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问题讨论一_第1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问题讨论一_第2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问题讨论一_第3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问题讨论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在套子里的人问题讨论一套中人里为什么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你同意下文的意见吗?为什么?参考意见之一课文套中人采用了第一人称(我)叙述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契诃夫的原文中实际有2个叙述方式,就像一千零一夜那样,整篇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他)叙述方式,而小说的主体、包括情节的展开都运用的第一人称(我)叙述方式。这使得读者处于某种“窃听者”的地位。契诃夫采用如此复杂的叙述手段来讲述一个短篇小说,可谓用心良苦。但是,课文的编辑对套中人进行了改编,删去了第三人称叙述方式。课文的编辑为什么如此改编?这相当于进行再创作。试图从一个人的行动推测他的动机是很难的,据说一个人的行动中至少包含5种心理动机;试图从一篇小说推测作者的写作动机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小说的构思往往经历一个长期的准备阶段,作家即使不作大量的笔记也会在心中反复推敲,何况,在小说的写作过程中极容易受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只好从叙述方式来分析它对小说本身造成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编者进行了哪些改动。套中人这篇课文共分为2部分:前半篇文章只是对别里科夫的描写,并没有故事情节,就像一段详细的人物介绍;后半部分,别里科夫的婚事和葬礼才是真正的故事情节。契诃夫为什么在小说的中间部分展开情节,此前的文字铺垫是否显得过于冗长?不要忘记,套中人是运用第一人称(我)来展开叙述的,也就是说,通篇文字都是布尔金在与兽医闲谈。正是这种闲谈的特定气氛导致小说叙事结构的松散,而这种松散的叙事结构却使小说的主题鲜明而富有凝聚力,也就是说,通篇小说是对别里科夫这个典型形象、典型现象的探讨,叙事已退居次要地位。这种哲学层面的探讨使得小说带有一点“复调小说”的味道。课文保留的是布尔金的大部分谈话,这使得“对话”式小说变为“独白”式小说。我们仿佛在欣赏一出“独角戏”。我们不妨设想这样的场景,当我们翻开小说,首先面对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人物,在阅读套中人时,我们首先只能以布尔金的眼光认识、观察别里科夫。只有经过更加深入地阅读后,才能在布尔金的背后发现契诃夫的影子。尽管这个影子是统率全文的灵魂。接着,我们又有了新发现。套中人的讲述者,布尔金有自己的性格,自己审视事件的视角,事实上,是一个隐性人物,因此,我们面前套中人好比一个大舞台,无论是布尔金,还是别里科夫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布尔金在叙述情节的过程中参与情节,并且他的看待事物的观点和视角与作者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了双视角的效果。使小说看起来更具立体感和纵深感。并且,我们很容易受到布尔金的情绪感染,接受他的观点(如果忽略了课文的最后一段),即憎恨、厌恶的感情。而布尔金的妥协、默认的行动(如,开除2名中学生),告诉我们,布尔金之流归根结底也是保守分子。十九世纪末的俄罗斯保守主义思潮是如此的沉重,以至于它的拥护者,身体力行者都感到难堪重负,而怨声载道。这样一来,小说的主题思想就不再是哲学层面的,抽象的,而是形象生动的,并且,带有预言性质,就像一条吞噬自己尾巴的蛇,马不停蹄的奔向死亡。既然布尔金与别里科夫同为人物,而不是第一人称小说意义上的叙述者。契诃夫为什么不采用,更明确、更易懂的第三人称,全视角的叙述方式,而一定要拐弯抹角地绕圈子呢?从写作技法的角度来看,契诃夫生活的年代,正是古典主义戏剧遭遇浪漫主义戏剧,并败北的时代。但是,仍有许多作家奉行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并对“三一律”做出更合理、更深刻的文艺理论解释,即将“三一律”的3条金科玉律的精髓抽取出来,总结出“印象整一性”这条法则。契诃夫本人就是杰出的剧作家。套中人创作于1898年,此时的契诃夫已经开始戏剧的创作,并有成功的作品问世。他以戏剧的手法写小说也是不足为奇的。简而言之,契诃夫之所以在套中人中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段,是受到戏剧创作原则的启发,他的目的就是达到印象整一性,使小说的主题鲜明,突出。如果阅读原文,则会找到上述论点的直接证据。套中人原文的情节大体上是这样的,“布尔金与兽医行猎归来,在小屋中过夜,布尔金向兽医谈起别里科夫,引发兽医的感慨。”我们看到,故事的时间限制在几个小时内(傍晚到半夜);地点始终是乡村小屋;文中人物的行动也只有对话和思索,恰好符合“三一律”,即时间整一性,地点整一性,行动整一性。这进一步证明了套中人的戏剧性。尽管套中人的课文,删掉第三人称叙述方式,把“对话”式小说改为“独白”式小说,但是戏剧的痕迹依然存在。契诃夫运用戏剧手法进行小说创作固然是文学创作手法上的新尝试,同时也达到了强化主题的作用。这点可以从书名套中人中推断出。书名是小说文本的一部分事实上,它是我们读小说时最早接触到的那一部分因此,它在吸引和支配读者的注意力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力量。书名能表明一个主题,对于作者来说,选择书名是他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焦点更好地对准小说想要涉及的问题。套中人这个书名就是一个揭示小说主题的书名,它至少向读者提供2条信息:“套”和“人”,“人”在“套”中。契诃夫的文学创作力主“简约”。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有效的忽略掉不必要的情节和描写,又能细致入微的刻画人物,达到表现主题的作用。可以说是实践契诃夫的简约行文的最佳方式。编者对原文的简化,删节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强化主题。因为,既使对于原文来说,第三人称的叙述(也可理解为全视角)也是居于相对次要的地位的。原文的叙述方式更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除别里科夫、布尔金外,还对柯瓦连科、华莲卡的人物形象有所描绘。这些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分散了主题的力量。课文套中人使除主角以外的其他人物居于次要地位。综上所述,契诃夫为了强化突出文章主题,在借鉴戏剧创作手法的基础上,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构建全文。由于第一人称的(我)叙述手段 在起源进即受到戏剧的影响,并始终留有戏剧的痕迹,而作为剧作家的契诃夫,恰到好处地挖掘到这一点,并利用它,于是有了套中人。参考意见之二上述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