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2.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交流点拨】题目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是以物喻人,使自然界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在内容上点出了雷锋精神之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了主题。 3.“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着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设置了几次悬念,发生了几次误会? 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设置了三次悬念,两次误会。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形成了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读来很有味道。三、 小结拓展1.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小结:本文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2、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或者事体现了雷锋精神,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雷锋精神? 结束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让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