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oc_第1页
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oc_第2页
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oc_第3页
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传统与现代性【摘要】:自从西学东渐,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儒家传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儒学能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吗?美国汉学家列文森(JosephRLevenson)在其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创制了“博物馆化”(museumization)这一著名比喻,借以说明儒家传统业已死亡。作为一个奔走于全球弘传儒家思想的学者,杜维明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在试图回应列文森的问题,并从文化哲学角度重点探究了儒家传统与现代性的复杂关系。本文围绕杜维明儒家传统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论述大致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在理论层面上重新确立儒家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第一章对儒学传统的创造性诠释。杜维明以儒家内圣之学及其核心价值为诠释的中心,以现代性为参照系或在现代性观照之下,不断抉发儒家传统的普遍性、终极性和现代性。第二章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这是杜维明对儒家传统所展开的创造性诠释的逻辑延伸和必然。较其早期有着突破性的进展,这就是他对多元文化价值的意识、立足于“五四”批判精神和承认儒门淡泊的现状。正是在这样一种意义上,杜维明重新诠释了儒家传统在现代复兴的可能性问题。第二单元在实践层面解决儒家传统的现代价值及其与现代性结合与融贯的问题。第三章东亚现代性与儒家伦理。杜维明着重探讨了儒家传统内在的功能或动力性。仅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可能性,是无法使儒学的复兴获得一种真正的动力的。现代性的文化架构在东亚体现为儒家传统,它具有与西方现代化的精神动力类似的功能,构成现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元素。在杜维明看来,东亚经济新崛起的实践证明,儒家伦理同样包含有导致经济增长的“未预期的结果”(unintendedeonsequenees),儒家传统具备现代社会中的动力性功能。第四章“文化中国”与儒学发展。杜维明试图通过“文化中国”的探讨来弥合儒家传统一与现代性之间的分立与断裂。“文化中国”表征的是一种重构的现代性的文化价值,它具有开放性和认同性,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空上的拓展性。杜维明认为,“文化中国”的建构一定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实现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性价值、马列所发展的人文传统和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良性互动。第三单元从全球视野审视儒家传统与现代性结合的意义。第五章启蒙反思与儒学精神。杜维明提出“站在启蒙的立场超越启蒙心态”,要从重建传统与现代性的角度来审视被绝对化、普遍化了的地方性知识启蒙现代性。儒学应当承担起对人类启蒙心态的批判和反省的使命,用儒家融合个人、社会、自然及天道四个层面的人文精神,对治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工具理性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等精神疾病。第六章文明对话与儒家人文精神。杜维明_一仁要探讨了现代世界中文化冲突的背景和儒家的建构性功能。岑代世界的多元性突显和一体化趋势之间的对立冲突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对立。杜维明主张儒学不能仅仅是对西方现千七化模式的消极回应,而是应该积极通过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为建立普仕:性的伦理承担自己的义务,发挥自己的作用。琴于文明对话的观念,儒学的两个基本原则“恕”和“仁”能够为全球伦理提供必要的和有益的智力资源。杜维明认为,所有这些都需要关心政治、参与社会、对文化有抱负有敏感、体现广泛的人文精神的公众知识分子新形象的出现)相对于前辈新儒家而言,杜维明既浸润儒家思想,同时抱持开放、对话和理性融合的态度。他十分善于借西方思想资源为孺家传统的新诊释提供理论架构,而他亲眼目睹的东亚社会现代化新崛起的事实,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根据。从杜维明的新儒学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主要思想取向:第一,从思维角度,传统与现代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存在形态,弃置、割裂传统在思想)_几是幼稚的,在方法上是错误的,这种思维方式应当扬弃。第二,从功能角度,传统与现代之间是一种辩证性复合关系,传统对现代性不只是一种抑制性作用,是一种束缚力,它也具有强化功能,也是一种加强力,是一种绵延不断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时间上有连续性,在空间上有交错性,不是简单的一1元断裂与分立。第三,在研究方法_L,应该由过去的二元的简单认知之下的粗放式的方法转为一种史细致的研究,即对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作用作出更细致的分辨。纵观杜维明的整个新儒学思想论述,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多重止元关系的处理:连续与断裂、死与活、普遍性一与特殊性、地方性与全球性,这些二元关系被处理成一种辩证性的匀_相交融、渗透与转化的形态,这是他对传统与现代性尤其是儒家传统一与现代性关系仁的基本态度。杜维明的新儒学思想特征既是传统主义的,又是现代主义的。从他强调要从儒家传统中发掘“源头活水”,为儒家文化的复兴而努力,他是传统主义者;从他强调启蒙运动的合理性,强调自由、理性、法制、人权等现代价值的意义,杜维明又是现代主义者。但是,不能误以为杜维明的新儒学思想就是传统主义与现代性的折衷,相反,【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4【分类号】:B222【目录】:中文摘要6-11Abstract11-19导论19-34第一节杜维明-一个“儒家传道者的角色”20-23第二节儒家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错置与复合-杜维明新儒学的运思历程和基本特征23-29第三节杜维明新儒学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路径29-34第一章对儒学传统的创造性诠释34-73第一节对现代儒学研究的若干反思34-47第二节仁与修身:对儒家内圣之学的承接与解读47-55第三节体知:对儒家体验之学的创造性诠释55-61第四节终极的自我转化:对儒家宗教性的阐释61-70第五节对儒学传统创造性诠释的基本特征70-73第二章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73-105第一节反抗列文森的儒学悲观论75-79第二节儒家传统与儒教中国的区分79-83第三节近代儒学衰微的剖析83-88第四节对“五四”思想传统的反思88-95第五节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95-105第三章东亚现代性与儒家伦理105-127第一节对现代性的分析:韦伯、帕森斯和哈贝玛斯105-117第二节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性117-124第三节新加坡的挑战:儒家教育的实施124-127第四章“文化中国”与儒学发展127-137第一节“文化中国”概念的提出127-129第二节“文化中国”理念语境与路向129-131第三节“文化中国”的三个“意义世界”131-134第四节“文化中国”的前景与儒学发展134-137第五章启蒙反思与儒学精神137-152第一节启蒙反思的基本内容137-140第二节站在启蒙的立场超越启蒙心态140-145第三节儒学与启蒙精神的融合145-152第六章文明对话与儒家人文精神152-174第一节全球化与本土化冲突下的世界文明图景153-158第二节儒家视角下的文明对话158-163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