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第1讲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第1讲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第1讲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第1讲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第1讲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1讲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一 梭伦改革1 背景 1 政治危机 贵族的专权与剥削 使 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 新兴的 不满贵族统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未能解决社会矛盾 平民 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2 经济要求 工商业的发展要求平息矛盾 结束动荡 3 直接原因 使政治形势异常紧张 4 前提条件 公元前594年 梭伦当选为执政官 萨拉米危机 2 措施 1 经济领域 颁布 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鼓励发展工商业 提倡学习手工技艺 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2 政治领域 确立 公民按财产多寡来享受权利履行义务 创设 提高公民大会地位 组建民众法庭 解负令 财产等级制度 四百人会议 3 特点 1 目的 消除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2 措施 带有 折中 色彩 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3 结果 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又带有历史局限性 4 影响 1 消灭了债务奴隶制 发展工商业的措施 确保了雅典公民在经济上的独立 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使雅典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形成 2 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的措施 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 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 3 促进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巩固了贵族奴隶主 工商业奴隶主 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4 设立四百人会议等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 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5 梭伦依靠法律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 梭伦的价值观及其在改革中创立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 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1 怎样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提示 1 政治上 雅典的贵族专权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平民武装运动 社会动荡不安 2 经济上 尖锐的社会矛盾 严重阻碍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3 外交上 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雅典 问题2 什么是贵族政治 提示 公元前7世纪 希腊君主制被贵族集体当政取代 确立起雅典的贵族政治 贵族制是一种贵族集体领导的制度 必须实行平等协商 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 废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 问题3 雅典实行 解负令 后 是否就意味着废除了奴隶制 提示 并没有废除奴隶制 解负令 一方面有效地防止了贵族兼并土地 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另一方面使雅典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原来的债务奴隶 平民 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雅典公民 但非债务奴隶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 奴隶制在社会中仍然存在 并未废除 二 商鞅变法1 背景 铁农具和牛耕 土地私有制 封建专制统治 百家争鸣局 面 法家学说 2 措施 1 经济 废井田 开阡陌 以法律形式承认 允许土地买卖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国家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 2 军事 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等爵制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土地私有 奖励军功 3 政治 实行什伍 连坐制度 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废除 废除分封制 普遍 4 习俗 塞私门之请 禁止父子兄弟共居 推行 分异 令 世卿世禄制 推行县制 3 特点 1 核心内容是鼓励 农战 和厉行 法治 2 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3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 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 变法措施最全面 为期最长久的改革 4 影响最为深远 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4 影响 1 积极性 政治上 世卿世禄制向 转变 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阶级的支柱 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军事上 提高了秦军战斗力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经济上 从根本上确立了 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赐爵制度 土地私有制 2 局限性 商鞅变法轻视教化 鼓吹 为秦的暴政埋下了祸根 商鞅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特别是 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 商鞅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 文化 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保留有奴隶制的残余 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轻罪重罚 连坐法 重农抑商 问题1 怎样理解春秋战国时期 前770 前221年 历史特征 提示 1 大动荡 战争频繁 诸侯争霸 民族融合 2 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奴隶制 井田制 宗法制 分封制 日益瓦解 封建制度 封建土地私有制 中央集权制 逐步确立 3 大发展 经济 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问题2 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引起阶级关系变化 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 经济基础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问题3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不同点有哪些 提示 1 春秋改革特点 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税制改革 未改变社会性质 仍然是奴隶制国家 2 战国变法特点 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 更加彻底 根本任务是废除世卿世禄制 分封制和井田制 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问题4 如何认识商鞅变法的性质 提示 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体现 1 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 2 废除井田 奖励耕织 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从法律上肯定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 3 建立县制 废除了分封制 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限 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 必修一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必修二的古代经济的发展和必修三的百家争鸣 1 背景 秦国商鞅变法 实力强大 统一全国 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准备了条件 2 内容 1 春秋战国时期 一些诸侯国设郡县 秦国商鞅变法 秦统一后 推广到全国 2 秦国奉行法家思想 商鞅变法中实行的重农抑商 集权等措施都是法家思想的具体体现 主题1梭伦改革 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 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 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 压制它 使它平静 材料二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 他们的荣誉不减损 也不加多 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 也一样 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我拿着一只大盾 保护两方 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材料三我制定法律 无分贵贱 一视同仁 探究1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梭伦的哪些政治主张 提示 政治主张 对贵族的限制 平衡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提高平民的地位 要求缩小贫富差距 节制财富集中 制定法律管理国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探究2 以上材料体现梭伦改革具有什么色彩 提示 具有明显的 折中 色彩 探究3 梭伦为何要 保护两方 一视同仁 呢 提示 调和矛盾 减轻改革阻力 一 梭伦改革的四大特点1 中庸性 折中性 从改革的必要性来看 梭伦要着力协调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 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 另一方面确认财产等级制度 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2 革命性改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整体上改变了雅典的社会结构 触及土地占有和打破贵族专权 3 民主性改革开创了城邦民主政治体制 4 全面性废除债务奴隶制 实行财产等级制 重组国家权力机构 发展农工商业等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措施 二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基1 债务和债务奴隶制的废除 使雅典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小农经济得以长期保存和不断发展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2 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使平民成为国家政权的主宰 贵族逐步处于劣势 这使国家权力下移趋势不可逆转 3 国家机构改革 尤其是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恢复 使主权在民 直接民主 实行法治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和决定国家大事的城邦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4 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促进了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5 发展对外贸易 就必须大力发展海军 保障海上安全 这就必然要提高充当海军的第四等级公民的社会地位 主题2商鞅变法 材料一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深刻地指出 是 社会的转变 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群花怒放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 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那时的思想学术 无论是南派 北派 都富有独创精神 探究1 郭沫若为什么认为 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分析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提示 1 出现百家争鸣 2 原因 经济 井田制崩溃 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政治 分封制瓦解 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 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阶级关系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 私学兴起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根本原因 社会转型期 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材料二 商鞅 为 替 田开 去掉 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 平均 平 治理 斗桶 权衡 丈尺 居 经过 五年 秦人富强 材料三戮力 勉力 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 懒惰 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 官奴婢 均引自 史记 商君列传 探究2 材料反映的商鞅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措施有哪些 提示 1 发展农业 废除井田制 开阡陌封疆 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 2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 3 鼓励耕织 生产粟帛多的 可免除徭役 因懒惰而贫穷的要罚为官奴 互动探究 史记 记载 秦孝公死后 太子即位 守旧贵族诬告商鞅 谋反 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 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提示 评价标准 一场变法或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 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 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1 成功说 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 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提高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 失败说 商鞅之死使变法半途而废 而商鞅变法的内容尽管很多 其实只限于一个领域 即农耕领域 在这个领域内实施的变法也不是实质性的改变 只是在结构上做些增减损益而已 再加上重农抑商 贻患无穷 一 商鞅变法的四大特点1 变法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促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 商鞅变法中实行的废井田 开阡陌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土地等措施就使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2 任何变法都包括废除旧制度 实行新制度两个方面 商鞅在变法中取消了秦国旧贵族的一些特权 如 世卿世禄制 因而遭到旧贵族的嫉恨 但他所实行的新制度 如奖励耕织 承认土地私有等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3 商鞅是法家的著名代表 他在变法中全面贯彻了法家的治国主张 比较明显的有 燔诗书而明法令 普遍推行县制等 这些措施已经带有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的特征 也体现了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 4 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积极倡导者 这一政策在当时顺应了诸侯兼并混战的客观形势 有利于积累实力 但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既直接约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又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轻视商业的传统观念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阻力之一 二 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借鉴意义1 改革是经济发展 国家富强 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只有与时俱进 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国家才会有光明前途 2 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 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 会付出沉重代价 必须坚持不懈 国家才会有光明和前途 3 改革应该重视选拔人才 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4 改革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作保障 强化以法治国 5 改革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 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 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 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 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 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亚里士多德 雅典政制 材料二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 终于 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 他的名字叫梭伦 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 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 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最重要的是 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 哦 我今天公务繁忙 或 天正在下雨 我最好呆在家里 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 参加市政会议 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 人类的故事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 梭伦又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 题 实际上考查了 解负令 颁布的背景和作用 再现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第 2 题 把握中庸的特点 不偏不倚 既赋予了平民参政的权利又保护了贵族的权利 第 3 题 再现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答案 1 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 颁布 解负令 解除了雅典公民中平民最沉重的负担 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 限制土地兼并 巩固了城邦体制 为民主政治奠基 2 颁布 解负令 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 组建 四百人会议 和民众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保护贵族特权 3 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为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 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 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 根据这一制度 富人 不是世袭贵族 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 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 他们可以单独执政 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 即允许穷人 妇女 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 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定权 王觉非等译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 雅典始终遵循着他开辟的这条道路 继续进行一些民主改革 终于使雅典成为一个经济繁荣 国力强大 政治民主 文化昌盛的居领导地位的希腊城邦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 古代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 2 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 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3 梭伦改革后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如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及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第 1 题 要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归纳出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 2 题 要辩证地分析 既要结合改革的内容分析其 智慧 也要对 公正 进行全面的理解 第 3 题 梭伦改革后 雅典民主政治经历了确立 顶峰 黄金时代 的发展历程 答案 1 措施 颁布 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制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包括第四等级在内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2 梭伦改革体现了梭伦高超的政治智慧 梭伦改革的基本路线是取消贵族特权但不消灭贵族 让工商业奴隶主掌握政权 大力发展工商业 照顾平民大众的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梭伦改革并不是完全公正的 由于实行财产等级制 下层公民不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改革以后 贵族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 二者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3 公元前6世纪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公元前5世纪 伯里克利担任首席将军时 雅典的民主政治空前繁荣 3 2013 徐州模拟 有学者认为 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 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 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能得敌首一者 赏爵一级 益田一顷 益宅九亩 除庶子一人 乃得入兵官之吏 商君书 境内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 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 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 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 行之十年 秦民大悦 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战国的风气 从根本上说 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 免而无耻 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 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 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 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 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 程念祺 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概括商鞅军事制度的特点 并分析其在秦国争霸过程中的作用 2 据材料二 归纳商鞅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这种法治思想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 3 据材料三 说明商鞅的 强国之术 对民风有何影响 综合以上材料 简要说明你对商鞅变法历史影响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第 1 2 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 根据材料概括回答 第 3 题根据材料 战国的风气 从根本上说 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 免而无耻 回答对民风的影响 认识从对秦国的利弊两方面回答 答案 1 奖励军功 对杀敌立功者重赏 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在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 严刑峻法 邻里连坐 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3 功利之风盛行 使秦国由弱变强 为统一奠定基础 形成重利轻义 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 容易导致暴政 4 2013 宿迁一模 商鞅以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必法古 的创新精神 对旧制度进行深刻变革 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本 法也 故善治者 塞民以法 不刑而民善 刑重也 刑重者 民不敢犯 故无刑也 而民莫敢为非 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 画策 材料二及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然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域 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说明商鞅的治国策略及目的 对此你如何评价 2 据材料二 概括对商鞅变法持否定态度的依据 不得照抄原文 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第 1 题由材料中 民本 法也 可以看出商鞅治国崇尚法律 目的要从商鞅的阶级出身方面考虑 评价要考虑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 2 题对变法持否定态度 首先考虑变法所触动的是哪些阶层的利益 然后从变法的客观进步作用方面全面评价 答案 1 策略 崇尚法律和刑法 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 目的 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建立新兴地主阶级专政 评价 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严刑峻法会激化社会矛盾 2 依据 破坏了奴隶制 贫富差距拉大 弱肉强食 认识 废除了旧制度 发展了新经济 实现了富国强兵 1 2012 南通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 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 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 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 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 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 置令 丞 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 平斗桶 权衡 丈尺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 获楚 魏之师 举地千里 至今治强 谏逐客书 材料三及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域 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主要列举了哪些规定 试加以概括提炼 逐条列出 2 材料二 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3 材料三中 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 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你如何评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 题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 第 2 题对比材料二 三 分析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回答其评价的共同点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