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 《春》 朱自清 (2).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 《春》 朱自清 (2).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 《春》 朱自清 (2).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 《春》 朱自清 (2).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 《春》 朱自清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 春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2、 理清思路,绘出五幅春景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 分析五幅图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4、 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重点)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散文春。(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朗润(rn) 水涨(zhn) 捉迷藏(cn) 应和(h) 烘托(hn tu) 酝酿(yn nin)薄烟(b) 黄晕(yn) 蓑衣(su) 2生词注解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朗润:明亮润泽。赶趟儿:赶得上。文中指凑热闹的意思。酝酿:造酒发酵的过程,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文中形容鸟儿互相逗引的热闹场面。黄晕:昏黄不明亮。舒活:舒展,活动。3作者名片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背影等。4背景追溯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有改动。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使得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了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散文名篇。作者写此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文中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表现鲜明。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理清本文思路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27)分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请班里两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本文是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望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天喜爱的欣赏之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的情感要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总结: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2)文章遣词造句贴切优美,你最喜欢哪些?谈谈看法,进而可仿例造句。学生可能提出的例句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教师可设置情景让学生充分想象: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吗?(教师总结:“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教师提示: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请仿照这个句式造一个句子。比如:蝴蝶满天飞:五彩的,亮色的,暗色的,聚集在空中像姑娘,像花朵,还羞答答的。“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开”呢?说出你的理由。“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解释为“炫耀”,含贬义。在本句中还可以这样理解吗?为什么?“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句中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感觉吗?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如果将这一句改为平实说法“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表达效果怎样?你认为会有什么区别?(二)深层理解1由阅读提示得知,本文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文中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点拨】课文的第27自然段。其中第2自然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5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依次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可称之为“春之五图”。(板书加点词)2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1自然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在语气上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点拨】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教师适当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样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板书加点词)3朗读第810自然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点拨】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地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春天的“新”“美”“力”(适当补充比喻的有关常识)。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颂春,着墨于意。小结: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在上课的学习中,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领略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下面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朱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图画的。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一)精读课文1赏析“春花图”集体诵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绘写春花,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点拨】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情态;比喻、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以形象喻色彩,使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2)“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是写野花之多吗?【点拨】这是用“眼睛”“星星”作比喻,写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3)这段文字的立体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点拨】首先,这一段的行文由树上到花下再到遍地,很有层次感;其次,这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结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里的甜味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相映衬。(4)试举出本段中选词准确精当的例子,你能尽可能多地举出一字传神的诗文事例吗?针对同学们的讨论和推举代表的回答情况,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明确:【点拨】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可用“叫”同义替换,但“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体现不出沸腾喧嚣的热闹景象。作者着一“闹”字,除了声响外,还有沸腾的热闹景象,内涵丰富,境界全出。一字传神的佳话,同学们会举出唐代苦吟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故事,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踏花归来马蹄香”“天街小雨润如酥”“处处闻啼鸟”等。2赏析“春风图”无疑,在草、花、风、雨的景致中,风因其无形、无味、无色是最难绘写的,而朱自清先生却以他细腻的观察静心体悟,抒写得和谐优美、有情有感。请问: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尽显其妙的?【点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南宋释志南“吹面不寒杨柳风”,又以“母亲的手”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感到春风的柔和。3合作解读“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把打印好的以上三幅画面的讲义资料分发给各个学习小组长。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结合讲义资料合作探究选定的画面的写景特点。然后小组长到讲台前交流本组的评述意见,限时5分钟,鼓励学生创新表述,鼓励用多种形式表达个人理解,如绘画作品、舞蹈(形体)动作等。教师予以点评。讲义资料如下:春草图。先正面,后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问: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写小草的情态的?春雨图。“可别恼”,口语,显得特别亲切有情趣。问:江南春雨的妙处在哪里?三个比喻怎样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迎春图。全段用短句。问:为什么要引用俗语?(二)走进语言1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色的,作者如何把它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色?【点拨】春风本是无色无味的,正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触觉、嗅觉、听觉等多角度对春天进行了描述。作者首先撷取了一个令人倍感亲切的生活化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然后以极细腻的笔触,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最后写春风中的乐音鸟儿的婉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2本文结尾处的三个比喻句有何深刻含义?【点拨】三个比喻句,从不同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的特征,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把春天比作“娃娃”,因为春到人间,给人带来希望,具有“新”的特征;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为春天美化了人间,让人感受到活泼可爱,具有“美”的特征;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