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伸长量计算方法.doc_第1页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伸长量计算方法.doc_第2页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伸长量计算方法.doc_第3页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伸长量计算方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5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伸长量计算方法中成煤炭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郑尚军 邮编:610072提要本文对后张法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采用计算器编程列表计算,一束筋分段计算伸长量,全束迭加求和。对各段起点张拉力、平均张拉力和终点张拉力的概念理解和计算方法,有分析探讨之见。有列表计算示例,为此类施工复核验算提供参考、借鉴。一、前言先张法预应力筋,为无管道摩阻的直线筋,不存在平均张拉力的问题,直接用图纸张拉力按总长计算伸长量,计算简单,不作赘述。以下只对后张法伸长量计算作一小结。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要求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制。对于施加张拉力,只要千斤顶校验准确,按规程操作,张拉吨位,易于控制。但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以内,有时不易达到。除了检查机具和工艺操作外,再对力筋的断面和弹性模量进行检测,并对设计提供的理论伸长量进行复核计算。这一复核计算工作,施工中是必要的。在某大桥166米三跨连续箱梁施工中,预应力张拉朿种类很多,有些的较长且弯点较多的力筋,双控制难以达到,实际伸长量偏小。除采取其他措施外,首先对设计伸长量进行详细验算。由于计算公式烦复且位数较多,以各段计算累加,大量数据且零乱,只整理最后结果,计算过程杂乱无章,第二人难以清理复核。采用计算器编程列表计算,将已知数输入,立即得出需要的结果,一目了然,计算者轻松愉快,也易于他人复核、审核。故将此计算方法整理如下,为以后此类计算提供参考或仿照。二、力筋平均张拉力PP计算公式 桥规P339附录G8精确计算公式PP=P1-e-(KX+ ) ( / (KX + ) -(1)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344表1033简化计算公式:PP=P1+e-(KX+ ) / 2 -(2)式中符号意义:P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段张拉的曲线筋按以上(1)式或(2)式计算。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一束曲线预应力筋,一般由若干直线段和曲线段共同组成的,由于孔道偏角和摩阻系数不同,各段的张拉力即不等,采用分别计算。這里提出一个“起点张拉力”、“终点张拉力”和“平均张拉力”的概念:进入结构第一段起点张拉力为设计张拉力,第一段终点张拉力,也就是第二段起点张拉力,即上一段终点张拉力=下一段起点张拉力,(见图一) 把每段预应力筋的张拉力,近似看作线性关系递减变化,故每一段的点张拉力,可按起点张拉力、平均张拉力推算而得(见图二),对下式不难理解。 P终=P平-(P起-P平)=P平-P起+P平=2P平-P起P终计算段的终点张拉力(N);P起计算段的起点张拉力(N); P平计算段的平均张拉力(N);X计算段的钢筋长度(m);计算段的曲线切线偏角。由图纸已知条件可算出角度,再化为弧度(rad、弪)。(提示:1。=0.0174533弪)。预应力筋与孔道壁摩擦系数,参见下表: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见下表:系数k、值表 (桥规附录G8)孔道成形方 式K 值 值钢丝朿、钢绞线、光面钢筋带肋钢筋精扎缧纹钢 筋预埋铁皮管 道0.00300.350.4 抽芯成形管 道0.00150.550.6 预埋金属螺旋管道0.00150.200.25 0.5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L计算公式:L=PPL/APE P式中符号意:L理论伸长值(mm),按上式计算。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按上页公式计算;L计算段预应力钢筋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即1.952.0105mpa)。四、计算器编程:(CASIOf(x)4000p计算器)。(用简化公式)字母代表意义:A:代表计算段起点张拉力;B:代表计算段平均张拉力;C:代表计算段终点张拉力;X:代表计算段钢束长度;:代表计算段曲线的切线偏角(弪);L:代表计算段理论计算伸长量(即为上式的L)。“A”:?A:“X”:?X:“”:?:“B”A(1e(0.0015X0.25)2B“C”(2BA)“L”BX420(77步)程序中的字母、数字说明:0.0015选定的k值;0.25选定的值;420为下面例题有关数值和单位換算而得,目的为减少编程步数,简化编程,同时减少输入按键次数。如本例:A:140mm2;E:2.0105;P1KN=1000N;X:1m=1000mm。(PX/APEP)=(P1000X1000)/(140 15根 2 105)=PX/420。五、某大桥箱梁底板预应力(B7束)理论伸长量计算示例1,K、AP、EP,查阅规范、图纸或取于试验报告。2,起点张拉力。初始张拉力为图纸提供的张拉力,以后为前一段终点张拉力作为一段的起点张拉力。3,计算段长度、曲线的切线偏角,由图纸查阅。直线段偏角为0。程序计算器计算:1, 输入起点张拉力A值;2,输入计算段长度X值;3输入计算段切线偏角值(弧度,弪)。则计算器即可:1,输出本段平均张拉力值;2,输出本段终点张拉力值;3,输出本段理论伸长量L。各段求和即为该束的总理论伸长量。 列表计算如下:1、(按简化公式)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计算公式PP=P1+e-(kl+ ) / 2; P终=2P平-P起; L=PPL/APE P计算参数K=0.0015;=0.25;AP=140mm215根;EP=1.96105束 段起点张拉力(KN)(P起)A计算段长度(m)X曲线切线偏角(弪)平均张拉力(KN)(P平)B终点张拉力(KN)(P终)C理论伸张量(mm) L计算执行输入输入输入输出输出输出B7见说明3见图纸见图纸梁端: 129305.72502917.5290539.8229054.1870.3492775.32645.627.732645.61.3960.2092575.62505.68.642505.63.9900.0702476.52447.423.552447.41.3960.2092382.72318.07.9跨中:6231812.4000.0702276.92335.867.2长度合计29.092=58.19m伸长量合计174.5 2 9 358mm说明:1、此表值为梁端头至跨中长,全束长即为2倍。2、本题中为机具中的某个常数,其他算题,不可套用。3、第一段起点张拉力为图纸张拉力,以下各段起点张拉力为上一段终点张拉力。2、(按精确公式)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计算表计算公式PP=P1-e-(kx+ ) / kx+ ; P终=2P平-P起; L=PPL/APE P计算参数K=0.0015;=0.25;AP=140mm215根;EP=1.96105束 段起点张拉力(KN)(P起)A计算段长度(m)X曲线切线偏角(弪)平均张拉力(KN)(P平)B终点张拉力(KN)(P终)C理论伸张量(mm) L计算执行输入输入输入输出输出输出B7首段见图纸见图纸见图纸 129305.72502917.52904.939.822904.94.1870.3492773.22641.527.632641.51.3960.2092571.02500.58.542500.53.9900.0702471.42442.223.552442.21.3960.2092377.02311.97.962311.912.4000.0702270.72229.467.0长度合计29.092=58.19m伸长量合计174.3 2 9 357.6mm说明:1、此表值为梁端头至跨中长,全束长即为2倍。2、本题中为机具中的某个常数,其他算题,不可套用。3、第一段起点张拉力为图纸张拉力,以下各段起点张拉力为上一段终点张拉力。3、按桥规以总长计算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桥规附录G8公式注解:X从张拉端至计算裁面的孔道长度,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孔道部分切线夹角之和。说明是按直线、曲线总长计算伸长量。取用上表数据:张拉力P=2930KN;力筋总长X=29.09m;切线偏角总和=0.907;其他参数同上表。A, 按简化公式计算:PP=29301+e-(0.001529.09+0.250.907)2=2582.9KN L=(258290029090)(140152105)=178.9mmL=178.92+9=366.8mmB, 按精确公式计算:PP=29301-e-(0.001529.09+0.250.907)(0.001529.09+0.25 0.907)=2567.3KNL=(256730029090)(140152105)=177.8mmL=177.8 2+9=364.6mm五、几种计算结果比较 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