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D卷.doc_第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D卷.doc_第2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D卷.doc_第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D卷.doc_第4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共20题;共60分)1. (3分)一只蜜蜂和一辆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同向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盯着自行车车轮边的某一点(如黏着的一块口香糖),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运动轨迹是( ) A . B . C . D . 2. (3分)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 . 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B . 1.8米=1.81000 =1800毫米C . 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D . 12分米3=12分米31000=12000厘米33. (3分)青蛙是两栖动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繁殖时出现抱对现象B . 发育类型为变态发育C . 幼体生活在水中D . 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4. (3分)码头上轮船汽笛声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这是因为( ) A . 汽笛声频率高B . 汽笛声音色好C . 汽笛声振幅大D .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5. (3分)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 A .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 . 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C . 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D .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6. (3分)“多莉”羊的诞生打破了高等动物不能进行无性生殖的传统观念以下生物的生殖方式与“多莉”羊相同的是( ) 扦插柳树 嫁接苹果 组织培养蝴蝶兰 试管婴儿A . B . C . D . 7. (3分)我们经常都能尝到各种各样的美食,请问味觉的形成在( ) A . 味蕾B . 味觉神经C . 大脑皮层D . 脊髓8. (3分)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 . 音色 音调B . 音色 响度C . 音调 响度D . 音色 音调 响度9. (3分)将男性的输精管结扎后,将会( ) A . 不产生精子,第二性征不变B . 产生精子,第二性征不变C . 产生精子,第二性征消失D . 不产生精子,第二性征不消失10. (3分)如图为植物体的叶芽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乙中的a是由图甲中的3发育成的B . 图乙中的b是由图甲中的1发育成的C . 图乙中的c是由图甲中的2发育成的D . “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绿丝绦”是由图甲发育来的11. (3分)下列关于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眼是接受光刺激,引起视觉的器官B . 眼是接受光线,形成视觉的器官C . 眼是由眼睑、泪腺、结膜、眼肌和眼球构成的D . 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就可能发生近视等眼病12. (3分)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B .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 . 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D . 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13. (3分)如图所示为运动员在跳水比赛中利用跳板起跳的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是( ) A . 运动员能被弹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 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 . 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始终是一对平衡力D . 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始终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4. (3分)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真菌只能通过孢子繁殖后代B . 嫁接和扦插的唯一优点是保持亲本植物的优良性状C . 人的生殖细胞是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D . 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到达子宫后开始进行细胞分裂15. (3分)下列4组生物中,细胞的基本结构最为相似的是( ) A . 酵母菌、大肠杆菌、豌豆B . 芹菜、草履虫、乳酸菌C . 海星、绿脓杆菌、紫菜D . 变形虫、水绵、香菇16. (3分)图甲是透过空玻璃杯观察到的玻璃杯后白纸上的箭头;逐渐向杯中加入半杯水,水静止时观察到箭头发生了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 . 甲、乙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 . 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D . 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17. (3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 . 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 . 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18. (3分)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 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 .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D .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19. (3分)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 . 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B . 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C . 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D . 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20. (3分)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照相机拍照的原理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 都正确B . 正确,错误C . 正确,错误D . 正确,错误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37分) (共6题;共43分)21. (10.0分)如图所示是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把一枚硬币放在空杯的底部,眼睛在 A 处恰好看不到它。沿杯壁缓缓向杯中加水,小明在 A 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现象,光是从_(选填“空气斜射入水中”或“水中斜射入空气”)。22. (4分)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要从我做起。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图1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_。 (2)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如图2所示结构1_发生了变化,它发生的变化是_。 (3)你能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因为它的物像落在 _上(填名称),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9视神经的传导,最后在_形成视觉。 (4)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 _(填名称)变大。 23. (2分)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像相距5 m。现医院按上图所示检查小科视力,让小科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镜2m,那么视力表离像的距离是_米。 24. (9分)以下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是由图丁中的_(选填图丁中的标号)发育而来的,而图丙中的是由图乙中的_(选填图乙中的标号)发育而来。 (2)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于图丁中的_。(选填图丁中的标号) 25. (10.0分)女性的伟大在于孕育生命、哺育生命、养育生命。 (1)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作用是产生_和分泌雌性激素。 (2)胚胎在子宫发育至第8周末,成为初具人形的胎儿。胎儿通过_从母体获取营养。 (3)孕妇分娩时,子宫收缩会引起剧烈阵痛。痛觉形成的部位是_。 26. (8分)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有关简单机械的问题:(1)如图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的重力是_N(不计摩擦及滑轮和绳子的自重) (2)如图乙是一把剪刀,在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相对省力的效果,则被剪物体应放在_点(填字母“A”或“B”)三、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4分) (共5题;共44分)27. (10分)我市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经常做一些生物学小实验,这次对大竹特产黑花生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取三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相同适量的水。取30粒黑花生种子,随机分成3份,分别放入A、B、C杯底的湿餐巾纸上。将三个杯子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干气体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做处理(如图甲所示)。将图甲所示的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A、B两杯子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没有萌发。请回答问题。(1)如果把A、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从实验结果分析,这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2)A、B、C中,除了A与B外,能够作为对照实验的还有_。(3)打开A杯封口,萌发后的黑花生种子继续发育形成幼苗(如图乙)。其中是由种子的_发育成的。(4)黑花生是彩色花生的一种,也被称作富硒黑花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黑花生种子是由黑花生的花结构中的_发育而成的。28. (10分)学生为了探究提高栽培植物的产量的方法,做了一个实验:同学们选择大白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大白菜幼苗,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表所示: 温室二氧化碳浓度5. 0%5.0%0.2%温度201515(1)如果选择两组进行对照实验,能研究_ (填“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对栽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2)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组大白菜比第组长得茂盛,可以说明当_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栽培大白菜的产量就越_。(填“高”或“低”) 29. (9.0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 (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 (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相等”成“不相等”) (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 30. (10分)如图所示, 甲、乙分别是小科同学用相同的蜡烛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手指放在蜡烛 _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20cm,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到_cm 处,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3)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 5cm,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cm 的距离。 (4)请比较平面镜所成像与第(2)题中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_。 31. (5.0分)如图( A)所示,将一根原长为L0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分别用大小或方向不同的力作用在弹簧的另一端,实验现象如图(b)、(c)、(d)、(e)所示。 (1)分析比较图_可知,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分析比较图(c)和(d)可知,当力的大小和_相同时,力的_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分析比较图(b)和(c)可知,_。 四、 解答题(本大题共19分) (共5题;共19分)32. (3分)按要求作图(1)已知图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根据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画出已知光线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照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OB为反射光线,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3)小明站在游泳池边的A处,看到路灯在池水中的像与他看到的池中的一条鱼在C点重合,用光学作图法确定路灯B的位置和鱼的大致位置。 33. (3分)请按要求作图 (1)请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如图(a)所示,S为一个发光点,P为平面镜前的某一点,试画出由S发出的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路图; (3)在图(b)中,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4. (3分)一木块放在斜面上,对斜面产生12N的压力,请用力的图示表示出这个压力。 35.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